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彈簡訊走下「神壇」

長盛不衰,實屬罕見。

被西方稱為“商業教皇”的湯姆•彼得斯(Tom Peters),以觀察者的角度縱觀企業盛衰數十年後,發表了這樣的感慨。

確實,連續幹掉了競爭對手米聊、易信、來往,微信一家獨大了數年後,這隻互聯網社交領域中的“恐龍”,也迎來了挑戰者。

8月20日,也就是錘子科技夏季新品發佈會當天,子彈短信正式上線。藉助羅永浩的帶貨宣傳能力,子彈短信一炮而紅。公開資料顯示,子彈短信上線3天登上iOS免費榜第一名;7天完成1.5億融資;上線11天,總激活用戶數超過500萬。見到這樣的數據,有觀點認為,子彈短信的增長是典型的增長黑客。

但,這樣令人驚豔的數據,卻並沒有繼續下去。截止9月5日,iOS免費榜中子彈短信下跌至12位。

這場由子彈短信發起的狙擊戰,它做對了,讓他能快速引起關注;導致它走下“神壇”的原因又是麼?

社交領域的新挑戰者

“36個同事,平均年齡27歲,上線7天吸引54家投資機構,3天內完成融資1.5億。這只是光榮與夢想的開始,歡迎加盟快如科技,我們一起書寫傳奇……”

這是寫在子彈短信招聘廣告的上的一段話。

年輕、迅猛和熱血,和子彈短信的團隊一樣,他們的產品也給人這種印象。於是,向微信挑戰的標籤自然而然貼到了它的身上。

但,老羅在微博正式地否認與解釋,並沒有挑戰微信的意思。羅永浩曾在微博解釋,子彈短信沒有挑戰微信,只是在做一個在意溝通效率的人群細分領域而已。

實際上,就算有老羅的解釋,對微信而言子彈短信並沒有那麼友好。年輕的命題簡化者子彈短信,確實正在向微信這隻恐龍射擊。

理查德•科克和格雷格•洛克伍德所著的《極簡法則》中,將命題簡化者定義為,通過複雜的簡化過程來簡化設計複雜的產品或服務,直到它們真正實現使用便捷。這類簡化者,往往會創造一個優質的細分市場。通過簡化,使得產品或服務大幅度提升,給消費者帶來使用上的愉悅感。簡化的產品或者服務使用更加便捷,往往還更具實用性和外觀優美等特點。

那,子彈短信是如何使產品更加便捷呢?

產品一如其名,這款App旨在打造像子彈一樣快捷溝通的短信功能產品,以此帶來高效率的社交。

從功能上來說,子彈短信的亮點不少,比如支持“語音輸入、文字輸出”的溝通模式。嘗試過後發現,用子彈短信發語音,對方會收到已經轉成文字的短信和原版發出的語音。

這樣的功能確實能適用不少場景,讓不方便輸入文字的人直接發語音,也可以不方便聽語音的人群直接看文字。比如在ios版本下留言評論的不方便回消息的醫生,或者是患有文字邏輯強迫症的患者,也可以是不會拼音或者看不清輸入鍵盤的老年人。

當然,微信也有文字+語音的功能。但與微信龐雜的“生態體系”相比,這項“語音直接轉化文字”的功能,更為直接,速度和正確率也更高。

據瞭解,子彈短信關鍵的語音轉文字由業界知名的訊飛輸入法提供核心技術支持。科大訊飛介紹,這款語音識別除了轉換速度“說多快轉化就有多快”之外,準確率也高達98%。

命題簡化這道題,可能只做了一半

但,這樣的驚豔,並沒有持續太久。

除了在App Store 中的排名下降外,子彈短信的差評率在逐漸攀升、下載量和關注度不斷減少。

上述三組數據中,分別代表了下載量、關注度和排名結果。

來自七麥數據的子彈短信預估下載量中能看到,從8月29日,子彈短信的下載量逐漸下滑。而來自百度指數代表關注度的曲線來看,自8月28日達到一個波峰後,曲線一路下滑。

而App Store免費榜排行的數據成了下載量和關注度集體下滑的直觀結果。9月5日數據顯示,曾蟬聯多日App Store免費榜排行榜首的子彈短信,排名下滑至12位。

