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问、学问,学会“问”才能成就真学问

2007年1月,80岁高龄的李政道教授在苏州大学和学生对话时,一位女同学请教他:“尊敬的李老师,您是20世纪最杰出的物理学家之一。请问,您是怎样治学的?您的治学之道对您在物理科学研究上取得的伟大成就起了什么作用?”李政道说,我的回答很简单:学问,学问,要学“问”。

为了考试,背现成的答案,短时间能增长自己的知识,但那不能增长学问。做学问,一定要先学“问”,自己能提出问题,然后经过思考问题,多方求证,想出解决办法。这才是创造性思维,这样才能增长自己的学问。

学问、学问,学会“问”才能成就真学问

其实,不只是李政道,几乎所有的教育家、科学家都特别重视提问。

普列汉诺夫说:“有教养的头脑的第一个标志就是善于提问。”

爱因斯坦说:“我没什么特殊的才能,不过是喜欢寻根刨底地追究问题的答案罢了。”

陶行知说:“创造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

那么应该怎么提出问题呢?陶行知提出了何事,何故,何人,何如,何时,何地,何去,几何八个方面。

具体说来,这就是提出问题的八种方法。

也就是提问的方法论。

何事——什么事情,何故——事情发生的原因是什么,何人——事件涉及哪些人,何如——事件的来龙去脉是什么,何时——事件发生在什么时间,何地——事件发生在什么地点,何去——事情的结果是什么,几何——事情发生的关键点是什么。

对于孩子来说,养成了发问的好习惯,保持对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就保证了创造力的根本。

对于教师和家长来说,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生活氛围,就是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前提。

教育要在民主的氛围中开展,培养孩子的创造能力同样需要民主。这就要求教师和家长要充分尊重孩子,把孩子当成独立的个体,平等的对话沟通,认真对待孩子提出的问题,教给他们提出问题的方法,这样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下一代。

专制的教育只能培养出听话、驯服的“机器人”,这样与创新创造彻底无缘。

记住,学问,学问,学会“问”才能成就真正的学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