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危机!万亿存款“不翼而飞”!国人的钱都用在了这3大领域

“中国人爱存钱”几乎已经成为一个共识,结婚、买房、子女教育、医疗、养老等所需的大额费用让很多普通家庭不得不早早就进行预备性储蓄。而改革开放 40 年来,中国也是一直通过高储蓄、高投资的发展模式,实现了中国经济的跨越式增长。

如今,储蓄存款这个大地基被动摇了,从央行发布的 2018 年金融统计数据来看,2018 年 4 月份居民存款大幅下降 1.32 万亿元,创下单月最大降幅。其中工农中建四大行个人存款较 3 月末下降 9209.86 亿元,占存款下降总额的 77%。随后虽然止住了跌势,但反弹乏力,7 月份居民存款环比减少 0.4%。

银行危机!万亿存款“不翼而飞”!国人的钱都用在了这3大领域

居民存款“跳水”,引发舆论关注。事实上,近年来居民存款增速下降也是大趋势,据了解,自 2004 年起,我国居民存款增速下降的趋势就已经显现。而从 2017 年开始,中国人民币存款就出现了绝对量的减少。

那么既然中国人都不爱存钱了,他们的钱都去哪了呢?

1. 楼市:沉重的房贷

尽管调控越来越严,但房价依旧只涨不跌,而在“现在不买以后更买不起”的观念下,好多年轻人拼尽了家庭洪荒之力,靠了“六个钱包”,才能勉强买到一套房,还贷了一屁股贷款。

银行危机!万亿存款“不翼而飞”!国人的钱都用在了这3大领域

房地产市场持续火爆,居民财富的大部分都被房地产占据。根据西南财经大学发布的《中国工薪阶层信贷发展报告》显示,我国家庭资产的 73.6% 为房产,其次为金融资产,占比为 11.3%,工商业资产占比为 6.6%。而在工薪家庭里,房产和金融资产占比较高,分别为 78.2% 和 13.2%,工商业资产占比仅为 0.9%。

没办法,这两年,房价不停涨涨涨,即使月入 3 万又如何,每月一万五的房贷,背上沉重房贷的年轻人,连消费能力都大打折扣,哪还有富余的钱来存银行?

2. 消费:超前的欲望

随着人们对于美好生活的追求,居民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也在发生变化,这突出表现在,消费升级成为时代潮流,各种欲望满足的即时性提高,超前消费、攀比消费和借贷消费增加,文化娱乐消费增长较快等。

在消费主义的诱惑之下,这些消费行为都不会被认为是奢侈浪费而被演化包装成为了是追求美好的事物,自媒体也都在反复宣扬一个理念:就是人要对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几乎任何一件商品都被包上了人生意义的外衣,再加上各种购物APP将所谓上流生活的生活方式向下辐射,让有钱人的生活方式开始不断地影响中等收入人群的消费观念,让消费有理被大家奉为圭臬。

银行危机!万亿存款“不翼而飞”!国人的钱都用在了这3大领域

而年轻人越是奉行消费主义,就越难以积累足够的资产,只能够通过自己无休止的劳动时间来换取收入,而他们所努力生产贩卖劳动力所产生的那一点点资本,又被自己蓬勃的消费欲望所消费掉,自然不会有余钱再存到银行。

此外,菜价涨肉价涨房租涨……各种生活所需都在涨价,却就是不见工资涨,钱越来越不经花,而钱包越来越瘪……有小伙伴吐槽,以前每月下来的工资收入起码能在手里停留一两周,现在都已经开始提前预支了,工资还没发下来就已经基本规划完去向,到手就不见了。

3. 互联网金融:存款“移情别恋”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银行的冲击令人震撼。继支付宝之后,余额宝、易付宝、活期宝、现金宝、收益宝等网上各种理财“神器”纷纷出笼,互联网金融进入亮“宝”时代。

银行危机!万亿存款“不翼而飞”!国人的钱都用在了这3大领域

金融脱媒与利率市场化进程加快,使得金融业乃至泛金融业的竞争更加激烈,货币基金、理财产品、保险产品、以各类宝宝理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等,因为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多样化投资产品备受客户追捧,都在抢夺着客户的存款,居民财富多元化的趋势非常明显,挖了银行的墙角,毕竟金融市场发展带来的多样化投资产品备受客户追捧,更有选择的余地。

不过,不管是国人真的没钱用来储蓄,还是把本该存在银行的钱放在了别处或用来消费了,在多因素的作用下,事实已经证明如今银行的黄金时代已经过去了,银行的苦日子估计要来了,居高不下的贷款需求与永远不够用的额度,存贷款之间的严重失衡预示着一个银行都没有余粮的差钱时代的来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