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青花瓷是中國歷史上對外貿易的一個大項,這個獨具中國特色的產品當年行銷世界。元代有一些著名的青花瓷用品傳世,質量已有很大提高。明朝是青花瓷迅速發展的高峰時期,中間雖有衰落,但到了清朝康熙時,青花瓷達到頂峰。

青花瓷是中國歷史上對外貿易的一個大項,這個獨具中國特色的產品當年行銷世界。青花瓷最早在唐朝就出現了,從現存的唐代青花瓷及考古發現的殘片看,唐代青花瓷質量不是很高。宋代青花瓷沒有大的發展,依然在摸索階段。元代有一些著名的青花瓷用品傳世,質量已有很大提高。明朝是青花瓷迅速發展的高峰時期,中間雖有衰落,但到了清朝康熙時,青花瓷達到頂峰。清朝中後期,青花瓷徹底走向衰落,已無在國際上無限的風光。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為什麼青花是藍色的

青花瓷雖然具有非常明顯的中國特色,但是,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卻來自海外。元代青花瓷之所以能在前代基礎上突飛猛進,一個重要原因是,使用了來自海外的色料,明朝中前期也同樣。專家稱這種色料為“蘇麻離青”、“蘇渤泥青”等。它是錳含量較低,鐵含量較高的鈷料,故而能燒製出漂亮的青色花紋圖案。有學者從“蘇麻離青”從發音上說,這種色料來自索馬里,也有說來自蘇門答臘。但是,一般認為,“蘇麻離青”來自波斯(今伊朗)和敘利亞一帶。

明永樂的青花瓷工藝水平非常高,這與鄭和下西洋有關。海上貿易的暢通,使得來自阿拉伯地區的“蘇麻離青”(簡稱“蘇青”)能夠很方便地運到中國。宣德以後,明朝朝廷多次下令“禁造官樣瓷器”,其原因很多,但青花瓷依然在少量生產。由於朝廷的這一命令,“蘇青”的進口幾乎停止了,燒製青花瓷的色料,主要是靠以前的庫存。15世紀中後期,明朝青花瓷的生產又出現了上升,但此時,史書記載,庫存的“蘇青”已經用完。從青花瓷的色料上看,15、16世紀交界時期,進口的色料不多,主要用國產青料。實際上,國產青料很早就用使用,只不過因為含量與進口的“蘇青”不同,燒製的結果不如進口“蘇青”,因而,在進口能夠保證時,國內窯口一般不願使用國產青料,尤其是進口“蘇青”也不很貴的時候,更是如此。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6世紀的大部分時間裡,從嘉靖朝,一直到萬曆朝,青花瓷的技藝有所進步。但是,此時用於燒製青花瓷的色料已不是大名鼎鼎的“蘇青”,而是一種叫做“回青”的色料。所謂“回青”,也就是“回回青”,與“蘇青”一樣來自阿拉伯。有專家考證,“蘇青”與“回青”其實是同一種鈷料的不同稱呼,之所以不同是因為,“蘇青”來自海上貿易,但“回青”來自與西域和中亞的陸路貿易。

呈色的色調有以下幾個制約因素:第一是髮色,第二是胎骨,第三是釉子。胎骨就是 釉裡面的胎子,胎子發黃,發白,鬆軟與堅硬都對青花有一定影響。釉子質量的好壞、顏色和厚薄都對呈色有影響。 髮色的制約因素:第一是青料,第二是施用技術,第三是焙燒溫度。施用技術就是在畫的時候,畫功怎麼樣。如果蘸 的顏料都一樣,畫線用力均勻,青花燒出來後就是一個顏色,否則青花就會出現深淺不一的顏色。再一個是焙燒溫 度,應該是1260度。同樣的青料,如果溫度過高,顏色發黑;溫度過低,有點發綠。

還有一點特殊的情況,就是 單純的青花瓷,它的髮色、呈色都一樣時,如果經過二次焙燒,即再進一次爐後,顏色要比沒進二次爐的深,像後來 的青花紅綠彩、豆彩等。再說青料,青料受三方面影響,第一是成分,第二是提純,第三是配製。

成分主要是氧化鈷,它發出的顏色是藍色的,其中含有一定的氧化錳,還有一種三氧化二鐵,簡稱氧化鐵。鈷的 含量越高,藍色就越正,含量少就發灰。錳含量高時,青花就藍中泛紫或藍中泛紅。氧化鐵含量高時青花的髮色就發 黑。

