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賦能傳統行業 未來50%的文字工作將由計算機完成

“讓計算機能像人一樣讀懂文字”。

9月6日,AI 智能+傳統產業創新論壇上,達觀數據聯合創始人高翔預測,10年後,人類文字工作的50%將會由計算機完成,人也會從那些機械性重複性的文字操作中解放出來。


AI賦能傳統行業 未來50%的文字工作將由計算機完成

文本智能處理,人力成本將得到大大降低

據瞭解,目前大數據的處理方式主要有圖像、語音和文本三種,達觀數據作為目前國內領先的文本智能處理企業,主要利用先進的文字語義自動分析技術,提供文本自動抽取、審核、糾錯、搜索、推薦、寫作等智能軟件系統,實現企業文檔的自動化處理。

相比與語音和圖像數據的處理,文本數據處理是最難的一種,其根本原因在於自然語言文本和對話的各個層次上廣泛存在各種各樣的歧義性或多義性。高翔指出,隨著深度學習這些 AI 技術的發展,計算機目前在提煉文章核心觀點、抽取文章關鍵信息、審核材料的內容、起草報告文書和文章潤色修改這些方面已有非常好的應用效果。

高翔介紹,目前文本數據應用最多的兩個行業是金融和法律,這兩個行業在日常工作中都有大量的文本數據需要處理,需要耗費很多人力,而計算機閱讀文字的速度是人類的500倍以上,讓計算機來做文字類工作將會更加高效、準確。據悉,目前達觀數據藉助NLP自然語言處理技術,已成功服務了華為、招商銀行、中國平安、京東、順豐、中國移動等數百家企業。

大數據+智能化佈局,ai驅動傳統產業發展

“傳統產業+人工智能”將碰撞出怎樣的火花?

AI賦能傳統行業 未來50%的文字工作將由計算機完成

長虹電子軟件服務中心產品經理唐潮介紹,長虹的轉型主要從三個方向:商業化、信息化和產品化。在信息化的過程中,長虹通過大量採集終端的數據,形成了大數據的基礎積累。在人工智能的佈局上,長虹主要從語義分析、視覺圖像識別、智能推薦、聲紋識別四個角度。以智能推薦為例,通過用戶畫像構建、用戶實時行為採集分析,實現千人千面的影視推薦、音樂推薦、電商推薦、廣告推薦等應用服務。與達觀數據的合作也在這個過程中不斷深化。

隨著 IOT 時代的來臨,長虹構建了基於語義智能的“長虹大腦”,通過連接智能終端,實現人智能化的生活場景。

AI賦能傳統行業 未來50%的文字工作將由計算機完成

同時,中國電子科技集團第十研究所的王侃也認為,智能化的革命體現首先是全生命週期的數據管理的新方法,讓歷史的數據產生知識,流動的數據產生情報,這也是對行業帶來最大的轉變。

其次認知的維度更多了,聲音、圖像、文本,對信息可以實現較少的降維處理。

第三就是個性化服務的保障,在此之前因為涉及多級聯動的問題很難實現。最後是讓整個情報全流程更智慧。

AI的發展給越來越多的行業帶來了變革,能夠利用智能技術驅動產品和企業無疑成為各行業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