券商利润跌至熔断以来最差!到“否极泰来”时刻了吗?

券商利润跌至熔断以来最差!到“否极泰来”时刻了吗?

一个通俗的类比是,当小偷都饿死了,JC还有存在的必要吗?

所以,券商当前的惨状,换个角度看,是否可以是市场否极泰来的前兆?

数据显示,在过完“最惨上半年”后,上市券商们又过了一个更加“惨兮兮”的8月——熔断以来最惨的1个月!

8月一二级市场越发惨淡,券商业绩纷纷承压。截至9月7日,上市券商8月成绩单已出炉28家,业绩增长方面几乎全军覆没,营收总额83.68亿元较7月腰斩(下降49.74%),单月净利18.93亿元降至1月以来新低,环比爆降71.14%。

有同比数据的24家上市券商共计实现营收75.50亿元,净利17.31亿元,同比降幅分别达41.84%、66.78%——而牛市中的2015年6月仅23家上市券商就实现了243.26亿元净利。

如今28家上市券商的盈利数据不及当时的十分之一!

而在总体惨淡的业绩中,龙头券商业绩集中效应再次趋强,部分中小券商再次“拖后腿”。净利前十排位券商以19.18亿元(环比下滑65.36%)净利总额超过净利总额,占据101.32%份额,7月数据分别为55.37亿元和84.42%。


券商利润跌至熔断以来最差!到“否极泰来”时刻了吗?


但换句话说也就是,除了前十大券商略有盈利外,剩下90%的券商8月份都是亏损的!

1

即便不在乎韭菜,但看到亲儿子惨状,也不能无动于衷了

即便是其中作为业绩冠军的中信证券,8月营收11.19亿元,环比下降43.76%,成为8月唯一营收过10亿券商,实现净利2.94亿元较7月大降62.81%,同比降幅也超过50%(52.97%)。

券商业绩暴跌,当然是基于8月份股债两市收跌叠加一级市场发行处于低位所致。

公开数据显示,8月AB股日均成交额为2849亿元,环比、同比分别下降-19.1%、-44.2%;日均两融余额8719亿元,环比、同比下滑-3.1%、-5.3%。

虽然债市表现略好于去年同期(8月利率较7月有所走高,中证全债指数-0.1%,去年同期-0.2%),上证综指、沪深300、创业板指数分别下降5.3%、5.2%、8.1%,去年同期数据则为+2.7%、+2.3%、+6.5%。

而我们关注的是,伴随着8月券商业绩暴跌同时,多家券商“降薪+裁员“”的传闻也在网络上发酵。比如8月上旬,某知名券商研究所裁员的消息就在网络上迅速传开。根据网传版本,该研究所将对各研究领域现有编制进行统计和合理规划;若未按时提交,板块核定人数将以三人计算。虽然研究所官方很快否认了裁员降薪的消息。但行业寒冬却实实在在来临。

此外还有:某上市券商的首席投资官因自营巨亏不再续聘;某券商分管经纪业务的老总跳槽到了银行……中国证券业协会的最新权威数据披露。截至9月初,券商从业人员总数减少397人,降幅0.1%。

证券公司作为中国A股市场建立、存在的基石,作为A股最核心的交易中介平台(券商经纪)、实体融资最关键的操作对象(投行)、股市“最先进”的机构(自营盘)资金、履行投资者教育“最有力”的平台(风控最严),同时也是作为监管机构存在必要性的关键理由(你懂),其当前的惨状无论对股民还是监管层,特别是当前政策最重头的为实体经济融资的目标,都是重大的打击。

如果仅从这一点来看,恐怕监管层对当前的行情也是非常忧心的。自然不会无动于衷,包括沪伦通的加快推进、创业板ETF 持续获得申购、北上资金继续流入、对外开放程度加深等因素,可以预料接下来还会不断有新的维稳政策出台来强化政策底预期。

2

社保、外资、保险、大股东等已现增持迹象

事实上,虽然进入9月以来,股市依然疲弱——上周上证综指,中小板指,创业板指分别下跌2.83%,5.09%——但除了官方舆论不断进行信心引导,表达维稳市场稳定的态度和政策决心外。另外,从一些微妙但重要的市场信号——

比如社保、外资、保险、大股东回购等迹象来看,尽管“市场底”尚不明朗但“政策底”早已经明朗,而且在见“政策底”后,部分大资金对“市场底”的预判似乎越来越近了。

其一是,A股公司掀起回购潮,规模已经创出历史新高。

数据显示,截至9月5日,今年来,有超过880家公司发布了股份回购计划公告,回购总金额上限为765.18亿元,较去年全年的拟回购金额101.56亿元增长6.5倍,也达到历史最高水平。而且上市公司主动大手笔回购也频频出现。

券商利润跌至熔断以来最差!到“否极泰来”时刻了吗?


