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爲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兒子,李瑁最後的結局如何?

鄭曉奇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和武惠妃的兒子,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子。眾所周知,李瑁的妻子楊玉環被父皇唐玄宗所奪,那麼,李瑁最後的結局如何呢?



關於李瑁其人,坊間版本眾多,咱今天選幾個比較有代表性的聊一聊,這個問題自然就清楚了。

1、李瑁的一生充滿悲劇色彩

李瑁出生時,武惠妃深受唐玄宗寵愛,但不知何故,武惠妃連續生了兩個孩子都沒能養活。當生下李瑁後,直接就送到寧王府,由寧王夫婦撫養。李瑁自小遠離親生父母,好不容易成年,找到了自己的心上人。


可好景不長,母親武惠妃離世,李瑁還沉浸在失母的悲痛中,媳婦偏偏又被生父看上,最後還被搶走了。

父親李隆基非但沒有絲毫愧意,還嫌他礙眼,直接打發走去給他養父守陵墓。之後,李瑁逐漸被冷落疏遠。玄宗立了李亨為太子,他的太子夢也泡了湯。


不過,後來李瑁娶了韋妃後,倒也平穩,生有五個子女。一個平庸的人,度過了跌宕起伏、極其不平庸的一生。

2、善有善報,明爭暗鬥的皇宮得以善終

李瑁當初並沒被嬪妃成群、皇子眾多的唐玄宗重視。他的名氣,受益於妻子楊玉,緣於楊玉入宮跳了一支舞,玄宗記住了這個兒子。然後,把他叫入宮中,促成了之後的楊玉出家,以斷絕同李瑁的夫妻關係。之後,楊玉改名楊玉環,入宮成為名正言順的貴妃。

唐玄宗為堵李瑁的嘴,將韋氏許配李瑁為王妃,並且直接封李瑁為親王。而李瑁也很識趣,雖說自己的媳婦轉瞬成了見面也要行長輩大禮的小媽,心中憋屈,但唐玄宗剛處死太子,他若敢拒絕,怕是唐玄宗又要少一個兒子。

作為親王,李瑁的地位也已經非常高了。之後他與韋妃生有五個兒女。

安史之亂爆發後,楊貴妃被縊死在馬嵬坡,一代傾城佳人香消玉殞。即使李瑁有心救楊玉環,也有心無力。連皇帝都無法保全的人,何況他一個小皇子呢?

楊玉環逝後,李瑁過了20年的平淡光陰,於公元775年溘然長逝,享年56歲。

3、李瑁充當了唐玄宗報復武惠妃的犧牲品

武惠妃為了兒子李瑁能當上太子,聯合楊洄誣陷唐玄宗的二子(太子)、五子(鄂王)、八子(光王)蓄意謀反。唐玄宗廢此三子為庶人並賜死。

事後,武惠妃擔心事情敗露,驚嚇而死,最終沒能如願將壽王立為太子。唐玄宗立李亨為太子,還把壽王妃納為貴妃,是對武惠妃的報復。武惠妃逼自己殺子,那就強佔她兒子的女人,讓她兒子飽受羞辱。


之後,唐玄宗一直打壓和疏遠李瑁,讓他憋屈窩囊地活著替他母后贖罪。直到李瑁娶了韋氏,生兒育女,唐玄宗才對他淡漠下來。李瑁得以平穩度過餘生。

無論哪種版本,李瑁在當時的背景下,對奪妻的父親都只能敢怒而不敢言。好在後來在韋妃的陪伴下,兒女繞膝,安度餘生,也算有一個不錯的結局。


有書君語:對此問題你有什麼不同的見解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評論,別忘給有書君點個贊哦~關注有書君,私信回覆句子,有書君送你一句特別的話!


有書共讀


李瑁的一生前後的遭遇,反差實在是太大了。

前期的李瑁,是人生大贏家,天之驕子,最幸福的成功人士。為什麼這麼說呢?

