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神話說天下
我是兵說,我來回答!
1945年8月的日本,天氣比較涼爽,但是在8月6號的廣島、8月9號的長崎,氣溫都達到了4000攝氏度。在這兩天,美國向日本投放了原子彈,氣溫自然也就高了點。經過這兩次慘烈的轟炸,日本人也意識到這款新式武器的巨大威力,同時鑑於蘇聯宣戰出兵東北,已無迴旋餘地。8月15日,日本天皇對全世界發佈了《終戰詔書》,無條件投降。
美國決定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時候,初步選定了六個地點,日本首都東京也在其中。但原子彈不夠,只有兩顆可以使用。因此美國只能六選二,反覆對比後,一個投廣島,另外一個投長崎。前者是軍事基地,後者是工業基地。很顯然,這兩個地方的軍事價值大得多,可以加速日本投降。
除此之外,日本這個國家很奇怪,天皇地位很高。在我們看到的抗日影視劇中,日本軍官和士兵都是大呼天皇陛下萬歲,為天皇陛下效忠。如果美國在東京投顆原子彈,把日本天皇炸死了。在美國人的算盤中,一是要讓日本屈服,二是戰後日本的管理。如果在東京投放原子彈,天皇不復存在,要管理那麼多“天皇的草民”很是麻煩,而且不排除有很多日本人要跟盟軍搞“玉碎”。美軍在太平洋戰場已經付出了沉重傷亡代價,這是美國不願意看到的結果。因此他們投放原子彈時避開東京,是務實的戰爭選擇。
當然,麥克阿瑟戰後縱容裕仁天皇這個最大的戰犯,嚴重背離了戰爭的正義!兵說
1945年8月6日上午9時,美國B—29重型轟炸機將名為“小男孩”的原子彈投向日本廣島,這顆相當於2萬噸TNT當量的原子彈造成廣島市24.5萬人中的20萬人死傷或失蹤,城市一片火海。
2天后的8月9日,同等威力,名為“胖子”的原子彈投在了長崎,它的爆炸使23萬長崎人中的15萬死傷或失蹤。
很多人心中都有一個問號,為什麼美國不把原子彈直接投到日本東京,東京可是日本的文化、政治中心,二戰的罪魁禍首之一裕仁天皇就住在東京皇宮,擒賊先擒王,打蛇打七寸,再說,經過1945年3月和5月的兩次東京大轟炸之後,美國已經掌控東京的制空權,轟炸東京、炸死天皇並不是一件困難的事情。
其實,最初進入原子彈轟炸目標的城市一共有六個: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把東京列為轟炸目標是當時的美國陸軍航空總司令阿諾德做出的決定,他認為東京作為抵抗中樞和軍事力量重要所在地,只有轟炸東京,才能徹底打破日本的抵抗意志,戰爭才能快速結束。
但是,轟炸執行的最後關頭,美國國務卿史蒂文森將東京從人物清單上抹去。軍事指揮官和政治家的眼光和對全局的把握決定了東京的命運。
對於是否轟炸東京,美國政治家的考慮非常長遠,兩種不同的結果將直接決定二戰後的政治走向,下面我們就分析一下美國的政治考慮,為什麼放過東京,看完之後,我們不得不佩服一些政治家的眼光和思維。
一、轟炸的目的是儘快結束戰爭而不是拉仇恨
投放原子彈的目的是儘快結束戰爭,儘量避免更大傷亡。此時,蘇聯軍隊整裝待發,佔領日本的意圖非常明顯,7月8日日本拒絕接受《波斯坦公告》,如果搶在蘇聯之前登陸日本,當時預測,登陸和攻佔日本各地可能犧牲至少10萬美軍,這個代價太大,美國無法承受,讓原子彈把日本炸醒是個不錯的選擇。
如果轟炸東京,將導致嚴重後果,包括日本皇宮在內的諸多古建築將毀於一旦,勢必激起日本人同仇敵愾的勇氣,德軍轟炸倫敦就是前者之鑑,所以,在兩次東京大轟炸中,美軍飛機都可以避開皇宮和一些重要古建築,當時的日本皇宮應該是最安全的地方,是不是感到好笑。
二是東京的戰略意義已經不大
