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打不過呂布,爲什麼還要屢次挑釁?不怕被呂布殺死嗎?

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呂布是三國公認的第一猛將,“人中呂布,馬中赤兔”也並非羅貫中開始吹噓的,而是史書中的記載。三國時期的武將多如牛毛,如果要編排等級,那麼呂布將是唯一的第一等,而五虎將、許褚、典韋之流都在第二等。

張飛打不過呂布,為什麼還要屢次挑釁?不怕被呂布殺死嗎?

雖然在官方歷史上,沒有呂布和張飛單挑的記錄,但在演義與野史中,張飛和呂布曾多次相互對抗。從小說的角度,張飛是佔住大義的,但結果卻往往是張飛處於劣勢。為什麼呢?因為《三國演義》是在民間傳說與過往文本的基礎上創作的,而這些資料中,呂布都是毫無疑問的三國第一武將。所以即使羅貫中如何尊劉,也難以厚著臉皮寫出呂布被張飛打敗的情節,只能寫類似呂布不想和張飛拼命,或者有緊要事不想浪費時間用上百回合打殺張飛的情節。

說到這裡,會有許多人說《三國演義》裡,張飛在虎牢關和呂布鬥得難捨難分,後來的戰鬥也是旗鼓相當,為什麼說張飛就一定輸呂布?甚至還會被呂布殺死呢?

其實《三國演義》的版本有兩個,一個是羅貫中原版,一個是毛宗崗改編後的版本。我們現在市面上的版本基本是毛宗崗改編的,而羅版卻少見於人前。

張飛打不過呂布,為什麼還要屢次挑釁?不怕被呂布殺死嗎?

為什麼原版會逐漸被遺忘呢?大家看《三國演義》,會發現有詩詞點睛,標題對仗的特點,看起來極具文采,讓人歎服。毛版《三國演義》在情節上變動很大,不僅有增刪,還整頓回目,調整文辭,改動詩文。這樣的文學語言對《三國演義》獲取文人青睞,甚至對獲得“四大名著”之一的稱號都有莫大的裨益。

但羅貫中的原版並沒有這許多詩詞,反而極力以通俗筆調描繪人物情節。並非說羅貫中沒有這樣的文采來寫詩詞,而是羅貫中創作《三國演義》的初衷其實是為了在底層群眾中流傳。底層群眾對文縐縐詩詞的興趣並不大,對“誰比誰強”卻興趣盎然。所以羅貫中原版文采寥寥,卻對武將實力有清晰的刻畫。

兩個版本孰優孰劣,我們這裡不必多談,只需知道在羅版中的“三英戰呂布”是這樣的。張飛鬥呂布的結果是“槍法漸散亂”;關二爺看不過,策馬與張飛合戰呂布,依然是“戰不倒”;劉備心眼一使,也加入戰圈,才將呂布逼退。

因此張飛與呂布之間的武力差距是明顯的,甚至是致命的。但這裡又有一個疑問,小孩子打架都知道,打不過就跑呀!張飛打不過呂布也可以跑,為什麼就說張飛會死呢?因為呂布有赤兔馬,而張飛跟著劉備,窮的叮噹響,自然沒有什麼寶馬。所以張飛要想跑,必然會被呂布追上,一戟梟首。

因此本文標題說張飛戰呂布是不怕死。那為什麼張飛依然要屢次挑釁呂布呢?

無論是歷史還是演義,張飛碰見呂布都是咋咋呼呼地要上前拼命,為什麼呢?難道張飛真的不知道自己的斤兩,還是知道身後有關羽、劉備,想要再次三個單挑一個?

其實張三爺不是傻,而是他嫉惡如仇的性格,看不起呂布多次背主、弒主!

演義中呂布認了丁原和董卓兩位義父,卻又見利忘義殺了他們。張飛是忠貞之人,自然看不上背主家奴,這才會大罵呂布“三姓家奴”,時刻想取其性命!

呂布惱怒,也罵回張飛“環眼賊”!說起來呂布罵張飛是“環眼賊”是有理有據的。在徐州時,呂布有批戰馬運過來。張飛見財起意,硬是打劫了呂布手下運送的這批戰馬!這樣的行為,不是做賊是什麼?

雖然張飛做過賊,但張飛的忠義卻是世間少有。關羽尚且有因被困而“降漢不降曹”,張飛卻是寧願死也不會背叛劉備的。所以呂布這樣的反覆小人,張飛自然就一見冒火,奮不顧身了!

當然張飛也不傻,在勢單力微的時候,也不會在“萬軍之中取呂布首級”,反而是自己手握大軍時對呂布窮追猛打。因此呂布看到張飛也是十分頭大,殺不能一下子殺死,被拖住就會被千軍萬馬圍攻。所以很多人奇怪,為什麼呂布在後期不想和張飛打。其實不是呂布過了巔峰期打不過年輕氣盛的張飛,而是不想和他計較。

張飛打不過呂布,為什麼還要屢次挑釁?不怕被呂布殺死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