(李瑁劇照)

第一,李瑁從小受到百般寵愛,有著幸福美滿的童年。李瑁是唐玄宗和他前期最寵愛的妃子武惠妃的兒子。因為武惠妃幾次懷孕孩子都沒養活,因此李瑁生下來後,唐玄宗和武惠妃把他過繼給伯父李成器。李成器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哥哥。當李隆基發動政變,扶立自己的父親為皇帝后,本來按照“立嫡立長”的原則,應該立李成器為太子。但是李成器深明大義,堅決讓給李隆基。因此李隆基對李成器非常好,對他非常器重,還封他為“讓皇帝”。所以,李瑁給李成器當養子後,他可以說是得到了雙重的愛。

第二,李瑁長大後,娶到了溫柔風情、如花似玉的楊玉環。李瑁在他姐姐的婚禮上,見到了風姿綽約楊玉環,並對她一見鍾情,請求唐玄宗把楊玉環賜婚於他。唐玄宗當時正寵愛李瑁的媽武惠妃,自然對李瑁的要求百依百順,加上楊玉環也是出生名門,當然就同意了這一門親事。李瑁娶到楊玉環後,小兩口你儂我儂,兩情相悅,過上了幸福快樂的生活。

第三,李瑁差點被唐玄宗立為太子。之前唐玄宗立的太子是李瑛。武惠妃想讓唐玄宗立自己的兒子李瑁為太子,於是就設了一計,謊稱宮中有盜賊,讓李瑛以及另外的兩個王帶著兵器進攻捉拿。一邊她又給唐玄宗說,你這三個兒子在造反。於是唐玄宗一怒之下,把這三個兒子廢為庶人。不久,武惠妃又悄悄把這三人害死了。這樣一來,唐玄宗就需要另立太子。李瑁當時呼聲是最高的,為什麼呢?一是他母親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妃子。所謂“子以母貴”,他被立是理所當然的。二是他當時得到了唐玄宗最倚仗信任的宰相李林甫的極力推薦,朝中一些大臣為了巴結武惠妃和李林甫,也紛紛上書支持他。

人生大喜事:洞房花燭夜,金榜題名時。可以說,那時候的李瑁,是世上最幸福的人。

然而,也就在這時候,他的人生開始陡轉直下。

(李瑁和楊玉環劇照)

第一,李瑁差點到手的太子之位丟了。不得不說,唐玄宗是一隻老狐狸。正當大家都覺得,李瑁應該被唐玄宗立為太子的時候,唐玄宗卻立了另一個兒子李亨。很多人都不理解,唐玄宗為什麼總是做一些出人意料的事情呢?其實,想一想,也不難明白。唐玄宗最害怕的,就是別人奪了他的皇位,對兒子們更是百般提防。之所以廢殺太子李瑛,就是這個道理。既然如此,當所有人都屬意李瑁的時候,也就是他最擔心的時候,他當然不會立李瑁為太子了。

第二,李瑁的娘去世了。武惠妃因為害死了唐玄宗三個兒子,同時自己的兒子又沒被立為太子,因此她心裡的滋味可想而知。她可以說是又氣又怕。氣的是兒子沒被立,怕的是將來唐玄宗死後,她會被清算打擊(事實上她擔心的也不是沒道理,李亨繼位後,就算她死了,也打擊了她,廢去一切祠享)。所以她整夜整夜做噩夢,最後不到兩年,就活活嚇死了。李瑁因為他娘受寵而受寵,他娘既然去世了,李瑁自然就不得寵愛了。

第三,李瑁的老婆楊玉環被他爹唐玄宗給奪了。武惠妃去世後,唐玄宗一直找不到填補心靈空白的人。後來有人告訴他,楊玉環不錯。他一看,果然不錯。於是,以替自己的母親(也就是李瑁的祖母)竇太后祈福為名,強行讓李瑁鍾愛的妻子楊玉環出家為尼,強行另給李瑁娶了一個韋氏。接著,唐玄宗把楊玉環封為貴妃,納入自己的後宮中。若是老婆被別人奪去,就是死,他也要奪回來。但是老婆被他爹奪去,而且他爹還是皇帝,這事到哪兒去講道理!李瑁當時的心情,可想而知!