1945年3月10日和5月25日,美軍少將柯蒂斯·李梅對東京展開兩次大規模轟炸,史稱“李梅火攻”,投下大量凝固汽油彈,這兩次大轟炸導致東京83%的建築物成為廢墟,光清理燒焦的屍體就用了25天,而日本皇宮、東京大學、基督教救世軍、聖路加國際醫院被列為受保護地區,不予轟炸。經過轟炸後的東京,無論是人員、工業基礎、道路和軍隊都受到極大的打擊,戰略地位已經不再非常重要。
三是天皇不能死
為什麼要保留這個罪魁禍首呢?美國有很深遠的考慮。
如果把除掉了天皇,將導致兩個後果,一是唯一能宣佈投降的人死了,必將激起全民本土決戰、誓死為天皇報仇的決定,戰爭不但不會很快結束,美軍將拖入戰爭深淵;二是天皇死了,群龍無首,各自為戰,就算美軍佔領日本,面臨的將是無休無止的游擊戰爭。
其次,日本最好的體制是君主立憲制,而不是西方國家的三權分立的聯邦制國家。因為日本多年沿襲下來的是天皇獨裁製度,而沒有美國政治體制的土壤,如果端掉天皇一家,強行過渡到西方的體制,可能引起諸多不確定因素,只有讓半人半神的天皇鎮守著日本,日本才能不變天,美國才能牢牢把握日本的局勢,從戰後的格局來看,美國的確達到了自己的目的。
四是廣島、長崎的地位也很重要
廣島是日本南方最大的指揮中心之一,如果最後需要登陸作戰,就必須摧毀這個指揮系統,其次,廣島駐有大量駐軍,這些軍人被長期灌輸武士道精神,隨時可能採取自殺式攻擊,對美軍有較大的威脅。
而長崎是日本最大的工業中心,也是兵工廠的聚集地,日本三菱重工就在這個地方。長崎作為第三轟炸目標也是比較倒黴的。轟炸機本來是飛往第二轟炸目標小倉,但小倉上空雲霧太大,能見度低,無法投彈,飛行員只好改變航向飛向長崎,長崎當天雲霧也比較濃,當飛行員要放棄投彈時,突然出現了空洞,“胖子”就從天而降了。
種種因素的交錯之下,東京幸運地避免了原子彈的攻擊,但是兩次東京大轟炸死亡人數也將近20萬人。
美國政治家用長遠的眼光決定了戰後格局,佔領了制霸亞洲的地位。
戰爭是殘酷的,日本成為歷史上第一個被原子彈轟炸的國家,完全是發動侵略戰爭的後果,做惡事必將嘗惡果。
葛大小姐
第二次世界大戰,在國際上一直以德國閃電戰進攻波蘭為開始,以日本簽訂《波茨坦公告》宣佈無條件投降而結束。而對於日本無條件投降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美國在1945年向日本的廣島長崎這兩座城市投放的原子彈了。這種原子彈威力巨大。頃刻間造成了幾十萬人的傷亡。可以說如果沒有這種巨大威力的武器,要想讓二戰結束,還是一個未知。
在當時世界上只有美國才研製出了原子彈。在當時對於日本的轟炸的地點也是經過很長時間的選擇才是確定了是長崎和廣島。但是當時為什麼不把原子彈投放在日本的首都東京呢?東京是日本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如果對於這個城市進行轟炸,應該對於日本的威脅更大。
其實也有人說是因為當時的日本天皇才沒有選擇轟炸。如果天皇死於轟炸,日本不但不會投降,相反會更加的負隅頑抗。如果真的是要結束二戰,還不知道要耗費多少的人力物力。而當時的美國也是想二戰後直接接手日本,如果把日本的精神象徵炸死了,也不會順利接手的。而這只是其中的一個原因。
其實在當時,東京已經在盟軍的轟炸下面目全非,這座城市已經變成了一座廢墟。而當時的美軍也是想看一下原子彈的真正威力是什麼樣子的。所以挑選了兩座在戰爭中還比較完全的兩座城市進行的轟炸。如果真的再在東京進行投放的話,也不會造成太大的人員傷亡。
龍帥林
真把天皇炸死了,誰負責投降簽字!
在我們看來,要扔原子彈就就要扔東京,炸死小日本天皇屁丫的,扔一顆還不夠,要源源不斷的扔,直到把日本炸到海平線以下。那只是我們的一廂情願,美國人想得跟我們不一樣!
