如何看待《罗振宇的骗局,大部分知识付费其实都是大忽悠》一文?

D伯爵D


我自己是得到APP的付费用户,罗胖自己其实也说过得到的价值观,也表示它对由瓦尔和拉里人类意志是想象共同体的赞同,我觉得它在里面的有个观点非常好,尤其是互联网改变了人类协作社交的基本法则,以前我们可以凭借我们的技能守住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而现在,快速迭代的社会技能和几乎每天都在改变的社会认知是我们每个人想要在社会上立足至少要有“空杯精神”,就是我们必须跟上社会的脚步,至少要明白大众的认知,才能保证自己不被淘汰,而这些都是通过知识得来的。

试想一下,如果你能够花费一部分的资金作为成本不说换来你有多少的社会成就,而是换来你不与社会脱节,我觉得这是非常值得也是非常有价值的。知识付费不能说是未来社会的一个风口,但一定能创造小部分用户的社会价值。

而且得到里面的上架的书就不多说了,收录的专辑真的很良心,每天几乎1块钱不到的学习成本就能够学到或者了解到这个社会最顶尖的人的思想和他可以传授给我们的认知技能,这真的是一件非常有价值的事。

像巴菲特、查理芒格这种非常成功的人士,几乎每天都花大量的时间在阅读上,对于我们而言,至少我的认知而言,这真的不算是什么忽悠,在你认同、符合你的价值观的知识体系,你为什么不去花时间去深入了解呢,我都觉得要赶紧趁现在学习,将来知识的成本可能会更高。


大卫和保罗



当年,西班牙名厨阿德里亚(Ferran Adria)的“斗牛犬餐厅”(El Bulli)还在营业的时候,有人会专门为它先坐一趟十几个小时的长途飞机,再转车两、三个钟头,跑去加泰罗尼亚那边陲小镇,吃一顿可能多达四十道菜,需时两百四十分钟的午餐。再加上金钱开销,这顿饭的成本简直高到离谱;它值得吗?去过的人好像都觉得很值,毕竟是举世知名的餐厅,人类从来没有见过的烹调方式,划时代的食物理解。它到底好不好吃已经是其次了,要紧的是这整套颠覆吾人感官习惯的震撼体验。


假如有人告诉你,你其实用不着自己花那么大的工夫亲自去试,只需要给他一笔钱,让他代替你去,回来之后再声情并茂地向你报告那号称“宇宙第一”的传奇餐饮经验究竟是怎么回事。你愿意吗?


又或者再赤裸直接一点。假设今天有家公司,可以替你省下寻找合适伙伴,彼此调情,然后一直到宽衣解带上床做爱的所有时间和精力,由它的专家告诉你性爱的感受如何。有需要的话,它的专家甚至可以代表你去应付你的老公、老婆或情人,完全不必你自己真个操劳。你所要做的,就只是付给这家公司一年一百九十九块。然后你就可以在上下班塞车堵人的途中,不过每天十来二十分钟,透过专家的报告去吸收好几百次肉体欢愉的“精华”了。你觉得这是门好生意吗?


听起来这不像是个好生意,因为它实在是太荒谬了。吃喝也好,性爱也好,人生种种至为宝贵的经历,怎能让人代劳,而且还得我掏钱请人代办呢?十几二十年前,不是还有人提出“体验式消费”,强调新时代的中产消费者最重视体验,愿意多花一点钱去购买难得的经历吗?如今,经过特别设计的零售实体商店,各式各样各种的深度旅行,莫不风生水起,岂不正好证明了“体验式消费”才是王道?又怎会有人欢迎代替型的体验式消费呢?


然而世事难料,眼下在中国大行其道的“知识付费”,在我看来,有不少走的就是这种替你吃饭和上床的路子。可喜的是,居然有好几百万甚至好几千万的人,愿意主动购买这些网上产品,听专家学者的讲课,听人家向你讲解一本书的内容。而且那些内容还不单是什么成功方程式,四十岁前实现财务自由之类的多快好省成功学,更有不少文明史上的经典名著,以至于最先端的学术专论。看来许多中国人真的可以说是求知若渴,集体患上很多论者所谓的“知识焦虑”。热爱知识,尊重知识的价值,乐意以真金白银去体现这份尊重,我自然举脚赞成。不过,一看到以下这些宣传语句,我就觉得不太对劲了:“我将用一年时间,帮你读完365本书。”“用20分钟时间讲述书中精华。每天入睡前,你的知识都比起床前永久增加一点。”“我们提倡结果导向的学习方法。……每天听书服务,帮你摒弃无价值的‘客套内容’,提升学习效率”。