(李瑁的娘武惠妃)

第四,此後李瑁一直生活在打擊之中。唐玄宗奪了李瑁的老婆,他自然害怕李瑁和楊玉環舊情復燃,所以一直打擊他,對他非常疏遠冷淡。後來安史之亂爆發,李亨繼位後,因為李亨痛恨李瑁母親,又加上李瑁曾和他搶太子之位,所以李亨也非常提防他,對他無一絲封賞重用。

李瑁最後就在這種落寞悲涼中,溘然長眠了。


張生全精彩歷史


唐玄宗共有三十個兒子,不過早夭的也比較多。李瑁是十八子,差不多居中,他的生母是武惠妃,有人看到武惠妃姓武,那是不是武則天的武家親戚?是的,武惠妃是武則天的堂侄孫女。

武惠妃的父親是武攸止,武攸止是武攸暨的弟弟,而武攸暨是太平公主的第二任丈夫,武攸止是武士讓的孫子,而武士讓是武則天的伯父。武惠妃共為唐玄宗生了四子三女,可見武惠妃是很受唐玄宗的寵幸的。

武惠妃的前面幾個孩子都是生下來沒多久就夭折了,等生了李瑁,就把他寄養在唐玄宗的長兄,也就是唐睿宗長子李憲的家裡,讓李憲的妻子元妃來撫養,所以李瑁也被叫做元氏子,李瑁在寧府呆了十幾年,因為是唐玄宗的十八子,所以也被叫做十八郎。

開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在李瑁十幾歲的時候,李瑁被接入宮中,被封為壽王,是唐玄宗諸皇子裡封王最晚的。我們再來看看楊玉環,楊玉環生於開元七年,公元719年,楊玉環的父親叫楊玄琰,做過蜀州的司戶,所以楊玉環小時候是在蜀地生活的。

開元十七年,公元729年,楊玉環的父親去世,楊玉環就被寄養在洛陽的叔叔楊玄璬的家裡。楊玉環能歌善舞,也懂音律,又天生麗質,性格也不錯。開元二十二年的時候,唐玄宗的女兒咸宜公主(李瑁的胞姐)在洛陽舉行婚禮。

壽王李瑁遇到了也來參加婚禮的楊玉環,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李瑁跟武惠妃說了之後,武惠妃請求唐玄宗將楊玉環冊立為壽王妃,楊玉環與李瑁的婚後生活還算不錯。武惠妃想要自己的兒子壽王李瑁當太子。

所以武惠妃就誣陷太子李瑛、光王李琚、鄂王李瑤,說這三個王要造反,這三個王最後都被殺了,而武惠妃不久之後也死了,唐玄宗立李亨為太子,壽王李瑁自然也沒戲了。武惠妃死後,唐玄宗十分的悲傷,有人就向唐玄宗推薦了楊玉環,於是唐玄宗就將楊玉環召入宮中。

開元二十八年,公元740年,唐玄宗以為母親竇太后祈福的名義,讓楊玉環出家成為女道士。開寶四年,公元745年,李瑁新娶了韋昭訓的女兒做為壽王妃,而唐玄宗冊封楊玉環為楊貴妃。李瑁與韋妃生了五個兒子,公元775年,李瑁去世,而楊玉環在公元756年,死於馬嵬驛。


歷史簡單說


李瑁本來只是一個平淡無奇的皇子,但是卻因為媳婦兒變成了媽而讓後世得知,而他的一生大部分時間過得極為悲催。



李瑁是唐玄宗的第十八個兒子,其母為唐玄宗寵妃武惠妃。雖然武惠妃得到了李隆基的專寵,但是因為武惠妃是武三思的侄女,而當時的朝廷上下極力抗拒姓武氏人員,所以終其一生的名號也只是妃,不過武惠妃在宮中待遇卻等同於皇后。

武惠妃共計生有4個兒子、3個女兒,李瑁是武惠妃的第三個兒子,因為武惠妃前兩個兒子早夭的原因,李瑁幼年並沒有在宮中撫育,而是被安排到了寧王李憲家中,由其妻元氏撫養,因此被稱為元氏子。



