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媒津津道|短視頻雖短也要「品質感」

點 擊 上 方 △ 藍 字 可 關 注 我 們

新華社於8月12日刊發“宣言”署名文章《改革開放天地寬》,並同步在數字端配發同名原創短視頻,呈現四十年來改革開放的巨大成就。雖然文字的力量依舊,但是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發展,視頻化傳播已日漸成為新聞傳播的趨勢和常態。

主流媒體紛紛佈局視頻產業,組建視頻採編團隊、打造視頻品牌、開設視頻頻道等做法已屢見不鮮。而2016年短視頻行業的風生水起也促使著主流媒體的視頻新聞產品開始趨向於“短小精悍”。

一個“短”字契合了互聯網“碎片化”的體徵和移動互聯網用戶所崇尚的“快餐式”信息獲取方式,所以這就要求新聞視頻產品在更短的時間裡去實現信息價值的最大化。

短視頻雖“短”卻要做出“品質感”。各家主流媒體從內容和形式上對短視頻新聞產品作了不少探索。

內容重策劃:從主題報道到生活服務

短視頻在主流媒體各類題材的新聞報道中已廣泛應用,從重大主題報道到生活服務類常識科普,都能發現其身影。但不管哪類主題的短視頻新聞產品,要想抓住用戶的眼球,到達完美的呈現效果,最終成為“爆款”,都離不開前期精心的策劃。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短視頻欄目《國家日曆》、《奇妙的生活》截圖)

這種策劃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打造常態化的視頻欄目。新華社推出的《國家相冊》和人民日報推出的《國家日曆》都依託於自身強大的媒體資源和傳播優勢,打造出記錄國家歷史的珍貴典藏。

而地方媒體主要從生活服務類短視頻產品中找尋突破口,看蘇州客戶端推出的《奇妙的生活》欄目就經常通過動畫的方式在一兩分鐘內為用戶講解一些生活裡的小常識。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長江一分鐘》、“蘇小吉”卡通形象截圖)

二是推出系列報道。兩會報道期間,光明日報連續推出《要為人民做實事》、《朋友習近平》、《光陰的故事》等系列短視頻作品,全方位、多角度展現習近平總書記的風采和情懷。

而人民日報則打造了“一分鐘”系列視頻產品,從國家形象宣傳片《中國一分鐘》到展現中國軍人風采的《軍人一分鐘》,再到大江奔流報道中推出的《長江一分鐘》,該系列短視頻產品通過“一分鐘內發生的事情”這一敘事技巧,從多個側面展現了不同新聞主體的精彩時刻。

交匯點新聞客戶端於2018年5月29日正式推出了卡通形象“蘇小吉”,並藉助於該形象,製作了“蘇小吉”系列短視頻產品,對預防、避險、自救、互救等知識進行宣傳。

形式找創新:從多樣呈現到形態融合

細數新聞短視頻產品的內容呈現方式可以發現,除了常見的卡通動畫外,沙畫視頻、定格動畫、手繪視頻等多種形式層出不窮。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沙畫視頻《黃大年 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定格動畫視頻《習近平推動解決的六件百姓關切事》截圖)

人民日報客戶端在號召學習黃大年同志先進事蹟期間,就推出了一則《黃大年 給地球做CT的科學家》的沙畫短視頻。該視頻運用了沙畫與實景圖片相結合的手法,並通過後期製作讓沙畫“動”了起來,以此真實生動地展現了國家“千人計劃”特聘專家黃大年的一生。

新華網推出的系列短視頻報道《習近平推動解決的六件百姓關切事》則採用定格動畫並配合旁白的方式,一氣呵成地闡述了習近平總書記對“農村轉移人口市民化”、“改善貧困地區孩子們上學條件”、“異地辦理身份證”、“無戶口人員登記上戶”、“家庭醫生制度建設”、“‘河長’制建設”等六大問題的關切。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手繪視頻《數描40年》、創意剪紙視頻《這幾年,黃河邊一個小村上演了“一出好戲”!》截圖)

在改革開放四十週年這一時間節點上,央廣新聞客戶端推出手繪短視頻欄目《數描40年》,而中國氣象局的手繪動畫更是在每個節氣到來時固定“出鏡”。

除此之外,其他新聞類短視頻中也不乏有融入剪紙、皮影戲等元素,以求在呈現手法上實現突破。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央視《南非:這裡的冬天很熱情》、《豎望銀河丨詩話七夕》)

除了在短視頻內容製作上進行不斷革新外,各大主流媒體也在進一步探索傳播形態上的創新與融合。

“豎視頻”這種被稱為短視頻“下半場”的視頻形態,從今年起已逐步被主流媒體所應用。央視新聞已經陸續推出《兩會新觀察》、《南非:這裡的冬天很熱情》、《豎望銀河丨詩話七夕》等豎屏短視頻作品。

這是其對“豎視頻”在各類報道主題領域中的應用所做的有益嘗試。這種轉化並不僅僅是簡單的橫屏變豎屏,其背後所暗含的是短視頻的社交化基因。

對“豎視頻”這一視頻傳播形態的嘗試或許正反映出主流媒體希望抓住短視頻可以形成個性化、差異化表達的優勢,打造適合移動端傳播的新聞視頻產品。

传媒津津道|短视频虽短也要“品质感”

(上觀新聞《一張報紙的神奇歷程》、河南日報《省委十屆六次全會 小薇帶你學要點》)

視頻技術與H5前端技術的“聯姻”也是一種相互“借力”的產品融合形態。視頻技術相較於前幾年才被媒體廣泛應用的H5技術來說,在內容承載量和表現力上都更勝一籌,而H5的主要優勢在於它豐富多樣的交互手段。

隨著產品“品味”的提升,用戶對主流媒體擅長的“劃一劃”、“翻一翻”的圖文展示型H5產品已經開始產生“審美疲勞”。巧妙地將短視頻嵌入H5,用瀏覽器直接“播放”視頻,並適時加入H5的各種交互功能,給用戶一種邊“看”邊“玩”的“帶入式”體驗,這將大大提升產品的趣味性。

如上觀新聞的H5作品《一張報紙的神奇歷程》、河南日報推出的H5《省委十屆六次全會 小薇帶你學要點》、重慶日報為“我愛重慶 精彩一日”活動推出的H5《即使你閉上眼 愛依舊在發生》等等,這種“視頻化”H5的產品形態或許代表著融媒體新聞產品下一步的探索方向。

在如今這個“注意力經濟”的時代,在移動用戶內容消費“總使用時長”有限的情況下,短視頻這種高性價比的媒介形態日漸受到關注。主流媒體,尤其是沒有視頻傳播傳統的紙媒,也開始越來越重視這種傳播方式。

視頻產品並不是對文字的簡單轉化,優秀的短視頻新聞產品的打造歸根結底還是對其內容承載力的提升,所以短視頻雖短,卻更要做足“品質”功夫。“品質”升級正是主流媒體短視頻業務提升和發展的關鍵所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