日本在二戰中的實力不可小窺
雖然大家都瞧不起日本,認為日本彈丸之地,能撐起什麼大浪,可是日本的的確確是在二戰中掛起了萬國旗,在中國戰場佔據半壁江山,在東南亞戰場擊敗英國,在和蘇聯紅軍的軍事衝突中也讓蘇聯不敢小窺因此簽訂了日蘇中立條約,而事先也給美國來了個偷襲珍珠港,這種氣勢,這種敢於多線作戰的風格,估計就是號稱一千三百萬大兵的蘇聯也未必敢這麼做。
在珍珠港事件中損失慘重的美國決心給予日本以最有力的懲罰,那就是持續太平洋戰爭,對日本人進行回擊,然而即使這樣,美國依然將德國當做頭號大敵,採取了“重歐輕亞”的戰略決策,事實上當美國打一次站在太平洋戰場面對日本兵時,他們是震撼的。
在美國人看來打仗就是打仗,仗總有打完的一天,打完了還要繼續過日子,你得有遵守一定的規則,比如日內瓦公約,但是日本人不是這樣想的,東方人的思維是,不是你死就是我亡,所以,在日本人的字典裡,沒有戰俘,沒有傷員,沒有醫護兵,所有在戰場上出現的東西,都必須毀滅,二戰中,日本射殺醫護兵,跳傘的飛行員,俘虜等等,據說同樣是參加二戰,美國大兵在太平洋戰場上的士兵得精神病的比率比在歐洲戰場高得多。
可以說,當時的美國人無比恨日本人,在美國人拍攝的影視作品《珍珠港》《血戰鋼鋸嶺》《太平洋戰爭》中對日本人的行為極為不恥,在《兄弟連》中對德軍的態度還是比較友好的。雖然德軍也打醫護兵,但是打得差,反而是美軍經常射殺戰俘。
為什麼不把原子彈扔在東京?美國人的政治水平絕對超乎你的想象
在美軍和日軍漫長的跳島戰役中,儘管給予日軍極大的打擊,但是自身傷亡也很慘重,尤其是在美國人看來,美國士兵遠比日軍士兵值錢的多。
到戰爭後期,美國原子彈也研製成功,在他們看來,扔原子彈已經是勢在必行了。
為什麼勢在必行,美軍打了幾年還未打到日本的本土,反而已經死了很多人,尤其是在幾場著名的奪島戰役中,美軍喪亡的人數已經遠遠超過了美軍的預想,並且達到不能承受之重。
所以,只能儘快結束戰爭,日本當時國內也有意投降,只不過日軍的軍閥激進分子還想戰鬥到底,對於日本,你必須知道誰才是決定事情發展的那撮人,不把他們打掉,他們就是不死心。
於是美國選擇了扔原子彈!
我在對美國扔原子彈這件事上的態度是並不光彩的行為,很多人讀者評論我三觀不正,縱橫告訴大家的,任何形態的戰爭中殺害平民都是可恥且不光彩的行為,人之所以為人在於人有底線。這是對扔原子彈的定性,所以後來國際法規定在戰爭中不允許使用核武器,這是違揹人類底線的。
當然,如果要我來決定扔原子彈的,我會像文章開始說的那樣,不止扔在廣島和長崎,而是要扔在東京,因為日本人不是人,即便讓後人罵我,我也依然要毀滅他們。
但是美國人的精明之處,在於看得更遠,這一點是我們需要學習的。
首先,美國人扔原子彈是要儘快結束戰爭,並且需要一個臣服於美國的日本,而不是一個要跟美國戰鬥到底的日本,最後在蘇聯紅軍對日佔領後進行分區佔領,日本被美國看作是遏制共產主義的橋頭堡。
其次,在美國前期的轟炸中日本已經沒有什麼戰略價值了,並且只是人密集一點,工業和軍事早就被破壞了,相比之下廣島和長崎是日本的軍事重鎮和工業中心,所以,美國選擇了不轟炸東京而轟炸別的城市。
最後,就是留著天皇的狗命,幫美國重建戰後的日本,並且讓日本成為美國的小弟。
事實證明,現在的很多日本人不但不恨美國人,反而很感激當年美國人投原子彈,日本在後來美國兩次亞洲巨大的軍事行動中成為美國的軍事基地,並且經濟得到快速發展,而日本最恨的人是蘇聯,但是這種恨中帶著畏懼。
史論縱橫
美帝的主要打擊目標是軍工廠和各類軍事重鎮,而美軍先後選定日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新潟等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其實美軍的第一個打擊目標就是京都,但是為什麼沒有轟炸,其實也很容易理解。
