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最近滴滴事件一直在发酵,在8月24日,浙江乐清的一位女孩在乘坐滴滴顺风车的时候被司机强奸并杀害,引起网友震动,网友纷纷指责滴滴做为一个平台却不作为,将乘客的性命当作儿戏。滴滴在此次事件中有几处明显失职:1,在乐清这位女孩遇害之前,作案司机已经在顺风车上对另外一位女孩图谋不轨未遂,该女孩在滴滴上面举报后却一直没有任何反馈。2,家属在受到受害人求救短信后报警,警方在要求滴滴给出司机姓名及车牌号时却一直被滴滴以涉及客户隐私为由拒绝,导致错过了最佳营救时间。3,早在5月份就已经发生了空姐被滴滴司机强奸的事件,滴滴承诺整改,但不过三个月就马上发生了这种事情。

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滴滴顺风车的危险事件屡见不鲜,很多人辩解称传统出租车也会发生这样的事情,只是滴滴作为一个互联网公司一旦发生恶性事件就会被媒体放大,其实不然,据统计,全国范围内由传统出租车司机在出租车上作案的一年之内有15起,而由滴滴司机作案的恶性案件,记录在案的有50起,这个比例远远超过了传统出租车,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因为滴滴一开始就有意将顾客和司机像这个方面引导。

滴滴顺风车的业务是2015年正式上线,其负责人正是顺风车的产品经理黄洁莉,在该业务上线三个月之后,顺风车就做到了市场第一的位置,干掉了一大批顺风车入局者,然而随着顺风车补贴停止,用户粘性也在下降,黄洁莉为了拉动用户粘性,在顺风车上加入了另外一个定位——社交。

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黄洁莉在一次分享会上表示“一个行业的竞争本质都是用户洞察的问题。”,而对于顺风车,她洞察到的结果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

早期的顺风车鼓励乘客上车坐在副驾驶,鼓励乘客在车上多与司机聊天,在头像上也鼓励用户多上传真实头像选择个性标签,在2015年上线时,黄洁莉接受网易采访时谈到这样的场景 “过去你每天在路上两个小时,对于你的人生来说是消耗,但现在通过顺风车你可以认识比较靠谱的人,获得好的社交体验,它就变成了一种收益。这是从来没有存在过的一个场景,就像咖啡馆、酒吧一样,私家车也能成为一个半公开、半私密的社交空间。”黄洁莉说,“这是一个非常有未来感、非常sexy的场景,我们从一开始就想得非常清楚,一定要往这个方向打。”

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然而这样加强用户社交的努力,最终却完全走偏,滴滴一度被别人称作“滴滴约炮”,很多司机开豪车专门选择头像漂亮的女生载客,待女生上车后就要微信线下交流进行约炮。

事实上,顺风车后台的数据也完美的验证了黄洁莉的定位,数据显示,女性乘客的顺风车接单率比男性高出20%,而平台上的司机大部分是31-35岁左右的男性,陌生男女独处在一个半封闭的空间里,真的是社交的“完美”场景。

在今年5月份空姐滴滴遇害案之后,滴滴顺风车取消了真人头像,要求乘客只能从系统中选择卡通图片作为头像,然而线上app的这一点整改,没办法改变顺风车线下的封闭社交属性。就在6月份黄洁莉还做了一场婚礼的证婚人,而新婚夫妇正是滴滴顺风车的乘客和司机,滴滴在宣传文上这样写到“xxx女士在低头看车牌的那一刻成为了xxx先生眼中最美的风景”。

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2015年上线时,顺风车就被寄予厚望将成为滴滴最大业务,而事实证明,顺风车在拉动用户粘性上面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但传统出租车都知道在司机与乘客之间加一个铁护栏,滴滴却一直强调用户粘性而不考虑安全,不知道这样的人血馒头还能吃多久。

这个将网约车做成社交平台的产品经理,终于得到了她想要的结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