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記——我們都曾接近夢想

人生旅程,走走停停,遇見過一些人,經歷了一些事,沒有多少能夠在記憶中留存太久。不知不覺感覺自己滄桑了,並不僅僅是年華的飛逝,而是那顆心臟突然間什麼磨礪都經得起了。哲學的“否定之否定”定律,在現世的人生百態中被證明的淋漓盡致,也印證了我們樂此不疲追逐的夢想並不是無稽之談。

看過一篇文章,介紹了哈佛大學的一門名叫“Day Dreaming”(白日夢)的課程,我很好奇在中文字典中這樣一個貌似貶義的詞,為何會在這座世界性的學術殿堂中得以標榜?然而,在我認真閱讀了整個課程設置理念後,瞬間找到了答案。敢於做“白日夢”的人,無論怎樣的天馬行空,怎樣的四處碰壁,都遠遠比只會在原地打轉的膽小鬼令人尊敬的多。人在清醒的狀態下,應該嘗試拋開現實的束縛和周遭異樣的眼神,做個不折不扣的追夢者。

小記——我們都曾接近夢想

也許會遇到瓶頸,當你一籌莫展的時候,不妨閉上眼睛幻想接下來衝破困境的種種情形,然後,在不久後的某一天,你會驚喜地發現,一切真的隨著你的心願迎刃而解了——這便是“做夢”的力量,在潛意識中幫你堅持,給你希望,而你需要準備好的是一顆一直向善、向上、向著太陽的堅強的心。

力克•胡哲的《永不止步》很好地詮釋了“有夢就有明天”這句話。眾所周知,胡哲天生沒有四肢,他用堅挺的軀幹和永不言敗的笑容,撐過了難熬的日子,撐起了屬於自己的燦爛人生。他常說自己不是上帝的棄嬰,而是一個幸運兒。因為上帝太寵愛他了,所以才給了他這樣特別的人生經歷。他從未放棄夢想,一直以最陽光的心態面對周遭,他學會了獨自料理自己的生活,學會了衝浪、高爾夫,學會了打電腦、發信息……

小記——我們都曾接近夢想

現在,他幾乎每天都奔波於世界各地做巡迴演講,他用自己堅毅不屈的精神感染著處在社會各個階層的人們,為他們帶去安慰,帶來希望。夢想是什麼?就是相信有一天那些看似不可能的會成為可能,就是找一個目標義無反顧地走下去。

我也有過夢想:想當一名服裝設計師,想象著自己也能走上T臺、站在聚光燈下;想開一個自己的咖啡書屋,閒暇時品著親手磨的拿鐵,捧一本精心包裝過的小書,淺淺地微笑;想到邊遠的地方去支教,聽著稚嫩的聲音呼喚著“老師、老師”,像是呼喚著他們的未來;想要一次徒步旅行,累了就隨遇而安,拮据了就想辦法賺錢,能走多遠就走多遠。有時候,也會因現實的現實嘲笑自己的“無稽之談”,可我心裡還是在等,等著有一天真正能成為一個經得起風雨的人!

我們都會接近夢想,已經很近、很近……

小記——我們都曾接近夢想


——en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