第一是因為京都歷史悠久,有非常多的文化建築,如果對其實施原子彈轟炸,有極大可能會引起世界人民的反感。且代表日本投降的高層都在京都。
第二在當時西方反法西斯戰場上勝利的情況下,貿然對日本的首府(天皇所在地)進行原子彈轟炸,日本萬一和盟軍拼個魚死網破,盟軍登陸損失會非常大。
第三,別忘了我們的蘇聯老大哥,在二戰後期,蘇聯對日本也是虎視眈眈,盟軍和蘇聯無非就是誰先誰後而已了,所以美國必須搶在蘇聯之前把日本逼上自己的談判桌上,絕對不能在這個時候轟炸日本首府京都讓蘇聯有任何機會揪著不放。
其實美國在日本資源枯竭,制空權和制海權完全喪失的情況下還投放了兩顆原子彈,我個人認為很大部分原因就是蘇聯,蘇聯快速擊敗關東軍並拿下東三省和北四島以後,日本不日就投降了,唯一的條件只是保住天皇。
所以啊,老大哥還是那個老大哥,他從來都不是什麼好角色。
小劉片兒
從空中俯拍正在遭受美軍轟炸機轟炸的東京
因為在日本偷襲珍珠港,太平洋戰爭爆發之後,美國陸軍航空軍就對日本首都東京,進行了多次轟炸,已經沒有用原子彈來轟炸的必要。
1942年4月18日,獨立特空襲。16架B-25中型轟炸機從大黃蜂號航母上起飛,對日本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和神戶進行了轟炸。
1944年的11月24日,美軍派出88架B-29轟炸機,對東京實施了轟炸。在白天本來是想著進行更精準的轟炸。飛機在10000米高度投彈,結果只有約30架飛機找到了轟炸目標,投擲的炸彈中只有約10%命中了預定目標,結果是隻有一個飛機制造廠受損。
被轟炸過後的東京
1945年2月23日至24日,美軍首次對東京大規模投擲燃燒彈。當晚,174架B-29轟炸機在東京上空投下大量燃燒彈,將東京約2.56平方千米的地方焚燬。
1945年3月9日至10日,美軍開始執行“火牛”轟炸行動。派出334架B-29轟炸機,使用凝固汽油彈對東京進行持續2小時的地毯式轟炸。 這次空襲造成近10萬人死亡,近41平方千米的地方被焚燬,東京約有四分之一被夷為平地。
之後美軍又於4月、5月、6月連續空襲日本各大中小城市(包括東京)。連月來的轟炸,使東京有一半的建築物被摧毀。
而美國當時對日本使用原子彈,除了想讓日本儘快無條件投降以外,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想看看原子彈在實戰中效果怎樣(之前的核試驗都是在空曠地帶)。因此,原子彈投擲目標的選擇,應符合以下標準:1.目標直徑超過4.8公里。2.爆炸會造成有效的傷害。3.目標直到1945年8月之前都未遭到空襲。
廣島長崎上空的蘑菇雲
從上面可以看到,東京在之前就被轟炸過。因此不符合第三個標準。另外,心理因素在選擇目標時也受到重視。它包括兩個方面,1.對日本造成最大的心理影響。2.在國際上進行宣傳時,初次使用的武器必須造成壯觀的破壞(東京在之前的轟炸中已經有一半建築物被摧毀)。
最後,美國選定了日本四座城市,分別為廣島、長崎、新瀉和小倉。
鼎盛軍事
確切的說,1944年9月8日,當時的美國總統羅斯福在紐約和英國時任首相丘吉爾會談時,第一次表示出了要用原子彈轟炸日本的意思。目的很明確,就是為了震懾日本以達到早日結束戰爭的目的,同時也是為了避開在日本本土登陸作戰可能給美軍帶來巨大傷亡的局面,當然還有為了實際測試一下原子彈威力的目的存在。在得到丘吉爾的贊同後,隨即,羅斯福總統就指示成立了專門執行轟炸日本任務的部隊——第509混成部隊,開始研究、部署原子彈轟炸日本本土事宜。
