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之路唯艱

創業之路唯艱

當前“全民創業”時代的常態下,創業者和準創業者們如潮水一般湧現,發展勢頭良好。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創業企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這些企業面對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

創業資金不足,貸款得不到審批;資源配置不合理,團隊成分單一;公司運營發展,成本不斷上漲等等。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些問題更是成倍的放大,單單是成本中的採購成本這一項,就足夠讓無數剛創業的中小企業者頭痛的了。

當前“全民創業”時代的常態下,創業者和準創業者們如潮水一般湧現,發展勢頭良好。同時,伴隨著互聯網的不斷髮展,與互聯網相結合的創業企業越來越多,隨之而來的是,這些企業面對的競爭壓力也與日俱增。

創業資金不足,貸款得不到審批;資源配置不合理,團隊成分單一;公司運營發展,成本不斷上漲等等。尤其是對中小企業來說,這些問題更是成倍的放大,單單是成本中的採購成本這一項,就足夠讓無數剛創業的中小企業者頭痛的了。

開始了創業之路

居住在扎蘭屯市河西街道辦事處回民村的張大媽,育有兩個兒子。大兒子2000年為搶救溺水老人不幸死亡,死時年僅23歲。大兒子的不幸遭遇使張大媽的老伴劉彥榮患上了抑鬱症,現在雖然已經治癒能夠參加勞動,但是頭腦反應和常人相比仍有差距。家裡接連發生的變故,讓本不富裕的家庭雪上加霜,個子不高的小兒子決定外出打工貼補家用,但2011年外出打工的他手和腳被炸傷並留下殘疾,當時雙目失明,聽力下降,皮膚燒傷面積達到80%,在山東省青島解放軍401醫院經過兩個多月的治療,現在雙眼為人工晶體,視力在0.5左右,經全面診斷為多重二級殘疾。2014年張大媽在參加了扎蘭屯市府組織的黑木耳栽培技術培訓班之後,毅然選擇了種植黑木耳這個項目,身無分文的張大媽東拼西湊借了9000元錢購買了6000袋菌袋,在自家院子裡,開始了創業之路。

扎蘭屯市黑木耳辦瞭解到張大媽的家庭狀況後,帶領技術人員對張大媽進行了跟蹤式培訓和技術指導,加上張大媽的精心照料,當年張大媽種植的黑木耳賣了1萬8千元,刨去成本9000元錢,總共賺了9000多元錢,大約每袋淨賺1.5元錢。張大媽告訴記者,家裡兩個病人需要照顧,自己年齡又大了,外出打工也賺不了多少錢,這種庭院經濟非常適合她的家庭狀況。

有了一年種植經驗的張大媽,當了解到最新的“黑木耳吊袋大棚立體種植”技術之後,考慮到由於自家院內的場地有限,張大媽琢磨改變原來地擺的種植模式,在現有的院內如果進行立體栽培,經過預算能栽培原來的近4倍,可達到2萬袋。現在她對黑木耳項目充滿了信心,2015年成立了張大媽黑木耳專業種植合作社,她還想帶動更多的村民共同致富。

創業之路唯艱

 看到張大媽面對不幸的遭遇,不怨天、不靠人,61歲開啟創業之路, 2015年,扎蘭屯市政府扶貧辦通過眾籌網籌集資金12.5萬元,幫助張大媽建成320平方米的鋼管大棚。張大媽利用吊袋大棚立體種植技術,擺放了10層,種植了22000袋,採摘木耳2000斤,純利潤達到3萬元,產品遠銷北京、大連等地。同時,善於琢磨的張大媽今年改變了以往的統裝銷售形式,通過人工挑揀,把木耳分成45元——85元不等的五個等級進行銷售,這樣大大提高了收入,另外,特別能吃苦的張大媽每天天剛亮就來到早市上銷售木耳。張大媽高興的告訴記者,近年來,國家出臺了那很多的惠民政策,再加上扎蘭屯市的大力扶持,尤其是十三五規劃中提到:要大力推進農業現代化,加快轉變農業發展方式,發展多種形式適度規模經營,構建培育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政策體系,培養新型職業農民,發揮其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的引領作用。對下一步合作社的發展,張大媽有了更多的想法。

據瞭解,近年來,扎蘭屯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黑木耳產業發展,投入大量資金、技術、物質支撐促進黑木耳產業,取得了顯著成效。2013年全市黑木耳栽培數量達550.17萬袋,總產量達到40餘萬斤,創產值 2000餘萬元。2014年全市栽培規模已達到1500萬袋,年產值可達7000萬元,並且全市黑木耳產業已全面升級。未來五年,力爭將栽培黑木耳菌袋發展到2億袋,總產量2000萬斤,總產值10億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