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系「大家」

“小家”系“大家”

“小家”系“大家”

“忠厚傳家久,詩書濟世長”

家風

是每個人成長過程中的精神印記

是建立在中華文化之根上的集體認同

是一個家族代代相傳沿襲下來的道德品質

是對家族審美格調和整體氣質的集中體現

家風對家族的傳承和民族的發展

都起到重要影響

“小家”系“大家”

岳母刺字

岳飛自幼勤奮好學,不但知識淵博,還練就了一身好武藝。宋朝國弱,北方的金兵常常攻打中原,其母親便鼓勵兒子報效國家,並在他背上刺了“精忠報國”四個大字。孝順的岳飛不敢忘記母親的教誨,那四個字成為岳飛終生遵奉的信條。

“小家”系“大家”

小時候岳飛的母親給其刺字“精忠報國”,循循善誘,長大後的岳飛視國國家興亡為己任,身體力行,矢志不渝,由此可見“家風”的力量,於“無形”中的“強大”,是一個人深入骨髓的信仰。

孟母戒子

孟子小時候厭倦學習,有一天不願讀書,就逃回了家。孟母正好在織布,見他逃學回來,就把織布的梭子給弄斷了,這意味著馬上將要織成的一匹布全毀了。孟子連忙跪下來,孟母告訴他:“讀書求學不是一兩天的事,就像我織布,必須從一根根線開始,然後一寸一寸地才能織成一匹布,而只有一匹布,才可以做衣服。讀書也是這個道理,如果不能持之以恆,像你這樣半途而廢、淺嘗輒止,以後怎能成才呢?”孟子彷彿如夢初醒、恍然大悟,從此一心向學,再也不隨便曠課,後來繼孔子而成為“亞聖”。

“小家”系“大家”

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這便是“孟母戒子”的故事。態度決定高度,這個故事讓我們明白持之以恆的深意。成功來源於平時的積累,“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包拯家訓

包拯做官以斷獄英明剛直而著稱於世。有“包公”“包青天”之美譽。包拯以“公廉”著稱,剛直不阿,執法如山。他在晚年為子孫後代制定了一條家訓,共三十七字:“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

“小家”系“大家”

翻譯過來就是:“後代子孫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貪汙財物罪而撤職的人,都不允許放回老家;死了以後,也不允許葬在祖墳。不順從我志願的,就不是我的子孫後代。”

包拯的這則家訓是他生前對子孫的告誡,並讓其子包珙鐫刻在石上,豎於堂屋東壁,以照後世。這寥寥數字,凝聚著包公的一身正氣、兩袖清風,足為世人風範。

曾國藩家書

晚清名臣曾國藩對後代的教育相當重視,雖然他貴為朝廷的要臣,但他並不希望自己的兒子成為紈絝子弟。他教育兒子要成為“讀書明理之君子”。他曾寫信給兒子說:“凡人多望子孫為大官,餘不願為大官,但願為讀書明理之君子。勤儉自持,習勞習苦,可以處樂,可以處約,此君子也。”曾國藩教育兒子說:“爾年尚幼,切不可貪愛奢華,不可慣習懶惰……爾讀書寫字不可間斷,早晨要早起……爾宜舉止端莊,言不妄發,則入德之基也。”通觀曾國藩的一生,其言傳身教對於曾氏家族的兒孫成才以及家族可持續發展都奠定了紮實基礎,值得今人借鑑。

“小家”系“大家”

“慎獨則心安,主敬則身強

求仁則人悅,習勞則神欽

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

這是古人育人之道

“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家庭是國家的縮影

“人必有家,家必有訓”

而家風是中華文化的縮影

傳承家風便能夠促進社會安定團結

“小家”系“大家”

往期精彩

中國大學生在線

值班編輯:玄爽(遼寧科技大學) 蘇簡(湖南科技大學)

“小家”系“大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