子彈短信面臨的挑戰,可能不僅僅是下載量和關注度的滑坡,口碑和用戶留存上,也向它發起了新的衝擊。

以七麥數據中子彈短信8月20日至9月4日的評星數據為數據源,將一顆與兩顆歸類於差評,三顆星為中評,四顆與五顆星歸類為好評。統計了該時間段內子彈短信的差評率,並製作了子彈短信差評的折線圖。

從這條差評率的曲線中能看到從發佈至今,子彈短信的差評率的總體趨勢逐漸升高中。這些差評吐槽的問題,主要圍繞的是界面醜、沒發現“爽”、體驗差、用的人太少、系統BUG太多、閃退問題嚴重、用起來麻煩等問題。

從用戶的角度來看,綜合這些差評內容,可以發現涉及問題主要為產品的愉悅感、藝術性等方面。

而對命題簡化者來說,通過簡化讓產品具有使用上的愉悅感,即首先利用更好的使用便捷性增加效用,然後再考慮更好的實用性和藝術性。

子彈短信確實在便捷性上有所增強,對於剛剛起步的一款產品要求他兼顧實用性和藝術性也確實過於苛刻。但主推的子彈短信便捷的優勢,未讓用戶產生愉悅感是子彈短信的問題之一。

子彈短信的創意不錯,技術也不錯,但這道簡化題,它可能只做了一半。

或許成也老羅,敗也老羅

一款不可或缺的好產品,才是營銷的基石,也是公司實現迅速、持續增長的基本條件。

雷軍曾在《參與感》一書的序言中表示:“可能大家有一種誤解,說小米手機是善於營銷才做到今天。實際上,小米手機第一次發佈會是在2011年8月16日,是在MIUI發佈了一年之後,而那個時候MIUI已經有50萬用戶了,那期間小米沒有做過任何營銷活動。”就連眾人覺得以營銷為特長的小米,也是以用戶和產品為基礎。

而羅永浩專業的帶貨能力和宣推力,讓子彈短信的偽“啊哈時刻”來得太早,更讓初出茅廬的子彈短信過早面對所有的用戶。

1.子彈短信的偽“啊哈時刻”

從上文中展示的圖表綜合來看,從錘子的發佈會後,子彈短信的輿論關注度逐漸提升,同時好奇的下載的用戶也越來越多。

這似乎和小米手機一代發佈會後所形成的“啊哈時刻”很類似——一場發佈會後,產品一炮而紅,獲得大量用戶/消費者。但,肖恩•埃利斯所著的《增長黑客》一書中,提出的“啊哈時刻”,其判斷指標用戶量並不是唯一的指標。

“啊哈時刻”指的就是產品使用戶眼前一亮的時刻,是用戶真正發現產品核心價值——產品為何存在、他們為何需要它以及他們能從中得到什麼——的時刻。換句話說,就在這個時候,用戶認識到這個產品對他們來說為什麼不可或缺。這種不可或缺,讓用戶自動成為宣傳者和“自來水”,像身邊和周圍的推廣這塊產品。

產品讓用戶眼前一亮,成為不可或缺,才是“啊哈時刻”的關鍵。而從子彈短信的評論中來看,吐槽“雞肋”“用戶體驗不佳”的還是多數。甚至好評中,也只是不滿騰訊系在社交領域一家獨大的情況,支持這種像“恐龍”衝擊的創新力和可能性。至於這款App的便捷性能似乎成了次要的。

