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强东案:莫让“多方声明”遮蔽真相

含辰评论员

近日,刘强东性侵女大学生案在网络传播得沸沸扬扬,尽管9月2日当晚京东发布了官方声明进行澄清,表示刘强东在美国商务活动时间,遭到了失实指控,经过当地警方调查,未发现有不当行为。但接下来的反转让刘强东案变得“扑朔迷离”,先是刘强东在美被捕身着囚衣的照片在网络广泛流传,再是外媒的多方报道,凡此种种的证明和细节都坐实了刘强东的犯罪事实。网友直称:“京东打脸”。

那么,究竟是谁在打脸?性侵与否是否属实?人民网于当地时间7号凌晨发布了一则快讯:“明州警察局宣布刘强东全案撤销。律师稍后公布案卷。”而根据京东的最新回应,表示刘强东积极地配合明尼苏达州执法部门,将来如果有需要也愿意继续配合。同时强调刘强东已回到北京正常工作,公司运营未受影响。短短几天,多方声明、多方报道,“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格局让“刘强东”“京东”成为焦点,一时间,“京东股价下跌”“蒋娉婷个人照片曝光”“刘强东饭局真女主曝光”等话题火速成为热点。但遗憾地是,舆论偏移了聚焦点,刘强东性侵一案究竟是否属实?

真相的迟疑到来给了揣测、猜想的空间。乱花渐欲迷人眼,多方声明,多方发声,让此次事件的真实性遭受质疑,也正因真相的姗姗来迟,反倒带动了此次热点的其他相关消息。就连涉事女主到底是谁的问题也有不同版本,无辜中枪人蒋娉婷事后进行微博发声,澄清事件与自己无关。同时,“京东股价下跌”“奶茶妹妹变绿茶”等带有明显感情倾向的言论也开始铺天盖地的的散布于各媒介平台。这让“刘强东涉嫌性侵”一事变得不简单,真相的姗姗来迟让京东集团限于舆论恐慌之中,也让刘强东妻子章天泽甚至陷入舆论的攻击。真相的迟疑给了揣测、猜想的空间,在各方媒介平台进行舆论的发酵。照此来看,这对任何一方而言都毫无意义可言。

同时,京东近几日开始发生的声明都在不同程度上遭“打脸”,第一次澄清的翌日则迎来“刘强东着囚衣被捕”的新闻照片,随后,京东再次发布声明,表示刘强东配合调查,回国正常指导工作,但明州警方则表示案件仍在调查中。再者,京东再次在英文网站上公布4个问答,但仅在英文网站公布,未在官博作答,同时官博此时已关闭评论。此种行为,被媒体解读为“京东首次承认刘强东涉嫌性侵”,也被舆论认为有“隐瞒”之嫌。

刘强东案的问题应依法及时公布。根据美国证券法的规定,上市公司必须如实披露公司及其高管人员所面临的法律问题,不得隐瞒或发布不实信息。否则,将面临证券交易委员会的处罚。

京东2014年就已经在纳斯达克上市,因此,及时、如实的披露刘强东案的法律问题并非是可以隐瞒的事情。照此来看,所谓“公开”应体现“周知”,京东仅在英文网站公布,显然不当,京东的“极力维护与公关”显得有失偏颇,以至于有媒体报道三家律师事务所将会就京东是否违反了证券法规进行调查。一方面是依法要求必须公开,另一方面是公众人物的形象颠覆,于理于情,刘强东案是否属实理应公之于众。(责任编辑 蒋新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