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影響因素分析

一、有利因素

(一)民航局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

2016年10月25日,民航局印發《關於鼓勵社會資本投資建設運營民用機場的意見》提出,全面放開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市場,創新民用機場建設和運營投融資方式,加大對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的政策支持,以提升機場服務質量和效率,促進民航行業安全、高效發展。社會資本可通過特許經營、經營權轉讓、股權出讓、委託運營、整合改制等資本運作方式,參與民用機場及其服務配套設施項目的建設和運營;社會資本可通過專項信託計劃、認購股權投資基金等方式參與民用機場投資活動,或通過綜合開發民用機場周邊用地或臨空經濟區範圍內土地、物業、商業、廣告等資源的方式建設運營機場服務配套設施。政府對民用機場投資的放開,給了社會資本一個投資的渠道,有利於民用機場的發展。

(二)“一帶一路”提供新機遇

“一帶一路”沿線共包括60多個國家,沿線國家總人口約44億人,佔全球總人口60%,年生產總值佔全球約30%。民航是發展雙邊或多邊關係的重要紐帶,也是國家對外開放的“先行軍”。隨著“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的實施與推進,我國對外開放格局將呈現新局面,這對民航業而言是難得的發展機遇。

(三)智能化技術的發展助力民航業發展

人工智能將成為未來10年全球科技領域和互聯網行業創新的主要增長點,智能化將會對民航運行在安全上、經營管理、服務等各個方面產生巨大的影響。在智能化的發展趨勢下民航企業管理的重心將轉移為“數據化的管理”,但目前我們對“數據”僅僅當做統計來運用,還沒有上升到智能化的層面上對這些“數據”進行管理,智能化技術能使民航企業提高管理效率,節約成本。此外,在服務方面,在智能化條件下當“深度思維”與“感知智能”的出現,“機器人”開始感知外界,開始看懂、聽懂,並開始能夠作出判斷採取一些行動,“機器人”的服務具有便捷、準確、迅速的特點,未來民航業的許多服務方式將由“服務機器人”來代替。諸如自助值機、登機、甚至安檢等等,自助化服務成為民航服務的主要方式,提高自助化服務的水平,可以給旅客帶來更多的便利,也可以帶給旅客更大的滿意度,有利於民航業的發展。

二、不利因素

(一)民航業發展高度依賴外國飛機和相關技術裝備

隨著我國國民經濟和運輸事業的飛速發展,民用飛機尤其是客機的需求量十分巨大,但民航業發展高度依賴外國飛機和相關技術裝備。例如在2016年,中國補充民用客機1,591架,總價值750億美元,年購機費高達38億美元。高度依賴進口,不僅大大加大了民航業運營和發展的成本,加大了民航業發展的脆弱性,還嚴重製約了我國航空工業的發展。

(二)國內組織化、規模化程度低,難以應付國內外競爭日益嚴峻的壓力

在國內航線,我國航空公司遇到鐵路、公路的激烈競爭。鐵路調圖提速,現代化高速公路逐步形成網絡,交通運輸業市場競爭日趨激烈,近幾年公路爭鐵路,鐵路爭民航的局面基本形成。省際高速公路,兩次火車提速,夕發朝至特快列車為人們的出行,從價格到時間上均提供了極大的便利,較比民航而言,長途大巴,夕發朝至高速列車的價格低廉,相對省時,使民航的優勢相對減弱。鐵老大針對市場展開了“天上飛,地上跑,出行還是火車好”的宣傳攻勢,學生專列、旅遊專列、假日專列應運而生,部分客源被鐵路分流,這對民航客運市場產生了一定的衝擊。

(三)過度競爭與壟斷並存,嚴重製約民航業健康發展

經過十多年來的改革,目前民航業的競爭已經十分充分,甚至出現了過度競爭。我國民航業企業規模小、過於分散,在地方保護主義的政策傾斜下,國家航空公司面臨無序競爭的局面,國內航空公司自相殘殺。價格不計血本的競爭使整個民航業陷入全行業危機的困境中。在過度競爭的同時,民航業目前還存在各種各樣的壟斷。一是地方保護下的區域市場壟斷。據有的航空公司反映,雲南航空公司、新疆航空公司等地方航空公司政企不分,不允許其他航空公司進入當地市場。地方航空公司都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海南航空公司也是一個典型。二是憑藉行政權力,形成系統性壟斷。民航系統的航空油料、結算、計算機訂票等是憑藉民航總局的行政權力保持壟斷地位,提供的服務質次價高,嚴重製約了民航業健康發展。

民航運輸總週轉量預測

2016年,中國民航運輸總週轉量為962.51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3.0%;2017年,中國民航運輸總週轉量為1083.08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2.6%;2018年1-4月,共完成運輸總週轉量385.8億噸公里,同比增長13.4%。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民航運輸總週轉量將達到1,224億噸公里,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2.25%,2022年將達到1,943億噸公里。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航運輸總週轉量預測

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民航旅客運輸量預測

2016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為4.88億人次,同比增長11.9%;2017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55156萬人次,比2016年增長13.0%;2018年1-4月,共運送旅客1.97億人次,同比增長12.5%。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將達到6.21億人次,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85%,2022年將達到9.71億人次。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航旅客運輸量預測

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民航貨郵運輸量預測

2016年,中國民航貨郵運輸量為668.0萬噸,同比增長6.2%;2017年,中國民航貨郵運輸量為705.9萬噸,比2016年增長5.6%;2018年1-4月,共完成貨郵運輸量231.5萬噸,同比增長7.3%。

我們預計,2018年中國民航貨郵運輸量將達到755萬噸,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5.87%,2022年將達到949萬噸。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航貨郵運輸量預測

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預測

2015年,我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為9.15億人次,同比增長10.0%;2016年為10.16億人次,同比增長11.1%;2017年,全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11.48億人次,比2016年增長12.9%。

我們預計,2018年我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將達到12.92億人次,未來五年(2018-2022)年均複合增長率約為11.52%,2022年將達到19.98億人次。

圖表 中投顧問對2018-2022年中國民航運輸機場完成旅客吞吐量預測

2018-2022年中國民用航空業的預測分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