不料,計劃途中,羅斯福總統於1945年4月12日突然去世,於是,繼任的總統杜魯門接過了這一計劃並開始進入具體實施階段的研究。4月25日,時任美國陸軍長官和具體負責原子彈開發研究的曼哈頓計劃負責人造訪白宮,向杜魯門總統提出了原子彈轟炸日本的具體資料。
兩天後的4月27日,第一回目標選定委員會正式向總統提出了由他們擬定的東京、橫濱、名古屋、大阪、京都、神戶、八幡、長崎八座城市為實施原子彈爆炸目標。 接下來,目標選定委員會又經過了兩次篩選後,再經過暫定委員會最終確定,終於在1945年8月2日由美軍第20航空軍司令部下達了《第13號野戰命令》,選定廣島、小倉和長崎三座城市為具體襲擊目標。
廣島為第一目標,其理由是廣島乃為日軍西部指揮中心,駐有大量日軍,而且還是日本的工業基地,當然,廣島的易於測試爆炸效果的背後靠山的盆地地理特性也是他被定為首選的原因。第二為小倉,眾所周知,那裡是日本的兵工廠集中地。第三是長崎,長崎即是日本的海軍基地之一,又是軍需工廠集中的地區,因此也榮幸入選了。
不過,長崎被炸的有點冤,那是因為8月6日炸完廣島後,本來8月9日是要炸小倉的,結果,因當日小倉上空視界不良難以確定原子彈投下位置,負責執行轟炸任務的飛行員才臨時轉飛備選地長崎投下了第二顆原子彈,可以說是老天救了小倉,卻也是老天害了長崎。
至於東京沒有被選定為轟炸目標的理由,據後來的專家分析,首先是因為戰略方面的考量才讓美國政府最終放棄了在東京投下原子彈。美國人擔心,因美國投下原子彈造成東京大量傷亡,這如果導致了戰後都市復興困難的話,有可能引起日本人的仇恨心理,從而使得日本靠向前蘇聯,成為美國的潛在敵人之一,這是美國不願看到的。
其次,如果在轟炸中把天皇炸死了,那等於毀滅了日本人的精神支柱,由此使得戰後日本國家的統治力喪失,還有可能在仇恨的心理影響下,出現游擊隊等製造恐怖襲擊活動,從而影響到美國戰後對日本的統治。
其三,鑑於日本雖轟炸了珍珠港,但卻非美國本土,更不是美國首都,因此,美國認為也沒有毀滅日本首都的必要,尤其是毀滅一地尚可,如果毀滅了一國的首都,美國也擔心招到國際社會的指責,從而使美國陷於不利之中。
最後,也是最現實的理由,因東京為大平原,四周不靠山,因此,即使在東京投下原子彈,也很難起到測試原子彈威力的作用,這也是東京逃過一劫的原因之一。
以上這些,就是日本分析家們得出的東京逃過原子彈轟炸的理由,如果從戰後美國介入日本的具體作為來看,這些分析還算得上是靠譜的。尤其是站在原子彈投下78年後的今天看日美關係,就更得由衷的佩服美國人實在是“高”。
萬景路看日本
當然不能投放到日本首都東京,美國在二戰期間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徹底毀滅日本,而是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讓日本屈服,以避免美軍登陸後遭到大規模的反抗的情況。因此投放原子彈起到的主要還是震懾作用,而不是殺傷作用,所以就不能丟在東京。
美國使用原子彈其政治意義大過軍事意義。
美國在二戰末期在日本投放原子彈,其主要目的並不是為了打敗日本,雖然日本在之前也制定了“一億人玉碎”計劃,但是這並不意味著美國就不能攻下日本。事實上在原子彈轟炸之前,美國在日本事實的進攻計劃,已經給日本造成了重大傷亡。
比如美國在控制了日本海域之後,在1945年3月開始就啟動了“飢餓戰役”作戰計劃,使用水雷封鎖日本各個港口,使得日本無法從國外運回物資,這一計劃直接導致了日本國內的饑荒,根據美軍估計,如果日本堅決不投降,那麼將會在後來的一年時間裡,餓死超過1500萬人。