李瑁短暫的幸福人生

李瑁長到了17歲時,進宮獲封壽王,之後武惠妃為其挑選了楊玉環為壽王妃,這時的李瑁才算是過上了幸福的生活,宮中的母親為他極力的爭取太子之位,王府中又有一個絕世美人的陪伴。

當時的武惠妃一心想要李隆基改立太子為李瑁,但是始終得不到李隆基的同意,而武惠妃也開始設計除掉時為太子的李瑛。




最終武惠妃派人請太子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來宮中除賊,然後向唐玄宗報告太子帶領二王謀反,就這樣三王被武惠妃順利除掉。之後太子之位空虛,武惠妃趁機建議唐玄宗立李瑁為太子。

但是事與願違,武惠妃在陷害三王后,得了疑心病,時常看到三王的鬼魂,所以受到了驚嚇,年僅38歲便過世了。



武惠妃去世後,李瑁開啟悲劇人生。

武惠妃去世之後,李隆基冊立了李亨為太子,李瑁從此和太子之位絕緣。但是更大的悲劇即將到來。

李隆基因為武惠妃的死鬱鬱寡歡,這時有人進言壽王李瑁的王妃楊玉環資質豐豔,美麗動人,建議李隆基把楊玉環召入後宮。



李隆基在女兒咸宜公主大婚之時,早已經見過了楊玉環,所以當即決定想辦法把楊玉環召入後宮。

這時的李瑁嚴重妨礙了李隆基霸佔兒媳婦的計劃,所以受到了嚴重的打壓。即便是李隆基成功霸佔楊玉環之後,李隆基對李瑁也是極為排斥。在李瑁養父寧王李憲死後,李隆基迅速的讓李瑁去為李憲守孝了三年。



在李隆基霸佔了楊玉環5年之後,才想到了李瑁還沒有妻子,所以在李隆基的安排下李瑁另娶了韋妃。這時的李瑁在拜見父皇母后時面對李隆基和楊玉環二人,不知道看著曾經的老婆變成了母后是一番什麼樣的感覺。

在安史之亂後,李亨即皇帝位,也在極力的打壓這個曾經能和自己掙太子位的兄弟。



終於到了公元775年,李瑁才結束了自己悲劇的一生。

李瑁的一生因為母親和楊玉環而過上了幸福,但是卻也母親去世,楊玉環冊封貴妃而過上了悲劇的一生。


我是越關


福垊真想穿越唐朝,化身李清,讓他活得揚眉吐氣!李瑁榮辱皆因媽,李隆基奪兒媳不全是愛更是報復!



男人不共戴天兩件事事——殺父之仇奪妻之恨,可奪妻之恨是父親乾的,這天還共不共?尤其這父親還是最牛的父親——父皇!

李元昊奪子妻廢子(太子)位,被子削鼻而崩,這就是不要鼻子的來歷。後梁朱溫酷愛兒媳,諸子獻妻謀位,朱溫崩的沒有善終。



李瑁的結局還不錯,只是奪妻之恨一輩子難以釋懷。為什麼要奪兒媳,因為他媽太美太老婆太美,更因為他媽太狠!

娶妻與奪嫡同在。



16歲雨季的李清遇到17歲花季楊玉。他們兩情相悅。邂逅在735年,壽王李清親姐咸宜公主婚禮上。這是一場政治婚姻。壽王其母武惠妃是時任皇帝李隆基他奶奶武則天的堂侄孫女。其女咸宜公主嫁給了李隆基他大爺的女兒長寧公主和楊慎交的兒子楊洄。人家結婚,為什麼楊玉參加啊!說起來楊玉環的祖先與楊慎交的祖先還有武則天他媽的祖先都是隋朝宗室,都是親戚嘛!



武惠妃深受皇帝寵愛!知道有多寵愛嗎?737年,武惠妃聯合楊洄把李隆基二子(太子)、五子(鄂王)、八子(光王)以謀反為名,李隆基廢他們為庶人並賜死,像不像為了女人不要兒的漢成帝?武惠妃為什麼要害他們,為了壽王李瑁成為太子。735年,唐明皇為李清改名李瑁(綠帽?)迎娶了楊玉環(即前面的楊玉)——雙玉合璧!737年的上半年,李瑁是幸福的,婚姻幸福,事業有成,太子位已觸手可及了!