880家公司中,拟回购金额上限达到1亿元的有超过200家公司,接近发布实施股份回购计划的公司总数的1/4。拟回购金额上限超过10亿元及以上的有16家公司。比如,可以看到近日美的集团拟回购不超过40亿元,回购价格不超过50元/股。

可以注意到,前不久交易所半夜发布回购政策稳定市场预期,而近日再次重申支持回购,从当前这种情况来看,有利于提振市场信心。

据悉,上一次回购高潮是在2016年,285家A股公司合计耗资105.49亿元回购——当时也正式一个市场信心重建的阶段。

其二,近期多家主流保险机构相继开始加仓A股,每家买入的资金规模普遍在几十亿左右,总共掏出的真金白银超过百亿元。

据了解,此次主流保险机构买入的标的,主要是跌至1倍PB以下的周期股,集中在地产、化工、建筑等领域。从当前的市场环境来看,随着整体情绪的走弱已经使得大批优质蓝筹白马跟风下跌。而这种下跌已经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公司的基本面情况。

从当前来看,在短期中美贸易风波消除之后,市场上优质蓝筹,特别是错杀的蓝筹权重股后期仍然是资金青睐的主要对象。叠加近期全球最赚钱的桥水基金都开始投资中国市场了,随着中国金融市场的大力开放,优质低价蓝筹今后向上修复的预期更为强烈。

其三,“养老目标基金”或将“热销”。

全国首批养老目标基金将于近日拉开互联网平台发行的序幕。从蚂蚁金服方面了解到,支付宝上的"养老"专区已经上线,为用户提供认购、查询、投教等一站式养老投资服务。同时,中欧、泰达宏利旗下的两只养老目标基金产品也将登陆该专区,于9月10日正式启动发售。

近年来,监管层为改变“散户模式”,打造“机构市场”做出了不懈的努力,此次“养老目标基金”就是一例,被视为中国的“401K”。

与此同时,社保基金正酝酿加大抄底力度,且调整对新组合试点长期考核:一年一考核变五年一考核;以利于机构“做长线”,而不被“短期走势所绑架”。

其四,外资已比肩险资公募,成为A股市场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

实际上,近来,无论是国内机构还是外资,都加快了“布局A股”的速度——

截至9月5日,今年以来北上资金净流入规模达2226亿元人民币,较2017年同期增长近50%,超过2017年全年净流入规模。

截至7月底,外资持有A股流通市值,已占全部A股流通市值约6%,与险资和公募6.7%、8.4%的持股比例进一步拉近。

而在2007年9月底,公募基金持股市值占A股流通市值的比例高达40%,掌握着A股的绝对“话语权”。“一升一降”之间,折射出A股市场格局悄然生变。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随着外资私募跑步入场、北上资金加快涌入,A股MSCI占比提升,海外的增量资金有望继续驰援A股。保险、公募和外资“三足鼎立”局面形成的同时,也会对A股市场价值投资理念的确立产生较大影响。

此外,央行也在不断释放流动性宽松预期。比如央行9月7日开展1年期MLF操作1765亿元,中标利率持平于3.3%。以对冲当日到期的中期借贷便利。

总之,结合国内产业资本加大“增持、回购”的力度、超过20家民营上市公司被国资控股,以及超过880家公司发布股份回购计划公告等迹象看,这都彰显出对市场中长期预判更有前瞻性的机构态度的变化。因此,

虽然短线市场依然曲折,但中长期预判似乎并没有更悲观了。

3

被“老乡别走”套路太多次,政策效应已很差

不过,政策希望市场稳的态度明确,但场内投资者是否买账又是另一说了。

在经历太多次“救市政策”变“老乡别走”的套路花样翻新后,似乎财经媒体总结的利好越多,市场走“高开低走、半日游”的苗头就越发明显——这已经形成了一种矛盾但又必然的悖论。

毕竟,A股已经雄冠全球三年多,券商的惨状只是行业的一个缩影罢了,而且相比广大散户的亏损惨状,券商目前的情况只不过是小巫见大巫,其实已经好过绝大部分的场内尚存的交易对象了。

比如,如果考虑到,创业板上半年净利总和不敌一家工行,你又会觉得当前A股的惨状是必然的。

据经济观察报的统计,创业板730家上市公司上半年净利润总计561亿元,中小板897家企业上半年净利润总和1562亿元。相比之下,主板工、农、中、建四大行净利润均在千亿以上。整个中小板净利总和不如一家工商银行,而整个创业板业绩则不敌任何一家四大行,甚至也在中国平安之下。

所以,尽管政策维稳之心急切,但目标能否达成,仍需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