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總有人說“女孩子要富養,男孩子就該窮養”。

出發點是,男孩子應該培養堅毅、奮發的品質,可是很多家庭卻弄錯了方向。

一味的苛責男孩,對自己的兒子各種“窮”式培養,物質上面是做到“窮養”了,可心靈上的引導卻遠遠不夠。

“窮養”若是方法不對,只會培養出“心窮”的孩子,既不能提高智商和情商,還讓財商遠遠落後於時代。

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窮養”男孩,後果嚴重

一、對孩子過於嚴苛

這類家長對男孩的要求往往都十分嚴苛,只要孩子有一點錯誤,家長就開始“嚴厲打擊”。孩子很難找到歸屬感,逐漸產生一種厭惡情緒,讓家長的嚴厲管教適得其反。

二、缺乏有效的溝通

有些環境並不差的家庭,效仿一些成功人士的教育,對男孩實施“窮養”。

物質上做到了,而心靈的溝通卻沒有跟上。不讓孩子穿的過於奢華,想要鍛鍊孩子的獨立的能力,不讓孩子依靠家人,事事要他用自己的勞動去換取物質。這些想法都是美好的,可以理解的。

但是,家長缺少了與孩子交流感悟,沒把話說明白又或者孩子還太小,並無法體會到自己的父母想讓他這樣做的真正目的。孩子得不到良好的反饋,起不到“窮養”的教育效果。

並且容易讓孩子壓抑自己,也有可能在情緒積累中爆發,好心辦壞事。

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別讓精神的匱乏,禁錮孩子的眼界

物質上的匱乏是可以解決的,精神上的貧窮卻是極為頑固的。

孩子處於人生觀的塑形期,父母對物質、金錢的看法將對孩子產生巨大影響。

一個孩子的內心是否富足或貧瘠,並不完全取決於家境,也取決於家長對待金錢和生活的態度。

有些父母在對孩子金錢的教育上,要麼絕口不提“金錢”二字,彷彿是洪水猛獸,一觸碰它,就會吞噬掉孩子純潔的心靈;要麼想“窮養”男孩,事事都與金錢掛鉤,孩子提出一點點小小願望,也需要用勞動去換取,讓過小的孩子一直都生活在無盡的壓力之下。

這兩種情況都不可取。從一個極端走向另一個極端,卻同樣缺乏的是父母自己正確的金錢觀。

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好的教育不是哭窮,更不是無腦的“窮養”,而是通過適當的教育讓孩子明白勞動的意義和自我成就的價值。

1.提“錢”不嫌早

金錢是一個家庭中不可迴避、甚至非常重要的問題。父母和孩子談錢越早越好,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

從小就教孩子認會每個單位的貨幣,並且告知貨幣流通的意義。

2.正視金錢的意義

無論是有心還是無意,給孩子塑造的“沒錢”“不許用錢”氛圍,會讓孩子對金錢產生扭曲的觀念。

金錢對生活的影響如此之大,所以,我們更應該讓孩子知道,如何更好地獲得金錢,如何看待金錢,如何使用金錢。

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3.拋開物質限制

所謂“窮”和“富”這對反義詞。有時候體現的不僅僅是金錢方面。

眼界才是一個人的精神力量。就如同一夜暴富的人,一夜之間金錢上富足了,可精神上並不知道要如何才能讓金錢存在得更長久,更不可能懂得利用金錢來換取更多精神的財富。

而眼界更高的人,無論現在是否有錢,都不僅僅侷限在眼下荷包裡。他對事物的認知,是一種無形的資產,充實著他的精神層面,增加著他的自信和氣度。這份從容不宜的氣質,也總有一天能轉化成為持續賺錢的能力,這才是真正的“富人”。

更多成功人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家庭環境的教育。環境越好的家庭,父母眼界會更高,從一開始帶給孩子的認知和體驗就不同。

物質條件一般的家庭,往往被生活所累。雙眼被眼前的生活壓力迷惑了視野,又把這種體現延續帶給了下一代。

正因為如此,所以才要更清醒地認識這個問題的重要性。不要再沉浸在泥潭裡看不清當下所需,更不應該用自己的“心窮”去限制孩子的視野,更不能一味的用“窮養”去教育自己的孩子。

父母與其亂用“窮養”,不如教會孩子正確對待金錢,陪伴孩子,一起明白努力與收穫的關係。

父母自己正視金錢的作用,用自豪自信的方式的去努力換取金錢,並且在“金錢”二字之外,看到更多生活的真諦,才是孩子最好的榜樣。

關注【蔓德育兒】,做一個有“想法”的媽媽。

家有男孩不能“心窮”,誰說男孩要窮養誰養去,孩子眼界不能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