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餘位中外學者探討神經科技挑戰:倫理擔憂與監管難題並存

“腦電圖圖紙也許會讀出人的意識”、“腦機接口技術可能使個人的行為被他人操縱”、“人造大腦的發明可能取代人類的角色”……這些形形色色的言論道出了人們對於神經科學的道德和倫理擔憂。澎湃新聞專訪了神經倫理學領域的研究人員,就神經科學的倫理問題進行討論。

2018年9月6日至7日,以“推動負責任創新 增進全球健康福祉”為主題的國際神經科技創新研討會在上海舉行。此次研討會的重點是探討神經科學獨特的倫理、法律和政策挑戰,為神經科學創新者提供一個交流平臺。此外,部分國家分享了腦科學計劃的進展情況。

這次研討會由中國生物技術發展中心與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共同發起,來自美國、英國、法國、德國、加拿大等13個OECD成員國的外方專家和中方專家共百餘人參加了會議。

各國分享腦計劃進展

在研討會中,中國科學院院士裴鋼分享了接下來15年中國腦計劃的三個重點領域。第一是認知障礙疾病的研究,例如抑鬱症和自閉症等,第二是腦的開發,可以在入學兒童方面做重點計劃,第三是類腦科技,比如人工智能等。在負責任創新層面,中國會參與國際性科技倫理標準的討論,併為殘疾人士提供更多的服務。

中國科學院院士蒲慕明提出了中國非人靈長類動物研究的四個目標:用非人靈長類動物作為模型來研究高層次的大腦認知功能,生成動物模型以供人類疾病和基礎神經生物學研究,為可持續的靈長類生物學研究建立培訓和教育項目,在人類靈長類研究中建立起嚴格的倫理慣例並向社會大規模傳播非人類靈長類動物的重要研究成果。

韓國的腦計劃在大腦行為和活動的測量領域取得了一些進展。癌症和艾滋海默症等疾病的研究也是其關注重點。但由於市場規模較小,韓國在神經科學成果市場化的過程中遇到了一些阻礙。

日本於2015年開始腦計劃,對發現早期的艾滋海默症有了一定的研究積累,但還沒有轉化成藥物。目前,日本正在嘗試與企業和機構開展合作,為帕金森症病人提出改進型的干預和恢復措施。為了應對神經科技所帶來的道德問題,相關的法律正在考慮中。

隱私權、技術濫用和身份認同

隱私權、技術濫用和身份認知一直是與神經科技密切相關的幾大倫理問題,也是此次國際神經科技創新研討會的主要議題。

參加本次研討會的密歇根州立大學神經倫理學副教授Laura Y. Cabrera在接受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專訪時談到了神經科學所涉及的隱私問題。她發現人們會擔心自己的大腦數據被他人獲取。她還提到,目前有些媒體錯誤地報道了腦成像技術,把該技術描述成能夠讀取人類意識的“讀心術”。事實上,神經科學還遠沒有發展到那一步。

技術的濫用是人們對神經科技的另一個重要關切。亞利桑那州立大學法律、科技與創新中心主任Gary Marchant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記者表示,大腦數據的隱私性以及侵入性設備帶來的潛在心理危害是神經科學的倫理問題之一。但他最擔憂神經科技對人們心理和福祉的影響。他認為,神經科學技術會發展到可以被用來控制人們的行為。其他與會人員也談到,人們擔心的不是技術,而是技術的濫用,需要有個行之有效的體制來告訴我們該如何開發和使用技術。

與基因科學類似,神經科學也引發了關於身份認同的討論。身份認同問題在其他科學領域已經被廣泛的討論過。但在神經科學中,這一問題涉及到不同的方面。大腦影響我們的愛好,行為和舉動,也在某種程度上決定了我們是誰。“一些以大腦為對象的侵入性神經科技對人的身份認同提出了新的挑戰”,Cabrera說。

文化差異與監管難題

神經科學倫理問題的跨文化討論也是研討會的重點之一。Cabrera認為,神經科學的倫理問題與文化有很大的關聯。她向澎湃新聞記者分享了一個關於神經科學增強技術的跨文化研究。研究顯示,在歐洲,人們比較擔憂神經科技的安全性,而在拉丁美洲,儘管也存在對於安全性的憂慮,人們更多考慮到人的尊嚴和宗教相關的問題。她還提到,由於數據收集難度大的原因,目前尚未出現關於神經科學倫理問題的中西對比研究。

由文化背景而產生的倫理差異對給出全球適用的神經科學倫理指南產生了限制。但這類問題幾乎在所有科學技術的應用中都會存在。與會人員提到,有一些基本的價值觀是不會因為文化、宗教和國別的不同而改變的,這些價值觀可以用作各國倫理框架的原則。例如,本次論壇的主題“責任”就是一個大多數文化都認同的價值觀。

把公眾帶到同一個討論的場域是政府監管的另一大難題。與會嘉賓指出,“目前還有很多人沒有聽過說神經科技或者可能並不理解這些技術的真正影響,這種情況下很難去詢問大眾的意見”。

Gary Marchant認為,神經科技提出了一些更廣泛的關於自主權和道德方面的問題,超出了其他生物科學技術關於環境、安全和健康的討論。“這類更抽象的問題往往會超出監管機構的管轄範圍,給監管帶來挑戰”。他認為,公司和其他第三方必須建立起自己的道德框架,以促進這項有前途的技術負責任地發展。在論壇上,Gary Marchant提供了一個“工具箱”,列出企業或企業組織可以採取的促進負責任創新的行動。

他指出,對於政府監管而言,最大的問題是監管系統主要針對於神經技術在臨床研究中的應用。但是,神經技術已經越來越多地應用於臨床之外的領域,而目前沒有適當的監管結構來處理這些情況。另一個問題是,技術的發展比監管完善的速度要快得多。

OECD科學與技術政策部負責人Dominique Guellec表示,本次研討會是一個遠大旅程的起點,其中的討論將推動OECD未來政策的制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