我会用“knowledge porn”去形容这种趋势,是因为它们有点像色情小说和电影,一方面勾引你的欲望,另一方面则代表你去真实操作,让你在脑海当中想像自己就是那个正在欲仙欲死、大汗淋漓的主角,最后很“结果导向”地消解掉一种难以排解的需要以至于焦虑。


我的朋友罗振宇正是当今“知识付费”行业的佼佼者,他对知识的热诚我从不怀疑,而且他也绝对不会那么粗暴地宣称他的产品可以代替掉你自己阅读的体会。不过他说了一句让我深感不安的话:“当年你在电视台做《开卷八分钟》,不就是最早知识付费产品吗?如果当时就可以收费的话”。原来是我,我在各类媒体上头书介二十年,就好比前阵子逝世的《花花公子》创办人海夫纳,老朽难看,还要看不上把自己甩在后面的时代。

————————————————————————————————————

关注公众号:“sunzhichaoshuo” 或 “孙志超说” 分享更多干货 若有问题,微信公众号点“有问就提”加入孙志超的知识星球,我会认真回答。


孙志超说


说说我的观点,首先知识付费是没问题的,毕竟你买本书也是要花钱的,这个不存疑。

值得考虑的是逻辑思维背后的商业逻辑,在商言商,罗永浩是要通过把知识作为商品出售给大众。这个出发点会引发一些问题。

它背后的逻辑给今天的大众造成了一种假象,即我买了一件商品,我就可以立马享受到它带来的效用。

大众今天对知识最感兴趣的,是它能不能快速变现。

当理想跟现实产生差距以后,必然引来争议。

因为知识是无法快速变现的。

所以,总结下来,一方面逻辑思维对知识的包装有问题,因为它会直接让人有知识可以快速变现的假象。

另一方面,我们得从自己身上找原因,是不是抱着一个正常的学习心态去看罗辑思维。

人心浮躁,能静下心来看书才是最难的。


谁的底色不悲凉


感觉都集中在【知识】和【付费】两个点上喷罗胖

第一先说说知识,有人说我是专门研究历史的 我是专门研究什么什么的 他说的东西偷换概念,以偏概全 是错的 所以他忽悠人!是骗子!

唉~小孩子才分对错 成年人了好不?我又不是研究历史研究学问的 他就是提供个思考问题的另一个角度 又没说逼你认同 爱听就听 不听就走呗 又不是大学课堂还带旷课点名的

另外还有些自称专家的 说碎片学习是个假命题 学不到任何东西……我也是醉了 谁说我听罗辑思维是为了学习知识受教育 为了涨工资的?感兴趣才听得好吧 多一个思考的角度不好么?有时会我也觉得他说的不对 所以我就会没事想想 怎么能反驳这个观点怼回去……

再说了 用碎片时间听听得到,那总比用碎片时间听鬼故事来的有用吧(好吧,我就是那个边开车边听盗墓笔记的人,后来被老婆骂了)

第二,有人反驳收费这个事 说百家讲坛啥的都免费 收费为了骗钱 额~你要喜欢免费的可以去看免费啊 百家讲坛我也喜欢

但得到的一些课 我也喜欢啊 如果免费的 我当然开心 但郁闷的是他收费的 没办法我想了想 和199比 我更想听这个课 所以就买了 如果你觉得不值,那就别买喽

我在评论里回复 就像我媳妇喜欢看如懿传 所以买了腾讯会员一个道理 如果你觉得不值 可以不买的

竟然有人回复我sb 因为网上可以找到资源下载不用办会员(︶︿︶)=凸 真是醉了 别人买肉吃 就你偷肉吃 你还有理了?

找资源下载不用时间精力的?哪有直接买会员体验好(✪▽✪)

有些大V 不要因为人家挣钱了就眼红 想想郭德纲怎么喷同行的 一个道理


千文财税培训


知识付费没有错,但这种形式几乎也没有用,掌握知识不是知道就好,需要有认知,有训练,然后融会贯通,才能真正掌握。罗胖这种方式最多一个领航的作用。


儒石艺术


我也是他的用户,听听说书没问题,只是感到广告味太浓,不是卖这个就是卖那个,好像不花钱就不能成为高大上.