喪母丟位失妻



三庶人死後,武惠妃也因驚嚇而死。這驚嚇應該不是迷信而是擔心事情敗露,甚至說李隆基知道了她的陰謀。然後她去世,雖被追封為後,但並沒有給她最想要的——立壽王為太子。而是立老三李璵為太子,而且還把壽王妃納為貴妃!福垊以為這是唐玄宗在報復武惠妃,死了也得報復她的兒子。一個能殺自己兒子的皇帝,難道不能做出讓兒子生不如死的奇恥大辱的事嗎?



楊玉環不會喜歡李隆基的!一是他太老!二是衝擊倫常的壓力!楊玉環沒有殉道的勇氣,只能屈服皇帝的淫威,久而久之就麻木了,習慣了,依戀了,也就愛情了。對於李瑁他恨楊玉環更恨父親。真是渣爹奪媳欺弱子,不狠只忍一生恥!昨日己妃今母妃,心中泣血滿面淚!

李隆基不可能用兒媳交換太子位的。一是諸子不服。二是他會秋後算賬。故而李隆基一直打壓和疏遠李瑁,就讓他憋屈窩囊地活著,替他母后贖罪!



756年,唐玄宗和楊貴妃困於馬嵬坡,被迫賜死楊貴妃。唐玄宗哭著說“身為天子尚不能庇護一婦人邪!”李瑁聽到這個消息一定是既過癮又悲傷,似乎大仇已報,又似乎感覺一下子把身子抽空。762年5月3日,唐玄宗孤寂一人、鬱鬱而終。當渣爹和前妻去世後,李瑁反而放下了,他和韋妃生養的兒女,兒子都是郡王,女兒都是縣主。775年,壽王薨。如果福垊穿越到唐朝,重生為李清,一定要那三郎好看,然壽王變唐皇。


福垊


李瑁的一生是極其悲催的,在他前半生,他的母親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他被送入寧王府;在他的後半生,他的妻子是唐玄宗最寵愛的女人,他被自己的父親下套。

唯一的安慰大約是他後來娶的王妃韋氏了,兩人相依為命,生兒育女,後來李瑁生病去世,已經是快六十歲的人了,那時候,唐玄宗已經不在了,楊貴妃也已經不在了。李瑁的母親武惠妃頗得唐玄宗寵愛,但於子嗣一事上並不順利,之前的兩子一女都在兩歲之前夭折了,武惠妃和唐玄宗為此都很難過,所以在李瑁出生的時候,唐玄宗將其放到了寧王府,讓李憲夫婦當做親生兒子來撫養,李瑁平安長大,武惠妃之後生的一子兩女也都平安長大了。

但李瑁卻成了尷尬的存在,原本是因為愛屋及烏,唐玄宗才將李瑁放到了寧王府,然而在寧王府里長大的李瑁確實不再被唐玄宗喜愛。

寧王李憲是唐睿宗李旦的嫡長子,曾在李旦第一次做皇帝的時候被封為太子,之後李旦被廢,武則天自立為帝。公元前710年,唐中宗去世,李隆基和姑姑太平公主聯合起來發動唐隆之變,誅殺韋后極其勢力,逼李重茂遜位。李隆基的父親唐睿宗再次登基,這一次與上一次相比,局勢已經發生了變化,做為唐睿宗庶子的李隆基功不可沒,其勢力也不容小覷,當唐睿宗欲再次立李憲為太子的時候,李憲拒絕了,認為太子之位應該立賢不立長,於是李隆基成為太子。此事一時間傳為佳話,細想來也不過是李憲自知無法和李隆基相爭。

再之後,李隆基登基,是為唐玄宗,兄友弟恭,溫情脈脈,李憲多次拒絕高位,一直低調行事,而李隆基越發關愛哥哥,時不時地去探望。究竟是唐玄宗重情還是不放心李憲,就只有他自己知道了。所以養在寧王府的李瑁成了尷尬的存在,725年,李瑁被封為壽王,開始出入宮中,735年,李瑁獲准獨立開府,這一年是他一生的轉折點。這一年,他娶了楊玉環,這一年,他的母親有了不該有的心思。

