照顧父親隨筆

2016年10月的一天,在老家的大姐夫打電話給我說:“咱爸又病了,這次挺嚴重,正在手術室搶救,快回來輪流照顧吧”。掛完電話,我立即買了一張高鐵票,匆匆裝了幾件換洗衣服,就向深圳北站趕去。

高鐵運行了數小時,終於抵達故鄉站,我上了一輛的士直奔市中心醫院。走進那氣派的住院大樓,在喧鬧的掛號廳,身邊不停有病人家屬,手持各種檢驗單,腳步匆忙地超越著我。電梯上上下下,沒趕上的人,怏怏地等著下一波。醫生和護士們忙碌地各司其職,帶著吊瓶的病床被推進電梯,不知將送向哪一層,空氣中瀰漫著淡淡的西藥味,耳邊不時有救護車在鳴笛,彷彿告訴人們:又一個病人送來了。

照顧父親隨筆


父親已做完手術,在ICU監護,我雖匆忙趕去,也是不能相見的,醫院規定:每天下午5點,只准一位親友探視,探視時間在半小時以內。走廊裡,我和其他家屬一樣一邊等待一邊看著手機熬時間。下午5點終於到了,我換上無菌探視服,在護士的引領下來到父親的病床前,父親雖有點虛弱但氣色不錯,思維和講話都正常,見我來到,他竟有點高興,滿臉微笑,甚至不覺得他自己那刻還是一個插著導管、輸著點滴的病人。

照顧父親隨筆


父親年輕時當過7年兵,退伍前服役於中國人民解放軍54軍。可能自恃自己當過兵、身體底子強吧,退伍後他沒怎麼愛護自己的身體,煙不離手,酒不離口,以致於身體隨年紀每況愈下,60多歲時已有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等。那次發病是心臟方面的問題,做的是裝支架手術。在照顧他的幾天內,我和其他家屬們一樣,租醫院的床睡在ICU外的走廊裡,隨時聽侯醫生的召喚,有一次我不知是上廁所去了還是打開水去了,總之不在等候區,恰好我爸的主治醫生出來有事要給家屬交待,見沒有家屬在,便發火了,投訴給下一班當值的我姐。

照顧父親隨筆


還有一件事我永遠不會忘記,確切的說,是那位我不認識的中年女人的哭泣我永遠不會忘記!她是我們ICU病房外家屬的一員,她老公也在ICU被監護著,那天晚上,醫生和她在走廊裡談她老公的病情,大家都聽著,談著談著她突然情緒失控,大哭起來,說她老公是個保安,月薪只有1500元,罵她老公窮得像只狗,還生這麼大的病,可怎麼活啊?醫生和我們都能理解她的處境,都勸慰她,我也說:“堅強點,沒有過不去的坎”。

誠然,如果得了大病,在醫院裡花錢就像流水一樣,家父住院前4天就花了5萬多,這個女人悲傷的哭聲我是完全理解的。

事情過去一年多了,今天重拾記憶,意在提醒自己和大家,身體很重要,一定要倍加珍惜,無論什麼理由拿犧牲身體健康去換取榮華富貴都是不值得的。如今父親已70整了,雖然身有疾病,我仍祝他長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