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台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名稱:光緒元寶壹組

規格:光緒元寶七三反版:重:26.5g/直徑:3.93cm 光緒元寶七二反版:重:26.8g/直徑:3.92cm

類別:錢幣

在我國古錢幣收藏市場中,光緒元寶是我們比較常見的收藏品類之一。近幾年來,光緒元寶價格也是水漲船高,整體態勢穩定。就以近幾年的錢幣拍賣來看,清代錢幣中的珍品幣攀升幅度較大,光緒元寶正是其中之一。光緒元寶價格的高速上漲同樣也讓它吸引了越來越多的關注者。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光緒十三年(1887年)兩廣總督張之洞看到大量外國銀幣流入中國,充斥市場,擾亂經濟,遂奏請朝廷自鑄銀 幣,以謀抵制。光緒十五年(1889年)清政府批准由廣東銀元局試鑄銀幣,光緒16年(1890)廣東錢局首鑄庫平七錢三分銀幣,幣文出自當朝金石書法名家吳大澄之手,銀幣正面書光緒元寶,外以英文環繞,背面鑄龍紋,外以中文環繞。這種英文、中文的配置方式與往後各省所鑄的銀元正好相反,故而俗稱“七三反版”。

七錢三分系列的生產時間很短,估計因設備安裝初期“機器尚未全開,工匠亦未募足,而且諸少熟手”,實際製成的數量有限。但由原奏中擬“先鑄一百萬圓”以及1890年5月七二系列流通版銀圓正式生產之日起,至1891年12月31日止製成總數及金額的記載,結合目前收藏市場上所見來逆向推測,以稀少度而言,“一圓”主幣與“五角”兩種最少,產量可能各僅數萬枚,其次是“二角”,“五分”則稍多,最多的是“一角”。然而“七三系列”因含銀較多適得其反,大半被回爐改制,故整體存世量不多。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此錢幣為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三分光緒元寶錯版銀幣,錢幣正反兩面印版錯誤,銀幣正面:珠圈內滿漢文“光緒元寶”。背面上環“廣東省造”,下環“庫平七錢三分” 正中蟠龍圖,眼神靈異炯炯有神,龍鱗雕刻細密有致,騰雲駕霧,身姿遒勁有力,龍爪張揚,神武有力,工藝最精湛,雕工最完美,浮雕感最強烈的品種,鏡面平整光滑,紋飾的相慣線,顯得非常清,不失為一件珍品。極具收藏價值!

清朝末期國力積弱,西方各國列強大舉入侵,外國銀元隨著進入中國各地市場,甚至在買賣交易中佔據了主導地位。光緒十三年,兩廣總督張之洞有見於此,欲建立現代化造幣廠,用機器鑄錢,抵制外國銀幣入侵。史上第一種機鑄幣光緒元寶在此背景下誕生,但並不是我們常見的前滿漢文、背蟠龍與英文版本的光緒元寶,而是與之不同的俗稱“七三反版”的光緒元寶,之後才產生了作為過渡段的 “七二反版”。1889年(光緒十五年),兩廣總督採納英國匯豐銀行的建議,停鑄七三反版銀幣,改鑄了成色和幣重都與市場流通的外洋相同、樣式與“七三反版”銀幣相似的“七錢二分”版銀元,俗稱“七二反版”,鑄後因未合體制而引起非議而停鑄,算是幣史上的“短命鬼”,鑄造的時間極短,導致現今存世數量幾不可見,市場價值高昂。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此枚廣東省造七二反版光緒元寶,品相完美,紋飾清晰。錢幣正面珠圈內鐫有滿、漢文“光緒元寶”四字,珠圈外上端、下端分別鑄刻英文產地和幣值:“廣東省造”、“庫平七錢二分”,左右各鐫一朵四星花,活潑別緻。錢幣背面中間鑄刻蟠龍圖,龍紋清晰流暢,稜角分明,龍鱗細膩,線條優美流暢,龍眼炯炯有神,威武霸氣,盡顯皇家風範,龍圖上方鑄楷書“廣東省造”,下方鑄“庫平七錢二分”。此樣式和日後我國各省所鑄龍洋圖樣正面全為中文,英文在龍圖這面正好相反,故錢幣學家稱之為“七二反版”。此銀幣紋飾清晰,機制工藝精湛,蟠龍栩栩如生,整體美觀大方,包漿自然,鑄量極少,市場價值可觀。

2018臺灣中正秋季拍賣精品賞析:光緒元寶壹組

古錢幣是不可再生之物,收藏一枚少一枚。光緒元寶是近代機制幣中的精品,也是價值很高的革命文物,極具歷史意義。光緒元寶鑄造工藝精美,藝術氣息濃郁,在收藏界極具市場價值,在藏品交易市場上表現異常活躍,取得了十分漂亮的成交記錄。作為收藏界的後起之秀,光緒元寶升值的速度簡直令人咂舌。

溫馨說明:

1.加強真品、贗品鑑定知識傳播,提醒廣大藏家理性收藏,儘可能遠離贗品、多藏真品!

2.反對對藝術品市場的利益壟斷,反對抹黑民藏,努力推動民藏健康發展!

3.加強文物保護正能量傳播,呼籲全社會重視並切實加強文物保護,留住中華民族的基因血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