此外美軍在同年發動的“李梅火攻”,也造成了超過50萬人的傷亡,日本各主要城市因此化為灰燼,比日本兩次原子彈轟炸造成的傷亡還要大。
因此美國動用原子彈轟炸日本,其實並不止是為了消滅日本軍隊,更多的目的還是為了震懾其他國家。其中最主要的是日本,這是為了儘快結束戰爭的需要。此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利用原子彈的威力來震懾蘇聯,這其中的政治意義遠大於軍事意義。
美國動用原子彈轟炸日本首腦機構,將會導致日本局勢失去控制。
大家都很清楚,國家之所以被稱之為國家,就是因為政府首腦在其中起到的領導者作用。在和平時期,政府首腦的作用是發展經濟,穩定國內局勢,以及對戰爭機器---軍隊進行維護。
同樣“日本天皇”和日本政府也同樣起到這樣的作用,美國人不是殺人狂魔,進攻日本的目的並不是為了徹底毀滅日本,而是希望日本能夠投降。
因為美軍再怎麼強大,在遇到了一億日本人時,也是很糾結的,因為美軍不能把這一億人全都殺光。而如果消滅日本首腦機關之後,那麼美軍在後續登陸日本時,就會因為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顯得極為被動。
所以與其被動作戰,還不如保留日本首腦機關來管理日本國內的軍隊和平民,畢竟只要“天皇”投降了,日本軍隊就會失去繼續作戰的理由,而不得不選擇投降。此外投降後的日本政府也可以起到穩定日本局勢的作用,畢竟美軍不可能直接去管理日本地方。
落下m
豬曉俠
1945年,日本敗局已定,但是仍舊不願意投降,如果用盟軍武裝力量直接登陸,將會消耗巨大,於是美國政府決定選擇一些城市作為投擲原子彈的備選目標,其中包括東京、京都、廣島、長崎、小倉等城市。後來我們也都知道了,美國先後在廣島和長崎丟下了兩顆原子彈,造成了數十萬人的傷亡。
有關美國為什麼沒有轟炸東京,我就說一些細節方面的。有人說美國當時只有兩顆原子彈,因此炸了廣島和長崎之後就不能夠再炸東京了,這個說法是有一定問題的。根據後來史料顯示,美軍在長崎投下了不止一顆原子彈,據當時轟炸長崎的飛行員回憶說,當時他們攜帶了兩顆原子彈,打算轟炸小倉和長崎兩座城市,但是小倉上空烏雲密佈,無法投彈,在小倉上空盤旋三圈之後,飛機飛向長崎。長崎的上空也是烏雲密佈,飛行員趁著雲霧散開的一瞬間拋下了第一顆原子彈,但是那顆原子彈沒有爆炸,可是又不能帶著原子彈返航,於是又在長崎投下了第二顆。
儘管這兩顆原子彈只爆炸了一顆,也造成了悲劇,另一顆沒有爆炸的原子彈,據說日軍立即派人看管起來,如果不是帝國大學的粒子加速器已經遭到美國飛機的破壞,那麼日本也可以造出自己的原子彈。可是日本敗局已定,後來出於制衡美軍的考慮,將原子彈交給了蘇聯,結果沒多久蘇聯於1949年8月29日,爆炸了其第一顆原子彈。
因此,東京之所以沒有受到原子彈的轟炸,並不是美軍沒有這個實力,而是因為錯綜複雜的政治考量,另外,也要考慮到東京的防空火力更強大,攜帶原子彈的飛機被打落的話,不但不能夠逼日軍投降,原子彈可能會落入日軍之手,甚至扭轉戰局,因此,美軍選擇了另外兩個城市——或許這就是廣島和長崎的不幸,與東京的幸運。
美軍在之前對日本的戰略轟炸中基本上沒有轟炸過廣島,之所以將原子彈投放在這裡,是因為廣島是日本的軍國主義象徵地,有一點很多人不知道,日本海外出兵只有一個出海點,那就是廣島。日本陸軍一切戰爭的海外出兵都是從廣島出發的,另外廣島還是日本陸軍的訓練中心,比如在原子彈爆炸當天廣島就有6萬日軍在進行訓練。美國通過核爆日本陸軍的出海口以此達到警告日本陸軍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