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前几天,央视的《开学第一课》凭15分钟的超长广告火了,同时也火了上面跳来跳去的几个娘炮少年。一时间,娱乐圈的娘炮现象重新进入大众视野,新华社和人民网这两天也开始发文批判。

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顾名思义,娘炮指缺乏阳刚之气,呈现阴柔的女性气质的男子。一个男孩如果成为娘炮,那也意味着自我气质定位错乱,如果进一步发展,可能会出现性别定位错乱,问题不小。

为什么天性刚阳的男孩会成为娘炮?原因是多方面的,有影视文学作品的影响,有身边不良价值观的渗透,社会、学校和家庭都有相当的责任。

在这里,我只讨论家庭中父母的因素。

怎样的父母会培养出娘炮的男孩?

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一、不回家的父亲是首要原因。

如果说男孩是一棵幼苗,在家庭的土壤中,母爱如水,那么父爱就应该是阳光,离开了阳光,幼苗会缺钙,将萎靡不振。

根据研究发现,父亲对孩子的影响巨大。在很多时候,父亲讲出的话对孩子的影响力是母亲的十倍,所以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角色不可或缺

但现实中父亲在家庭教育中的缺位现象非常严重。

平安人寿发布的《2017中国家庭亲子陪伴白皮书》显示,父亲在一周工作日中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2.9小时,周末是7.7小时,远少于妈妈的4.6小时和10.9小时。

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正是这种不回家,或者回家了也不肯花时间陪伴的父亲助长了男孩的娘炮之风。

原因一:男孩子缺少阳刚形象的模仿学习。

相对母亲,父亲一般大方、宽厚、热情,具有独立、坚毅、敢于冒险、克服困难等品质,这些都是男孩子骨子里需要的东西。孩子善于模仿的天性就会不断的吸收和学习这些性格和品质,慢慢内化成自己的东西,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阳刚之气。

有一个经常不在身边的父亲,等于男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吸引应有的阳刚之气。阳寡则阴生,这是娘炮之气产生的基础。

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原因二:男孩子缺乏培养勇敢冒险的锻炼机会。

父亲带娃,和更多精力放在照料孩子生活的母亲是截然不同的,一般喜欢玩游戏和进行体育运动,而且一般比较刺激,比如说将孩子抛起来再接住,或者坐车兜风,爬高望远等等。

这些富有冒险的运动游戏,会不知不觉的让男孩子养成勇敢、大方、坚毅等品质。

没有了父亲的陪伴,那么男孩自然也没有了学习锻炼的机会。

二、一个管全家的母亲是次要原因。

父亲的缺位,必然导致母亲的错位,形成了母亲管全家,在家说一不二的现象,这对男孩子成为娘炮也有不容忽视的影响。

培养娘炮之风的男孩,只需要一个不回家的爸爸和一个管全家的妈妈

一方面,既然是母亲在家做主,那么男孩子也就自发的学习母亲那温柔、体贴、保守的性格气质,久而久之,言行举止都带有女性的特质,也就是阴柔之气。另一方面,母亲在带娃时也偏保守,一般不会有剧烈刺激的体育运动和冒险行为,会使男孩性格上更文静和保守。

从更深的层次讲,父母的这种缺位和错位还将使男孩混淆男女的定位特征。

我们传统的父母形象是严父慈母,在家庭中,父亲严格,母亲慈祥,这样男孩会认识到,男子的形象是应该威严有力的,而女子的特征是柔顺动人的,也就是一种男女的气质和性别定位。进而推论到社会上男女的不同,实现性别定位。

现在的情况被颠覆了,严格的父亲没有了,慈祥的母亲却变得严格起来,会让男孩对男女的性别定位产生错乱,找不到家庭和社会中男性的位置,认为女性才是主导。

综上所述,一个不回家的父亲和一个管全家的母亲构成的家庭,将可能培养出一个娘炮之风的男孩。

所以,反过来,要想让男孩有阳刚之气,将来成长为坚强、勇敢的男子汉,在家庭的层面上就必须让父亲多陪伴、教育孩子,成为真正的“一家之主”,而让母亲“退居二线”,实现严父慈母。父母定位准确了,孩子自然就能健康发展,跟娘炮之风说不。

今日话题:你家的爸爸和妈妈定位是怎样的?

发文不易,请多多关注,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