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西固城小學堂:一所誕生於1909年的小學

1909年是清宣統元年。這一年,中國歷史上最後一位皇帝在風雨飄搖中登基了。也就在這一年,蘭州西固城的幾位鄉紳創辦了西固第一所學堂——西固城小學堂。

自1909年創辦後,經歷了私塾、義學、中心國民小學、初級小學、完全小學和西固一校等。長期挖掘西固文史的黨玉枚,祖籍永靖縣,1954年2月至1954年11月任西固城一小校長。

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黨玉枚

黨玉枚覺得作為這所百年老校的一任校長,有這個責任把學校的歷史搞清楚。這些年,他查閱了有關資料,登門拜訪了許多解放前的學生,走訪瞭解放前的老教師。終於,將這所百年老校的發展脈絡基本理清楚了。

新舊參半的學堂

(1909年,對蘭州而言,正是清末新政進入收穫的季節。甘肅從1906年開始推行新政,西固城小學堂是新政中一個小浪花。)

西固城小學堂與蘭州黃河鐵橋同齡。 在這所學校的百年曆史中,我見證了從1954年至今的半個多世紀的歲月。

現在,我們把它叫做西固城一小。剛創辦時,叫做西固城小學堂,是熱心地方教育的倪廷貴等人倡導創辦起來的。

最初學校並不在今天西固城一小的位置,而是分散在兩所民宅中。分別在西固中街的王家祠堂和西固北街張家大場的二樓上。

王家祠堂在解放後被當做了糧食倉庫,現在成了糧食局家屬樓,而張家大場的那所小二樓今天還在。


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當年的校址

雖說名字叫做西固城小學堂,實際上,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現代學校。現在,看來僅僅是用了小學堂這樣一個時尚的名字。不僅費用全部由私人承擔,而講課內容依舊是私塾的一套。照舊是從“三百千”開始,即先背誦《三字經》、《百家姓》、《千字文》,然後再學四書五經。

也不把老師叫先生,而稱之為師傅。

西固城小學堂,離現代意義上的學校還有一定的距離!也算是當時的中國特色吧!

助力抗戰空軍

(抗戰時期,這所學校又為中國最大空軍基地提供了後勤服務。)

大約到了1929年前後,私塾就徹底變成了義學。當時,義學還有兩畝學田,租種戶每年向義學交納兩鬥麥子,大約300市斤,作為教書師傅的口糧。

我聽老人們回憶,義學的師傅有皋蘭縣北山人蔡世俊、永靖縣大川人孔師傅和劉師傅。


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保存下來的石碑

抗日戰爭初期,蘭州是大後方重要的城市之一,一度是中國空軍的主要訓練基地。西固城飛機場是當時中國空軍最大的訓練基地,機場上經常停著100餘架飛機,最多時飛行員達到300多人。

當時西固飛機場空軍的高站長和其他飛行員的孩子也在義學裡唸書,空軍一位姓張的機械師,他的夫人還當過義學老師。

另類“潛伏”

(民國三十二年,即1943年,皋蘭縣縣長王漢傑提出“拆廟興學”。義學也搬遷到了西固城隍廟城內。學校進一步發展,教師中有了地下黨員,另類的潛伏故事在這裡上演。)

當時,利用廟宇廂房作教室,城隍爺大殿作為學生集體開會時的大禮堂,戲臺在兒童節做文藝演出活動場所。

我1954年任校長時,校長辦公室還是城隍廟的一間廂房。


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今日西固城隍廟

在解放大軍進軍的號角聲中,一些地下黨員也來到學校進行秘密活動。

1948年時,學校的教員有陳範、張建德、廖明錫等人,我聽說陳範是中共地下黨員,思想進步。張學敏(教師)哥哥結婚時,請他書寫婚聯,結果他寫了提倡婚姻自由,反對包辦買賣婚姻的內容,在社會上引起了很大反響。

有人說陳老師是共產黨,也有人說不是。快解放時,陳老師不見了,有人說被國民黨殺害了。

1948年秋季開學,校長是梁生泮,鮮自新是教導主任,謝希安是教員,鮮、謝二人是甘谷人。後來聽說謝希安是中共地下黨員,當了徽縣縣委宣傳部長,後來是甘谷縣長。

解放後,鮮自新說,當時謝希安給他說,叫他留下來,在倪家的瓜地裡看瓜,等解放軍來了以後,協助解放軍介紹當地的情況,幫政府開展工作。


蘭州西固,有一所百年小學,誕生於1909年


後來編寫《西固區志》時,有人查閱了皋蘭縣委解放初期的開會記錄,西固區公署區委書記胡乃耀向縣委書記關守信匯報工作時建議說,鮮自新雖然不是黨員,但思想進步,工作積極,可以當區公署副區長,1951年1月12日,鮮自新被任命為皋蘭縣第五區公署副區長。

1954年2月18日,蘭州市人民政府文教局局長趙定九以32號派令,委派我任西固城小學校第七任校長,王福生任教導主任。同年11月我調任西固區人民政府文教衛生科副科長,寒假放學後離任。

現在,這所學校比我們那時候好得多,幾經變遷,這所西固最古老的小學現在是市級標準化小學。

王文元(蘭州老王)原創作品。轉發惠己利人!讚賞堅持動力!留言精神鼓勵!



歡迎朋友們轉發朋友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