莫妮卡158249004


知识付费和看视频付费有区别么? 人家付出了体力,智慧,整理了有逻辑的精华的知识,自然收费是合理的,除非你不选择


JAMES46381094


类似问题我跟朋友讨论过,我始终坚定地认为,非专业的碎片化知识都是毫无意义的,除非你只是为了解闷。

先聊聊“知识”吧。常见的知识可以分为两大类——碎片化的和系统化的。

碎片化的知识随处可见,比如我今天刚看到一个英文知识博主讲“等一下”用英语可以说“Just a moment”或“Wait a minute”,但不能说“Wait a moment”;再比如我们很多人应该听说了今年的一般企业增值税由17%降为16%;还有在一些视频中看到关于“情商”的讲座……这些知识都有个共同点——有学无用,感觉学到了东西,但很难投入使用。如果一定要说有什么用,那就是用在跟人聊天了。

系统性的知识,就是按部就班的全面的学习,通常是有明确的衡量标准或鉴定标准的,比如英语八级、注册会计师、特许金融分析师等等。这些东西急不来,学习的过程往往是枯燥而漫长的,需要量变去引起质变的。

然后再说说,为什么学习?我想99%的人都是为了升职加薪,获得更可观的收入和更高质量的生活。那么对于升职加薪来讲,非专业的碎片化知识显然是无用的。你情商是提高了,但是发现老板把业务更精通的人提拔上去了;你喜欢读史书,但又做不了文学类工作,然而你的朋友以挂靠CPA证书赚了不少钱。

我们可能看到过类似的报道“某市一教授被电信诈骗上千万元”,不少网友感慨这么简单的手段竟然能把教授骗倒,这教授的智商有待鉴定……其实他既然能做到教授这一步,智商肯定不低的,但是他把时间都投入到他所钻研的内容里了,没有像咱们大多数人一样这儿看看那儿逛逛。所以你不需要替人家的智商着急,反倒应该想想自己需要把时间投入到哪里。

回到这个话题上,很多人就是“知识荒”,才会想要从《得到》获取知识,事后发现自己的工作、生活并没有任何改变。

如果你的目的仅仅是开阔视野,那么无所谓得失;如果你是想要改变经济现状的,这些知识仅仅是鸡汤罢了。


吉利汽车李舒服


我就是心甘情愿被罗胖骗的人,而且估计还会被他骗下去,除非找到比罗胖更高明的骗子。

所谓知识付费,不一直存在吗?从幼儿园、小学、中学到大学,不需要付费吗?你买正版书籍,不需要付费吗?有人回答,知识付费时有知识的人骗无知识的人,你在课堂中不就是比你有知识的老师在讲课吗?你读书,就是看比你有知识的人,写在书本中的你不知道的知识吗?你的老师在骗你吗?书的作者在骗你吗?同样,知识付费的讲述着真的在骗你吗?

你受的教育,每一堂课都值得吗?学校教育把有些人培养成人才,精英,有些人在学校教育中没学到啥,浪费了时间和金钱。一个班的人,接受几乎同样的教育,有人成龙,有人成虫。到底应该从教育反思,骂教育是骗子,还是应该从自己反思?

书籍也一样。很多人说要读原著,当然好。但每个读原著的人就能得到作者的本意,未必。但一个思想写成文字的时候,就会有扭曲。所以禅宗有“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的说法。那么,我们是不是任何书都不要读?一本书,不能表达作者的原意,每个人都读出自己的东西。同样,我们听别人的解读,这种解读带有解读人自己的加工和思想,如果对你有启发,就有收获。

我就是得到的获益者。我平时读书就比一般人多,一年至少50本以上,一般还都是大部头,比如《罗马人的故事》、《光荣和梦想》、《枢纽》、《人类简史》、《未来简史》、《自私的基因》之类。同时,我从得到中获益匪浅,从得到中的熊逸书院、施展的中国史纲、刘苏里的名家大课、卓可的科学思维课和卓老板聊科技等等,获得全新的视角。尤其是卓可的聊科技和科学思维课。我原来涉猎的书籍在科普方面较少,通过卓可的课程完整建立了很多领域的科学基本知识,引发了我对科学的兴趣,自己又买了费曼的《物理学讲义》一套在慢慢读,同时也将演化论相关的经典书籍找过来系统地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可以说,如果没有卓可的课程启发,我现在不可能有现在的科学知识构架。

知识付费是否有价值,是否是骗子,市场就会决定。罗胖等不可能从别人口袋里把钱掏出来。有人从知识付费中获得启示和收获,有人只得到皮毛,很正常。哪些站在旁边冷嘲热讽的人,多半也是哪些当年鼓吹知识无用论的人,或者自己不愿努力也嫉妒别人努力的人。


明日Will


只是付费只是为了收费挣钱,目前来看师徒制还是比较好的学技能方式。晚上听点东西能学好,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