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事区域政策|如皋经济开发区(简介)

园区简介

企事区域政策|如皋经济开发区(简介)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为江苏省首批13个省级开发区之一,2013年1月晋级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荣获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输变电特高压电力设备生产基地、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示范基地、长三角最具投资价值开发区、江苏省新能源汽车产业基地、新能源汽车特色产业集群、生态工业园区、服装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等称号。

“十二五”时期,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改革创新的先行区、转型升级的主阵地,凭借“敢作为、善作为、大作为”的创新创业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和省市推进开发区深化重点领域改革要求,坚持走“创新驱动、特色发展”之路,全面提升开放开发水平,实现了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发展。2015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业务总收入、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地方公共财政收入、高新技术企业产品进出口额、全社会固定资产投入增长等指标均达15%左右的增长,是苏中地区发展速度最快、发展质量最好、发展潜力最大的开发区之一。

近几年来,积极推动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和新兴产业项目的招引落户,产业发展特色鲜明。经过多年发展和积累,一批经济实力强、投资规模大、经济效益好的龙头企业不断发展壮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长寿生物科技、新能源三大新兴产业和纺织服装、电子电气及装备、特色食品等三大传统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凸显,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现代服务业为支撑的产业体系初步形成。目前正致力打造中国最具竞争力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长三角地区现代化汽车生态产业城,区内已有陆地方舟、康迪(吉利)、金杯如皋基地、青年亚曼汽车、英田、赛麟等6家新能源整车及数十家零部件企业。拥有广阔前景的新能源产业发展态势强劲,区内已有百应、龙能、碧空、泽禾、氢枫等多家新能源企业落户。

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管辖着中心城区三分之一的面积,坚持“产城人”融合发展理念,积极打造各种生产、生活功能平台。生活配套方面,根据由美国西图公司编制的城北新城总体规划,红星美凯龙、碧桂园、中交美庐商业综合体以及人才公寓、国际学校、博爱医院等投入运行,新悦广场、创客空间、综合产业园配套生活休闲区等项目快速推进。生产配套方面,区内生态环境优美,水、电、气等全面实现“九通一平”,拥有江苏最大、苏中唯一的金属表面处理中心,建有公共设计、研发、检测等多种产业发展平台以及如意基金、英菲尼迪产业引导基金、中科招商基金等金融平台,与北京大学、江南大学、福州大学合作成立了产学研创新基地,有力推动保税物流中心(A型)建设,大力发展商贸物流、进出口、法律、审计、会计等生产性服务业。

“十三五”时期,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将着力实施产品高端化、产业特色化、视野国际化、产城融合化、绿色生态化等“五大发展战略”,全力推动“最具竞争力的国家级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集聚区、生态工业园区、服装出口质量安全示范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园区、转型升级改革示范区”等“五区建设”,聚力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和长寿生物科技三大新兴产业,做优做强纺织服装、电子电气及装备、特色食品三个传统优势产业,突出发展高效农业、陆港物流、创业服务三个配套产业,形成“三三三产业体系”,实现“1515目标”,到2020年规模工业应税销售突破1000亿元,规模工业企业500家,亿元以上企业达100家,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总量500亿元以上。

地理优势

处于长三角北翼,通江达海,如皋港距上海港150公里,与苏州隔江相望。

占据沿海经济带和沿江经济带"T"型交汇节点的特殊地位,位于长三角经济网络的"紧密圈层"、上海1.5小时经济圈内。

新长铁路、海洋铁路、204国道穿境而过,北临江海高速,以204国道相接;东临沿海高速,构成沿海高速--苏通大桥构建沿海大动脉;

200公里范围内,拥有七个机场(浦东、虹桥、禄口、无锡、常州、南通、盐城)、六条高速(京沪、沪宁、宁通、沿江、沿海、江海)、五个航运码头(上海洋山港、南京港、南通港、洋口港、如皋港)、四个跨江大桥(苏通、江阴、润杨、南京长江二桥)。

招商产业

抢抓沿海大开发契机,全面启动"十二五竞争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全力打造南通市域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效推进新兴朝阳产业,促进专业园区和产业科学合理地转型升级;逐步打造集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贸流通、房地产、娱乐休闲等五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城北新城。形成由北向南,一、二、三产业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

发展船舶海工、高端纺织、电子信息三大支柱产业,智能装备、新材料、新能源和新能源汽车三大新兴产业和符合产业发展导向、有利于发挥自身优势的产业。

"十二五"期间将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2个;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特色食品、汽车配件、锻压设备、光伏光电、新传感网6个超百亿级产业园区和培育双钱轮胎、中国肠衣城、长寿集团、南通锻压、泰慕士5个百亿级大企业。

周边配套

如皋经济开发区内,"九通一平"的水、电、电信、宽带、污水处理等配套设施齐全,污水管网、供热管网、天然气管道实现全覆盖;区内东西两个11万伏变电所与并网发电的热电厂呈"三足鼎立"之势,形成了双回路不间断供电系统,且用电高峰不限电;园区每小时70吨的供汽能力最大压力可达0.8兆帕。工业用汽价格为145元/吨;供气能力达130吨/小时的开发区新热电厂正在筹建之中;园区地表水、地下水资源十分丰富,水质优良,自来水日供水能力达8万吨。

企业用水免收水增容费,工业用水价格为3.4元/吨,生活用水价格为2.9元/吨;日处理4万吨的污水处理能力,工业污水处理价格为0.88元/吨;通过ISO14001国际环境质量体系认证,苏中地区第一家金属表面处理园由省环保厅批准建设,建成后将形成日处理7000吨的金属表面污水处理能力。

如皋地处上海经济圈1.5小时,既有沿江深水岸线,又有通江达海、承南启北的区位优势,境内拥有6个高速道口、2个铁路道口;如皋港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和江苏省重点物流基地建成,提供了五万吨级公用码头4座、五万吨级石化码头7座、内港池码头多座;注重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物流中心及第三方物流,构建现代物流体系。

3个二级甲等医院,如皋教育全省闻名,2所大型职中、1所专科学校,大润发、南通文峰、沃尔玛、五星电器、苏宁、国美等大型超市众多。城市商品住宅均价7000元,农村商品住宅3500元。

发展空间广阔

为有效集聚潜在资源、统筹协调城乡发展,2009年如皋经济技术开发区启动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工程分两年实施完毕后,可整理土地约15505亩,形成耕地面积13410亩,获得城乡建设用地挂钩增减指标2690亩,为重大项目落户提供了广阔用地空间。

抢抓沿海大开发契机,全面启动“十二五竞争发展规划”。着力提升农业技术含量,全力打造南通市域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高效推进新兴朝阳产业,促进专业园区和产业科学合理地转型升级;逐步打造集行政中心、金融中心、商贸流通、房地产、娱乐休闲等五大功能板块为一体的城北新城。形成由北向南,一、二、三产业协调有序发展的良好互动局面。“十二五”期间将建成院士工作站1个、博士工作站2个;重点建设纺织服装、特色食品、汽车配件、锻压设备、光伏光电、新传感网6个超百亿级产业园区和培育双钱轮胎、中国肠衣城、长寿集团、南通锻压、泰慕士5个百亿级大企业。

  • 更多有关当地公司注册、企业服务等详细情况,请登录企事网向当地服务商了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