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距離阿塞拜疆首都巴庫一百公里的地方,坐落著世界上最令人難以置信的定居點之一。這是一座功能齊全的城市,擁有3000人,生活在石油平臺和人工島嶼的網絡中,由300公里的棧橋連接起來。這個獨一無二的城市叫做油巖,它距離裡海最近的海岸還有55公里。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阿塞拜疆自古以來就以其豐富的石油資源而聞名。早在3世紀和4世紀就有石油鑽探和石油實際貿易的證據。該地區石油和天然氣滲漏的歷史記載可以在古老的阿拉伯文和波斯文手稿中找到,也可以在馬可波羅等著名旅行者的著作中找到。波斯人將該地區稱為“火之國”。

在俄羅斯征服其領土後,現代鑽探於1870年開始。到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時,阿塞拜疆的油井每年已經供應了1.75億桶原油,佔蘇聯整個石油產量的75%。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戰爭結束後,蘇聯工程師在探索裡海的石油時,又在海床下方1100米處鑽探了優質石油。此後不久,世界上第一個海上石油平臺建成,這個海上的城市由此誕生了。

這個城市的最初的地基是七艘沉船,其中一艘還是世界上第一艘油輪。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個鑽井平臺擴展到了大約2000個鑽井平臺,這個鑽井平臺分佈在一個30公里的圓形區域內,並由一個跨越300公里的橋樑高架橋網絡連接著。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在這些平臺上,工人們建造了八層公寓樓、一個飲料廠、足球場、圖書館、麵包店、洗衣房、300個座位的電影院、澡堂、菜園,甚至還有一個綠樹成蔭的公園,土壤是從大陸上帶來的。在鼎盛時期,約有5000名工人住在這裡。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這個城市最終還是衰落了,衰落始於蘇聯解體和其他地方新油田的發現。勞動力減少,許多石油鑽井平臺被廢棄。忽視和缺乏維護導致他們時不時有人掉入大海,其他人也處於崩潰的過程中。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在300公里的道路中,只有45公里可用,即使它們已經失修。然而,對於政府來說,這個地方仍然是蘇聯時代的一個自豪,並且受到了嚴密的保密保護。外國人進入這座城市仍然非常困難。你甚至無法在地圖軟件上放大它。

海上的城市:距離岸邊55公里,卻生活著3000人,靠棧橋連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