在李瑁的妹妹咸宜公主的婚宴上,李瑁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在武惠妃的說合下,唐玄宗下旨賜婚,同年,李瑁將楊玉環娶進家門。婚後的生活是甜蜜的,更是短暫的。兩年後,武惠妃去世,或許從那開始,李瑁就再也沒有真正開心過。

說起來武惠妃的去世和李瑁有很大的關係,武惠妃受寵後,太子李瑛、鄂王李瑤、光王李琚的母妃相繼失寵,三人對武惠妃多有怨言,而武惠妃也有剛讓自己的兒子李瑁做太子,咸宜公主的駙馬楊洄有了一個專門的任務,就是尋找太子的錯處,然後報告給武惠妃,武惠妃再去唐玄宗那裡吹枕邊風,說太子他們想要謀害她們母子,唐玄宗起了廢太子的心思,後來在張九齡的勸諫下才罷休。

但是張九齡和太子的關係如此親近讓唐玄宗不喜,之後李林甫取代了張九齡,李林甫看重李瑁,遂與武惠妃聯合起來欲促使李瑁成為太子,737年,武惠妃設計讓太子等三人入宮,然後陷害他們謀反,唐玄宗將三人廢為庶人,不久遇害。之後武惠妃患了病,總是有一種他們變成厲鬼回來找她的感覺,不久就去世了。


武惠妃的去世,對唐玄宗是一個很大的打擊,之後茶飯不思,然後有人對唐玄宗推薦了李瑁的王妃楊玉環,說她有傾城國色,本該成為宮中的妃嬪。於是唐玄宗召見了楊玉環。這其中傳達的信息可能李瑁和楊玉環都沒有想到。

但唐玄宗卻已經開始下棋,首先雖然李瑁是武惠妃的兒子,但唐玄宗卻沒有讓他做太子的打算,原因有三個:

  1. 李瑁在寧王李憲家養大,唐玄宗有忌諱;
  2. 李瑁有李林甫等的支持者,唐玄宗不願意太子勢力過大;
  3. 李瑁的王妃楊玉環,唐玄宗看上了。

所以,唐玄宗立了沒有勢力又低調的李亨(唐肅宗)為太子。然後下一步開始了將楊玉環據為己有的步伐,740年,唐玄宗寵幸了楊玉環,然後一紙詔書讓楊玉環出家為道士為竇太后祈福,這一去就是五年,李瑁才知道自己這個爹的厲害之處。他無法反抗,也不能反抗,741年,寧王李憲去世,唐玄宗將其追封為讓皇帝,李瑁請求為李憲守孝三年。

唐玄宗巴不得這個兒子離得遠遠的,於是準了李瑁的請求,這對父子越走越遠。745年,唐玄宗將韋昭訓的女兒賜給李瑁做壽王妃,不過是條,楊玉環就被封為貴妃。

李瑁成了天下人的笑柄,貴為王爺卻保不住自己的妻子,而且面對奪妻之恨卻不能報仇,還得恭恭敬敬叫對方一聲“父皇”。

當然唐玄宗和楊貴妃也並沒有好結果,十年後,安史之亂起,唐玄宗攜楊貴妃出逃,在馬嵬坡,群臣逼迫唐玄宗處死楊國忠和楊貴妃,於是,唐玄宗也嚐了嚐保不住心愛之人的滋味。

李瑁和韋妃婚後算不上相親相愛,倒也相依為命,兩人生下好幾個孩子,其中三個兒子封了王,775年,李瑁去世。


蕭曉四姑娘


李瑁的一生還算是過的不錯的,當然這也是因為楊貴妃,當初李瑁根本就不受唐玄宗的重視,可以不誇張的說,如果沒有楊貴妃,唐玄宗都不會記起自己這個兒子在哪裡。但是楊貴妃就入宮跳了一支舞,讓唐玄宗好好的記住了這個兒子,然後把兒子叫入宮中,具體肯定也是你情我願,然後楊貴妃就這樣以出家為由,斷絕了同李瑁的夫妻的關係。

