圌山——生活在紅塵邊緣

鄭板橋,興化人氏,書畫雙絕,名冠天下。但凡有才的人,想來都是有脾氣有個性的,而這種脾氣與個性,盛世可兼濟天下,否則,亦或只能閒居於山林。對於鄭板橋而言,他活的那個年代想來定然不是他想要的盛世,放逐自己于山野之中,必然成為他的一種生活態度,而閒居處竟然也有我們鎮江的焦山,於是,焦山的“別峰庵”,也就成了現如今的“板橋讀書檯”。

圌山——生活在紅塵邊緣


有皇帝傳旨的圌山是傳奇的,有緣欣賞這種傳奇是幸運的,倘若能在一個合適的季節去欣賞,那簡直就可以說是幸福了。我卻是在一個滂沱大雨天遊圌山的,沒有想到大雨竟同圌山一起留在我的記憶中。

圌山——生活在紅塵邊緣


雨中的圌山更顯靈氣,更讓人詩情洋溢,古意盎然:“入靜無煩惱,林間有蟬聲。青松抱古寺,白塔離凡塵。”沿山路緩緩而上,一路尋找著隱蔽在僻靜幽深的山谷中的七十二洞,傳說中后羿射日一箭射穿的箭洞。大約用了兩個小時,氣喘吁吁登上山頂,報恩塔聳立在煙雨朦朧之中。此塔相傳是明代吏部員外郎陳觀陽為了實現“萬里長江第一塔”的願望而集資興建的。塔像一枝巨筆矗立雲霄,以鼓勵後人刻苦求學,攀登頂峰。也成為不少家長帶孩子來祭拜,祈願“金榜題名”的最佳地。這裡的一磚一瓦都傳遞著曾經的輝煌,過往只是隱藏在某個角落,等待著我們去發現。誰告訴來者時光的存在?只有那些附著了時間痕跡的空間,歲月滄桑只可請時間沉澱,你我皆不過是匆匆過客。

圌山——生活在紅塵邊緣


圌山山青水秀,素為佛家修行的絕佳去處。圌山第四峰南麓的紹隆寺建於宋代,清康熙帝將此廟改名為“靈覺禪寺”,並親書大匾,敕賜為金山分寺。

圌山——生活在紅塵邊緣


圌山很小,慢悠悠地看,半天就已足夠;圌山很靜,它處在金、焦兩山之外,很少有人注意;圌山很美,它不事雕飾,自然天成。圌山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有著江南其他山所不具備的雍容。當曾經的浮華與喧囂歸於流水時,圌山,在紅塵邊緣靜靜地等待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