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4個關鍵點,揭示「醫生交接失誤」事件背後的貓膩

在看病路上,幾乎都是人為刀俎,我為魚肉,只是我們中的大部分人選擇了沉默......

這兩天有一件事成為大家眼球中的“熱點”——醫生交接失誤,讓患有息肉的患者做了個“假手術”並在3個月後再次花近9000塊做了手術。

通過4個關鍵點,揭示“醫生交接失誤”事件背後的貓膩

患者入院經藥物、手術、對症治療後,病情穩定,予以今日辦理出院。”這是醫院給患者的診斷結果。

通過4個關鍵點,揭示“醫生交接失誤”事件背後的貓膩

繆細英與家人六次登門討說法,找到當時為她做“手術”的一名女醫生,說:“找我沒用”。

醫院方面多次態度強硬,且表示可以到黃石醫調委調解和申訴,也可以向法院起訴,醫院不迴避自己的責任。

以上是整個事情的來龍去脈。

通過4個關鍵點,揭示“醫生交接失誤”事件背後的貓膩

我們先壓制中心中的怒火,雖然大家到醫院看病的時候大大小小都有不滿的地方,但我們來看下,這個事件到底是怎麼鬧這麼大?

醫生的失誤導致病人的病沒有得到及時治療或治療出錯,在以前也有相關報道,到底是我們對醫生的要求太高,還是醫生的職業態度,工作責任拎不起來呢?

醫生的工作性質特殊,每天面對各種患者,心裡多少有情緒,或偶爾工作鬆懈,我認為是有的,那醫院相關防備措施是否有做到位?

在發生了醫患問題以後,醫院是怎麼處理的?

在醫院與患者中,患者一般是弱勢的位置,沒有多少話語權(因為不懂),一而再,再而三,去醫院登門討說法,而醫院的處理包括態度方面及相應同理心,重要是相關賠償,至少現在看來做的並不好。

我認為人是情感動物,很多事沒必要鬧大,關鍵是怎麼去協調處理。

患者到底關注的是什麼,導致她這麼“折騰”?

我們中國小老百姓,能低調就低調,能忍就忍了,繆細英關注的是醫院、醫生的態度及相關費用問題,這兩個協調點醫院一個都沒有佔,才會讓人“怒”

所以做事一定要走心

事情不是個案,那麼簡單

像這樣的事情,不知道每天要發生多少,只是看病的人,忍無可忍,實在沒有辦法,遇到困難才要這麼做,所以問題的所在之處,醫院醫患的處理能力。

一定要徹底提高一個檔次,當然這包括很多事情要做,不只是醫院。


通過4個關鍵點,揭示“醫生交接失誤”事件背後的貓膩

小編站出來,是讓大家看清社會形勢,不要盲目看熱鬧。把熱鬧背後的問題搞清楚,並去積極維權,關心弱者

我相信醫患這條維權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成了一條少羈絆,多明朗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