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勛:快不一定是美,有時候慢下來才是美

蒋勋: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

食衣住行在任何一個民族、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社會,都是跟人民的生活最息息相關的部分。我們希望所有的美能落實在生活當中,才會比較具體,不會空洞。

如果一個社會貧窮到沒有什麼東西吃、沒有什麼衣服穿的狀況,其實也無從談起美學這件奢侈的事。中國古代一直認為“倉廩實而知禮義”,倉廩就是倉庫,儲藏糧食的倉庫很充實,人民吃得飽了,才會開始遵守禮義教化。

可見在我們肚子很餓的狀況裡是沒有辦法談美的,因為生存最重要。所以我們基本上認為溫飽是美學的基礎,在社會衣食住行的基本物質條件解決後,再在精神層面上做更多一點的祝福,希望這個社會能夠富而美。

蒋勋: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

雖然說富有之後才有美的可能,但是我們並不見得這麼盲目地樂觀,因為富有帶來的不一定是美。

之前提過有人可以大吃大喝到讓自己不舒服,生各種的病。

在強調吃到飽的社會,是因為物質太過多了,沒有節制,所以也不是美。人們必須富有後才有很多的選擇,而在選擇當中自己能不能節制?

現在我面前如果有十道菜,我知道自己胃的容量,這十道菜對我來說太多。所以我知道如何選擇其中我要吃的東西,品嚐到愉快的味覺經驗,也可以吃飽。

可是選擇是慢慢培養、教育出來的,在沒有這個好的教養之前,我們真的無從選擇起。

像吃到飽的文化或辦桌時大吃大喝的場面,其實都會帶來對味覺的傷害或者對身體的傷害。現在也有許多孩子身體提早發生問題,或有心血管疾病、各種官能症等,其實跟食物的不節制可能也有關係。

我很眷戀我的舊鞋,因為剛買來的鞋子總是有點磨腳,慢慢穿了幾個月以後才會覺得舒服,一年以後覺得更合腳了。如果現在有人強調要追求時髦,不斷地換新鞋,其實會讓自己的身體很不舒服。

所以我一直覺得服裝也有它的記憶在裡面,除了質料上的溫暖外,還夾雜著一種人性的溫暖。我會保留母親手工幫我織成的毛衣,永遠珍惜這件衣服;一件朋友送給我的白襯衫,我有時候捨不得用洗衣機洗,我會用手去慢慢地搓掉領子上的一些汙垢,保護這塊對我來說非常溫暖的棉布,因為朋友的情誼正在其中。

蒋勋: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

我相信物質永遠不會變成真正美的東西,物質會變美,是因為人給出很多的情感,就是你真正很細心去烹調的那一道菜、你很精心地去洗出來的一件襯衫,你付出的愛使物質變美了。

今天很多人的家裡都充滿了各種加快速度的機器。我們希望更快,所以有洗碗機、洗衣機、微波爐、烤箱、冰箱,利用家庭各種用具來代替過去傳統生活裡緩慢的生活。

無可厚非,我也是如此,我也買了很多這種機器。就像我有洗衣機,可以把洗澡用的大毛巾、粗牛仔褲丟進去洗;可是我發現我最喜歡的那件襯衫,我是用冷洗精泡著、加一點薰衣草香精,然後我用手慢慢去搓揉它,我會覺得那件衣服對我來說已經不只是物質,而有另外一層情感在裡面。

我想特別強調,快不一定是美,有時候慢下來才是美。

一種緩慢的心情,一種跟物質緩慢接觸的情感,才有可能變成我們自己重新在生活中找回美的一種態度。

*作者:蔣勳,臺灣作家、畫家、詩人、美學家,本文由勳衣草美學社整理編輯,僅供交流學習所用,不作商用!版權歸蔣勳所有,轉載請註明作者及出處。文中所用配圖都已購買版權,引用請徵得版權。謝謝!^_^

蒋勋:快不一定是美,有时候慢下来才是美

蔣勳老師獨家授權蜻蜓FM平臺,為勳衣草朋友們特別推出“美學合輯”,包括《細說紅樓夢》《中國文學之美》《孤獨六講》《生活之美》《身體之美》《美的覺醒》《細說王羲之》《說梵谷》等經典作品。購買成功後,大家可永久收聽。

蔣勳老師用質感聲音,帶你一起發現文學之美,生活之美。願你在喧囂時代,與偉大的靈魂在書中相遇,找回最純粹的自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