可以說唐朝離婚還是沒有這個概念的,但是隻要打著出家的名頭,那麼自然時塵世隔絕,也就意味著夫妻關係的結束。這一招也不是唐玄宗發明的,而是當時武則天入宮給弄出來的。所以唐玄宗娶楊貴妃也是符合程序的,並且楊貴妃也改名之後才入宮的。

不過白白的從兒子手裡帶走一個絕世美人,唐玄宗為了堵住李瑁的嘴,索性又賜了兩個傾國傾城的美女給他,並且直接封李瑁為親王。要知道李瑁可是第一個被封為親王的,這不都是看在楊貴妃的面子上嘛。而李瑁則是非常識趣的一個人,要知道那段時間唐玄宗剛剛處死完太子,要是李瑁敢拒絕,那麼唐玄宗自然又要少一個兒子。

而李瑁的生活總的來說還是過的不錯的,畢竟作為親王,李瑁的地位那是非常高的。李瑁這個人本來就沒有什麼多大的才能,但是能夠在歷史上這麼出名,主要就是因為這一場帝王家的“扒灰”事件。李唐被稱為“髒唐”那是由原因的,要知道這種有違倫理的事情,在宋朝之後是絕對不允許的,一句“存天理,滅人慾”就死死的約束了當時的所有人。


小司馬遷論史


只能說因果循環,報應不爽。

對於父親強娶自己媳婦,李瑁自然只能打落牙齒往肚子裡吞,一來是因為這個父親不是一般的父親,他還是一國之君,擁有天下人的生殺大,反對無效;二來,李瑁有自知之明,這個恥辱不過是他的蠢媽武惠妃玩弄權術種下的果。

武惠妃原是唐明皇最寵愛的妃子,早期育有兩子均早早夭折,後生李瑁,寄養寧王府中才得以長大。

16歲時,17歲的楊玉環被遴選為李瑁的妃子,此時武惠妃正在受寵,所以小兩口在婆婆的庇護下過著悠哉甜蜜的日子。



本來,這樣的日子已算完美,身份尊貴,吃穿不愁,美人在懷,多少人夢寐以求的日子?但是這種日子過了五年後,被李瑁他媽武惠妃活活斷送了。

話說將門無犬子,官家無白丁。這武惠妃正是武則天的侄孫女,武惠妃與姑奶奶武則天一樣工於心計,野心膨脹。因意欲扶兒子李瑁為太子,遂誣陷太子、鄂王及光王要謀反,李隆基發怒,三人被貶為庶人後不久身亡。

按理說,到這裡應該離成功很近了。但是這武惠妃,只遺產了武則天的野心和心計,卻獨獨少了這位姑奶奶的殺伐決斷和鎮靜,三王死後不久她竟然也受驚而死……

李瑁悠哉的日子就此結束。



你母親讓一個父親殺了他的三個兒子,這種愁簡直不共戴天,但是李瑁也是他兒子啊,難不成再殺了這兒子不成?失望、悔恨和憤怒充斥著李隆基,既然如此那就懲罰懲罰你吧。

正好,李隆基看中了楊玉環,遂,進梨園、入道觀,745年,李隆基把韋氏冊為壽王妃,僅僅十天,便封楊玉環為貴妃。

而李瑁對於現實接受能力很強,雖然後來一直被王疏遠冷淡,但他仍能與韋氏相互扶持,互敬互愛,並生有五個兒子,其中三人還被封王。

756年馬嵬坡事變,楊貴妃慘死。此時壽王大約在與妻兒共聚天倫吧,775年,李瑁在家與世長辭。

想來,應是滿目山河空念遠,落花風雨更傷春,不如憐取眼前人。


微影窺人生


壽王李瑁,唐玄宗第十八子,生母是武惠妃,前妻就是中國四大美人之一的楊玉環,他的一生,之所以可以“名”留青史,是因為他被帶了一頂綠帽子,天下皆知的綠帽子,而這頂綠帽子,還是他的父親送給他,他的父親就是開元盛世的創立者,唐玄宗李隆基。

