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爲省錢買軍艦

導讀:十九世紀中後期,“屈辱”一詞不僅是大清國標籤,用在鄰國日本的身上也同樣合襯。美國海軍准將佩裡率領艦隊來到日本,逼迫日本簽訂不平等條約之際,日本也進入了外憂內患的尷尬境地。德川幕府的統治變得腐敗懦弱,外來的侵略卻又無可奈何,日本整個民族都在生死存亡的關頭徘徊。

隨著日本打開國門,逐漸接受文明開化,在一大批有識之士的領導下,從尊王攘夷運動到倒幕運動,日本逐漸開始擺脫落後的境地。倒幕運動伊始,孝明天皇離奇身故,第二子睦仁得以繼位,便是日後赫赫有名的明治天皇。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1867年,在尊王攘夷派的推動下,明治天皇宣佈“王政復古”,就是要從幕府手中重獲遺失數百年的權力。在日本明治維新三傑大久保利通、木戶孝允以及西鄉隆盛的推動下,通過戊辰戰爭成功擊敗幕府軍隊,並在1868年順利登基,改年號為明治,二字取自《周易》,聖人南面聽天下,嚮明而治,那年他只有16歲。

在國家西化的過程中,對於西化的程度把控,一直是一個難以解決的問題。西鄉隆盛起到了極為重要的作用。西鄉隆盛認為,無論外人多好,作為日本,不應"俯仰有愧於天地"。而且作為武士必須為他人著想。在明治天皇與西鄉隆盛接觸期間,其所推崇的"敬天愛人"的個人精神也深深感染了明治天皇。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正是因為此種民族意識的再次覺醒,明治天皇才開始矯正過於西化的弊端,同樣認識到尊崇日本傳統文化的重要性。換言之,沒有西鄉隆盛,這種轉變很難產生。

1894年時中國屈辱的一年,這一年甲午中日戰爭中國慘敗,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大大加深,民族危機又一步加大。對於日本而言,卻因此獲得了大量的戰爭賠款,並割讓了中國大量土地,包括寶島臺灣。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在一部電影中,曾經有過這樣一個鏡頭:明治天皇為了籌措金錢購買新式軍艦,除了捐出自家一半的俸祿之外,更是每天縮減飲食,只吃一頓飯,省下的錢拿給軍隊擴充軍備。正因為明治天皇的這一舉措,使得日本得以購得甲午戰爭的主力艦“吉野號”。“吉野號”取自“滄海日升,光照吉野”,同樣來自於中國文化。甲午海戰中吉野號的地位有目共睹:致遠艦管帶鄧世昌即使用船撞擊也要擊沉它。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甲午戰爭後日本混壯了,3.2億兩白銀的鉅額戰爭賠款,讓日本在戰後得以迅速發展經濟以及文化教育,日本戰後的崛起基本上都是依靠這筆賠款。同時,割佔中國遼東半島、澎湖列島和臺灣島,雖後因三國干涉還遼,但取而代之的是又一筆鉅額“贖遼費”。10年之後,日本開始對強大實則腐朽不堪的俄國打起了主意。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俄國雖然經歷亞歷山大二世的農奴制改革,國家稍有發展,但由於改革的措施過於激進,導致了一系列恐怖事件,甚至連沙皇亞歷山大二世都遇刺身亡。對於俄國干涉還遼的舉措,日本人覺得很羞恥,並開始了“臥薪嚐膽”式的報復行動。

日本未經宣戰就給了俄國人迎頭痛擊,殲滅了旅順口的俄國艦隊,初步掌控制海權,並在戰爭後期殲滅了俄國增援部隊波羅的海艦隊,迫使俄國求和。日俄戰爭的勝利,使得日本完全躋身世界八大強國之列,國力的強盛跟明治天皇的努力是分不開的。

1910年,在明治天皇的推動下,日本再度吞併朝鮮。日本在軍國主義的道路上漸行漸遠。

公元1912年,身患尿毒症的明治天皇逝世,享年60歲。

明治天皇的一生充滿了傳奇色彩。本應作為一個“小諸侯”而被德川幕府繼續壓制的睦仁,一躍成為了日本的真正國主,並徹徹底底的打敗了統治日本數百年的幕府集團,更是在之後開展維新運動,通過數次史無前例的優秀戰爭,讓日本躋身於世界八大強國之列。

日本人評價最高的一代天皇,每天只吃一頓飯,只為省錢買軍艦

悉數日本120多任天皇,也不曾有人超過此等功績。但明治天皇時期盛行的軍國主義思想最終讓日本走向了不歸路。明治天皇最矛盾的一點在於,他在力推各種文明開化措施的同時,卻將日本的皇權專制推至頂峰。但無論如何,都已經過去式。正如一枚硬幣的正反相面,褒貶不一反而能突出此人的重要性吧。

授權轉載自百家號-牛爺讀史!本作品由蟑教授團隊傾力打造!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