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一個揹包,一臺相機,一個三腳架,天還未亮便開始了一場短暫的“旅行”。

這次“旅行”還是和往常一樣,剛下飛機便直奔農田。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這便是《中國農資秀》欄目編導的日常工作,每一個欄目編導都像是擁有十八般武藝的“美猴王”,相機是他們的“金箍棒”,揹包是他們身上的“猴毛”,三腳架是他們搶的“芭蕉扇”,而拍、編、寫則是他們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他們尋覓過四川成都的紅心獼猴桃;探索過內蒙草原番茄田裡的“大秘密”;見證過廣西沃柑從一顆種子到成熟果實的蛻變。 他們的腳步在江西、廣東、內蒙、遼寧......他們不僅走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還進行了環球的農業採訪。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一個優秀的欄目編導,拍、寫、編都是最基本的,但要真正做到拍的鏡頭能讓觀眾想去看、能看懂,寫的東西能得到農業專家的認可,編的片子能符合播出要求,這些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練成的。

拍——千姿百態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寫——奮筆疾書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VS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編——通宵達旦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只有這些,不,沒這麼簡單!

欄目編導在拍攝農業節目的路上,不斷向前,一個個從最初的“農業小白”變成了今天的“三農大咖”。在“三農大咖說”的直播間,“三農大咖”為您分享農資人的故事,講述農作物的栽培知識,在這裡,您可以傾聽欄目編導的親身經歷,感受欄目拍攝途中的“酸、甜、苦、辣”,探尋鏡頭背後的故事。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農業編導的“十八般武藝”

三農大咖說

在農業節目製作的道路上,他們有的已經走了三年、五年,甚至十幾年,有的才剛剛踏入農業編導圈,不管時間長短,他們始終行走在路上,用自己的“十八般武藝”為農民服務,為中國的農業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心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