壽王李瑁,一開始很是受唐玄宗的喜愛,他的生母為了使其子能成為太子,誣陷當時的太子李瑛、鄂王瑤、光王琚三人謀反,結果三人盡誅,而武惠妃也因此受驚而死。

武惠妃死後,機緣巧合的唐玄宗見了壽王李瑁的媳婦兒一眼,這一下子彷彿枯木逢春,因此不顧道義廉恥,上之而後快。而後,唐玄宗便對壽王李瑁逐漸冷淡。就這樣,壽王李瑁不僅沒有得到太子之位,還把自己的珠圓玉潤,傾國傾城的媳婦兒給丟了。不僅如此,還被自己老爹給帶了一頂綠帽子,天下皆知的綠帽子。

這樣荒唐的事,也只能在風氣開放的唐朝可以出現了,有唐太宗武則天唐高宗三人的不倫之戀珠玉在前,那唐玄宗和兒媳婦混在一起似乎也在情理之中,畢竟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可是這樣,可算是苦了壽王李瑁,自己的媳婦變成了自己的小媽,這樣的事誰也難以接受吧。可能唐玄宗心裡也是過意不去,因此在公元745年又為壽王安排了一門婚事,將韋氏許配李瑁為王妃,這也算是緩解了一下壽王李瑁的尷尬。此後這二人相依為命,生有五子,直到775年,壽王李瑁病逝,結束了自己這窩囊憋屈的一生。

如果武惠妃當時沒有誣陷太子黨造反,那麼他就不會被嚇死,她不死,孤獨寂寞的唐玄宗就不會看上兒媳婦楊玉環,那麼壽王李瑁這頂綠帽子就不會帶的這麼結實,壽王李瑁還會被唐玄宗所寵愛,那說不定太子之位還可能是壽王的。

真可謂,機關算盡太聰明,反坑了自己的兒子啊。人,還是要講一些道義的。

以上。


木劍溫不勝


李瑁,經歷了父親和妻子的雙重背叛,還有苦不能言,這種經歷也可以說是一個男人的恥辱,但是在封建王朝下皇帝是權利巔峰者,皇帝的意志就是法律,李瑁無可奈何之下只能把苦果嚥下。

壽王李瑁是唐玄宗第十八個兒子,李小時候被寄養到伯父寧王李憲家,讓李憲的妻子元氏撫養,而李瑁幼時的這段經歷為以後退出爭儲的舞臺埋下了伏筆。那麼他是為什麼被送到曾經太子寧王李憲呢?這就要提到當年寵冠六宮的武惠妃了,她的功績曾經一天干掉了三個皇子,但是惠妃幾次懷孕時都沒能把孩子養活,因此當他出生的時候,皇家因為傳言選擇將他送出宮外由寧王李憲家撫養。

李瑁幼時生活也是幸福的,長大到了成親的時候奉旨成婚,和“回眸一笑百媚生”的楊玉環結成了一對甜蜜的小夫婦,在我看來,李瑁也是很寵愛自己的小媳婦兒的,不幸的是,他的父皇李隆基對楊玉環一見鍾情,強行掠奪了兒媳婦,一夕之間遭受了愛情和親情的雙重背叛,變成了孤家寡人。這對鴛鴦終究不再交頸而臥,身份的突然轉換讓李隆基不知道該怎麼做,皇權是他所不能反抗的,何況那還是自己的父親,歸根到底,作為一個男人李瑁太過平庸,甚至在父皇下旨讓李玉環入宮時,只會在家裡自怨自艾。

李隆基和楊玉環的愛情故事流傳了千年,“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悽慘的愛情故事也被無數人所關注,而其中楊玉環的第一任丈夫李瑁往往被忽視,他的結局是如何呢?

李瑁的結局還算比較好的,不過我覺得他的後半生都是很痛苦的,皇帝也不會想著要重用他,別人都會帶著有色的眼光的看他。

李瑁被唐玄宗再次賜婚,重新娶了一位韋性王妃,夫妻之間育有5個兒子,李瑁本人也是壽終正寢。

作為楊貴妃的前夫、唐玄宗的兒子,李瑁的一生都只能畏首畏尾的活著,看著昔日的愛人陪侍在自己父親身邊,卻不知道如何稱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