“啊哈時刻”現在沒到,但不代表未來不會到來。這樣的關鍵時刻,通常通過小步快跑的迭代和不斷更新迭代的方式獲得。

確實,在正式上線和藉助錘子科技羅永浩的知名度而被大量曝光後,子彈短信也在快速地小步快跑、不斷更新迭代中。就連作為投資人的羅永浩,也在微博上搜集意見,不斷反饋問題。

截止9月5日,從蘋果App Store中顯示的版本歷史記錄來看,共有9個版本,第一個版本為兩週前發佈的V0.3.7。

從上表中能看到,截止至9月5日下午,上線15天的子彈短信已經更新9次,更新的內容大部分為解決BUG、閃退現象、優化性能等問題。這些問題大多是用戶使用過程中,反饋的問題。比如,針對“涉黃”問題,在0.8.5版本中優化了舉報功能;海外用戶反饋無法註冊,於是在0.8.2版本中優化了這個問題。

從反饋和更新的內容和頻次來看,確實做到了小步快跑、快速迭代,未來也確實有等到“啊哈時刻”的可能性。

2.過早到來的全面推廣和大幅增長

而子彈短信的關鍵問題,不是現在還沒到的“啊哈時刻”,而是在真正的“啊哈時刻”沒到之前,過早展開迅猛的營銷,從而迎來的快速增長。

對,沒看錯,這裡的快速增長並不見得是一件值得慶祝的事。不宜過早展開增長攻勢,這是肖恩•埃利斯所著的《增長黑客》提到的一個重要原則。

不少網友表示,對子彈短信採取的動作是:下載、註冊、滿足好奇心,然後就沒有然後了。

從“AARRR”轉化漏洞模型來看,Acquisition(獲取用戶)、Activation(激發活躍)、Retention(提高留存)、Revenue(增加收入)、Referral(傳播推薦)這個五個環節中,子彈短信在用戶獲取和用戶激活方面數據比較令人驚豔,但是在留存和自傳播推薦上成為一個障礙點。

《增長黑客》中認為,“啊哈時刻”的重要意義在於,等待“啊哈時刻”的到來後,全面的推廣才會事半功倍。否則,在產品還未打磨好,定位還不明確、功能還未健全時,就急忙全面推出獲客,等同於在更多人面前暴露了問題,讓用戶的留存成為一個“天坑”。

從網上搜索到的相關信息來看,在今年5月,也就是子彈短信在正式上線之前,也進行過內測,相信也修改了不少問題才推出的。

或許是出於商業上的考慮,擔心被複制和拷貝,衍生一堆競爭對手。正式上線的第一天就讓子彈短信快速引爆,形成了上線3天登上iOS免費榜第一名;上線11天,總激活用戶數超過500萬的漂亮成績。

過早追求增長會產生兩個層面的機會成本:一是,將寶貴的時間和金錢浪費在錯誤的事情上,即推廣一個不受歡迎的產品;二是,當過早追求增長的時候,非但沒有把早期客戶轉化為忠實粉絲,反而會令他們失望,甚至使他們變成憤怒的批判者。

“病毒式的口碑傳播是一把雙刃劍,它可以幫助你實現增長騰飛,也可以令你灰飛煙滅。”這是《增長黑客》中的一句話,用在已有500萬用戶的子彈短信身上,似乎沒有多大的違和感。

小結

曾經作為一款移動端GIF製圖工具的快手,通過轉型和探索變成了短視頻領域的領隊者。子彈短信的語音轉換,確實讓人眼前一亮,但還沒有達到“不可或缺”。

或許通過沉澱累積和不斷的快速迭代,能和快手一樣找到屬於這顆子彈的位置。

9月5日01:39,網友在App Store中子彈短信下留言評價“就是想著一款能替代騰訊系軟件的通信平臺。”這樣觀點的五星評分留言,不是少數。

這顆有些著急的子彈或許一次擊不穿微信這隻大恐龍,但從裂縫中卻透露出不少人的渴望——渴望一款讓他們驚豔的、非騰訊系社交軟件,來刺激沉寂多年的社交領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