為什麼元代青花可以迅猛發展

首先是元代政府對瓷器行業的重視。大家都知道,元代在成吉思汗的帶領下,蒙古騎兵的鐵騎踏遍整個歐亞大陸,收拾了很多國家。中國統一穩定以後,統治者藉著在整個歐亞地區和阿拉伯世界的統治力和影響力,開始提倡對外貿易。中國的瓷器是世界其他國家所沒有的稀缺商品,極受西域、阿拉伯國家和歐洲各個國家的喜愛和追捧。這時期對外貿易的興旺,大大刺激了瓷器行業的飛速發展,不斷增加的貿易訂單,也讓青花瓷的製作工藝逐漸成熟。

其次,元代政府一看瓷器行業出口貿易這麼紅火,能給自己帶著這麼大的經濟效益,比賣牛賣羊還賺錢,養牛養羊還需要時間和週期,而瓷器這些盆盆罐罐,就是用鐵鍬挖兩車土活吧活吧、捏吧捏吧,畫吧畫吧,用火一燒就OK了,比搶還快速還安全,比金銀珠寶還有價值,還能安排國民就業,搞活國內經濟,還能搞好國際關係,提升大國地位,還能賺大錢,何樂而不為。於是集中力量、著重管理,在江西景德鎮設立了中國第一個瓷業管理機構-浮樑瓷局,監督燒製瓷器,一舉奠定了景德鎮中國的瓷都地位,也一舉奠定了青花瓷的世界地位。沒有買賣就沒有殺戮,同樣,沒有買賣就沒有興盛。元青花就是這樣隨著蒙古鐵騎的一路殺伐,一路交易,走向歐洲,走向世界。

青花的始末

青花是景德鎮的四大傳統名瓷之一,起始於唐宋,成熟於元代。原始青花瓷於唐宋已見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則出現在元代景德鎮的湖田窯。

青花瓷起源於唐代,卻發展於元代。大家都知道宋代是我們瓷器業發展的第一個黃金時期,為中國,為世界貢獻了無可匹敵的單色釉瓷器,也創燒了令世界收藏界趨之若鶩的宋代五大名窯。可能是宋代的單色釉和五大名窯太過有名,也許是宋代徽宗皇帝性格高冷,有自己獨特的審美標準,和高雅的文藝範,喜歡雅緻、精緻,富有思想內涵的瓷器產品,不喜歡豔麗的彩色瓷器,才使得宋代的青花瓷備受冷落,得不到發展,這絕對和整個社會的人文環境有關係,和那一時期人們的審美和品位有關係,和統治者的喜好有極大關係。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青花條紋”

唐青花經過初創期以後,並沒有迅速發展起來,而是走向了衰敗。到目前為止,我們能見到的宋青花只有從兩處塔基遺址出土的十餘片瓷片。一是1957年發掘於浙江省龍泉縣的金沙塔塔基,共出土13片青花碗殘片。該塔的塔磚上有絕對紀年北宋“太平興國二年”(977年);另一處是1970年在浙江省紹興市環翠塔的塔基,出土了一片青花碗腹部的殘片。該塔塔基出土的塔碑證明此塔建於南宋鹹淳元年(1265年)。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宋代青花瓷”

成熟的青花瓷出現在元代的景德鎮。元青花瓷的胎由於採用了“瓷石+高嶺土”的二元配方,使胎中的Al2O3含量增高,燒成溫度提高,焙燒過程中的變形率減少。多數器物的胎體也因此厚重,造型厚實飽滿。胎色略帶灰、黃,胎質疏鬆。底釉分青白和卵白兩種,乳濁感強。其使用的青料包括國產料和進口料兩種:國產料為高錳低鐵型青料,呈色青藍偏灰黑;進口料為低錳高鐵型青料,呈色青翠濃豔,有鐵鏽斑痕。在部分器物上,也有國產料和進口料並用的情況。器型主要有日用器、供器、鎮墓器等類,尤以竹節高足杯、帶座器、鎮墓器最具時代特色。除玉壺春底足蕩釉外,其它器物底多砂底無釉,見火石紅。元青花的紋飾最大特點是構圖豐滿,層次多而不亂。筆法以一筆點劃多見,流暢有力;勾勒渲染則粗壯沉著。主題紋飾的題材有人物、動物、植物、詩文等。人物有高士圖(四愛圖)、歷史人物等;動物有龍鳳、麒麟、鴛鴦、游魚等;植物常見的有牡丹、蓮花、蘭花、松竹梅、靈芝、花葉、瓜果等;詩文極少見。所畫牡丹的花瓣多留白邊;龍紋為小頭、細頸、長身、三爪或四爪、背部出脊、鱗紋多為網格狀,矯健而兇猛。輔助紋飾多為卷草、蓮瓣、古錢、海水、回紋、朵雲、蕉葉等。蓮瓣紋形狀似“大括號”,蓮瓣中常繪道家雜寶;如意雲紋中常繪海八怪或折枝蓮花、纏枝花卉,繪三階雲;蕉葉中梗為實心(填滿青料);海水紋為粗線與細線描繪相結合。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元青花鴛鴦紋盤”

青花瓷的真正發展是從元代開始。元代結束了宋、金、遼、西夏的長期戰亂,實現了大統一。在奇哥的腦海裡,元代的歷史只有兩件事,一件是:十戶一刀制,就是十戶人家用一把菜刀,還在菜刀上面拴上狗鏈子,做飯的時候輪流用,從早上開始,你家切完菜我家切,一輪下來也到吃晚飯了。這場面與今天某地極其相似,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某地在元代的基礎上增加了實名制,還用上了高科技,在菜刀上面打碼,如果這邊菜刀從烏魯木齊到北京切菜了,那麼,出現任何小問題,只要一掃碼,就知道菜刀是誰的,跑的菜刀跑不了和尚。第二件事,是元代成功的燒製了出聞名中外、對中國瓷器產生深遠影響的青花瓷和釉裡紅,由於釉裡紅燒製難度大,呈色不穩定,所以知名度和影響力遠不如青花瓷。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明清青花葫蘆瓶”

青花傳承

青花瓷是以氧化鈷為著色劑的釉下藍彩瓷,為中國人所發明,它在我國陶瓷史上佔有重要地位,是陶瓷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這種釉下施彩技法,首先是1983年在江蘇南京雨花臺吳末晉初墓葬中,出土的一件青瓷釉下彩帶蓋盤口壺,繪畫羽人、鳥獸仙草雲氣。這是目前已知最早的釉下彩繪瓷器,說明在三國時瓷匠們已掌握了釉下彩工藝技術。這是一項具有重大意義的發明,為後來的青花、釉裡紅等釉下彩繪瓷的出現開了先河,在中國陶瓷史上具有重大意義。隋代白瓷的燒製成功,唐早期唐三彩的出現,都為唐中期以後的唐青花燒製提供了條件。所以唐代青花的出現不是偶然的。1949年建國後隨著我國考古事業的蓬勃發展,宋代青花也相繼在浙江地區發現。之後元、明、清各代青花窯址在我國南方各省也都被發現。

當時的中國瓷器,所到之處,當地人爭相視為奇珍異寶。不過,昂貴的長途運輸,對他國民眾來說,購買一件瓷器是十分困難的事,因此,不斷有外國人專程到中國學習制瓷技術。宋元以來,龍泉青瓷,定窯白瓷、景德鎮青白瓷,磁州窯的彩瓷,都是他們學習的對象,東北鄰邦朝鮮(高麗)、日本,南方的越南(安南)和泰國(暹羅)。據史料記載:公元918年(梁貞明四年),朝鮮便學會了中國造瓷器的方法,十五世紀,朝鮮能用回青料仿製景德鎮的青花瓷.中國的瓷文化傳至日本,初期是以朝鮮作為橋樑的。到了唐貞元十年(即公元794年),日本桓武天皇直接派人到中國學習制瓷,但是,他們能獨立燒造出瓷器,卻在我國南宋時期。記載,日本山城人加滕四郎左衛門景正,隨道元禪師到中國浙江和福建學習象山窯和建窯的制瓷方法,前後五年,歸國後以福建德化窯為樣板,設計出日本式的瓷窯,在山田群的瀨戶村燒造黑釉瓷器成功。後來日本人稱之為「瀨戶物」,稱加藤氏為「陶器之祖」。明正德元年(公元1506年),日本遺使了庵、桂梧來到中國,日本伊勢松板五郎大夫及祥瑞隨來,祥瑞在景德鎮住了五年後,回日本帶去了青花瓷製作方法,以後,日本便不斷派人來景德鎮學習制瓷技術。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日本櫻花青花碗”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荷蘭青花盤”

目前深圳珍寶齋藝術館徵集範圍

青花瓷,絕美藝術背後的故事你知道多少

1,瓷器:汝、官、哥、定、鈞宋代五大名窯,元青花、釉裡紅、鬥彩、五彩、粉彩、琺琅彩、瓷板畫等精品瓷器。

2,字畫:歷代名家字畫,近現代名家字畫

3、玉器:紅山文化、良渚文化、戰漢玉器

你剛好需要,我剛好專業!想要出手藏品,選對平臺,歡迎留言諮詢!

提供給您國際大拍,金融質押,私下洽購,上市集團打包上市等多種流通渠道需要聯繫谷經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