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前幾天去買衣服,逛到童裝玩具區的時候,我看見了一家三口,小男孩相中了一個電動恐龍,吵著鬧著要買,家長看了一下價格說:“別買了,家裡都有好多恐龍了!”孩子聽後馬上拿出了自己的看家本領--躺在地上開始大哭,剛開始媽媽礙於面子還好言相勸,可是孩子卻一直在刷新著媽媽的底線,到最後媽媽終於控制不了自己的脾氣了大聲喊到:“買什麼買!家裡有錢嗎?飯都吃不上了還要買玩具!”說著便大力拖拽著小男孩離開了。離開的一瞬間,我看見小男孩的臉通紅,驚訝的忘記了哭泣,一臉挫敗的表情,彷彿被整個世界拋棄了。

小男孩的表情一直在我腦海裡盤旋,即使已經過去很長時間了,我還是忘不了。他母親說話特別流利,一看就知道平時也經常說,生長在父母經常哭窮這樣環境下的孩子,我似乎可以預見到他的未來。

“哭窮”會給孩子帶來什麼樣的影響?

父母對孩子平時的思想灌輸很重要,很多父母會用“哭窮”的方法,讓孩子明白自己家的條件並沒有那麼優渥,但家長不知道,這樣對孩子的傷害真的很大。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1、極度缺乏自信,容易自閉

經常被父母哭窮的孩子,從小就知道自己和其他孩子不一樣,每當遇到什麼喜歡的東西時,腦海裡都會迴響起父母曾經說過的話,做起什麼事情都會覺得畏手畏腳。長大後他們就會非常缺乏自信,做什麼都不敢放開手腳,和別人建立社會關係的時候,也顯得不那麼坦然,嚴重的甚至不敢去主動和其他人溝通,因為他們會認為自己配不上對方,甚至會變得自閉。

2、會變成金錢至上的拜金主義者

我認識一個小女孩,她的媽媽對她管控很嚴格,她總是說孩子要窮養才行,所以她經常用很嚴厲的語氣告訴孩子家裡有多窮,而小女孩也是從最開始的似懂非懂到後來滿臉的憤慨和不甘。現如今,我們都已長大,院子裡其他小夥伴都有了自己的工作和家庭,只有這個女孩,她沒有上大學,現在和一個大款在一起,而這個大款也是有家室的。

我曾經勸過她,她微微一笑,滿不在乎地說:“那又能怎麼樣,我有錢。”想起她媽媽那幾句依然徘徊在我腦海裡的話,我居然不知道該對她說些什麼。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3、伴隨一生的虛榮心

一個人的格局跟他年幼時的成長環境是有所關聯的,如果他們幼時總是被人壓迫著,不敢提出要求,就會導致他們想要表現的慾望像是彈簧一樣,越壓制越強烈。這樣的人在成長起來以後,就會變得十分虛榮,像是為了填補幼年的虧欠,即使自己沒有能力,也要想盡一切辦法去滿足自己

4、影響社交,喜歡猜疑他人

當父母開始窮養自己家的孩子時,那個時候孩子雖然小,但是他們已經懂得很多了,看著別人孩子在父母面前那麼自在,他們就會變得特別自卑,甚至以後不敢和他人交流。因為他們很害怕,害怕別人會看不起自己,時間久了,這樣的孩子猜疑心就會很重,只要別人面色上有點異常,他們就會懷疑對方在講自己的壞話。

“哭窮”的家庭養出來的孩子,會給孩子帶來一生的陰影,即使孩子沒有表現不好也非常不自信,做什麼事情都畏首畏尾。可以教育好孩子的方法很多,為什麼父母會選擇“哭窮”這樣不討喜的策略呢?

父母“哭窮”的背後有什麼樣的訴求?

每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可以出人頭地,他們會用很多種方法去幹預孩子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方式,“哭窮”就是一種方法,那父母選擇這種方法的原因是什麼呢?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1、讓孩子節儉,不亂花錢

每個人的家庭條件都不相同,有的父母為了維持生計,使出了渾身解數,尤其是那些靠賣體力而生存的家庭,父母只是維持家裡的日常開銷就已經筋疲力盡了,他們的每一分錢都夾帶著辛勤的血汗。這樣的父母錢賺的不容易,所以更加的希望孩子可以珍惜這得來不易的一切,所以會不斷地告訴孩子家裡很窮,千萬不能亂花錢。

2、控制孩子的購買慾望

其實有的家庭並不是很窮,父母工作並不辛苦,工資水平不高卻也富足有餘。但是面對孩子日益增多的要求,父母便有點心疼自己的錢了,這時為了不讓孩子提出更多的要求,便謊稱家裡特別窮,沒有多餘的錢購買了。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3、不想讓孩子知道自己家裡有錢

還有一部分家長很奇怪,家裡條件應該算是很不錯了,但是卻無比信奉“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這樣的話,再加上看見其他富二代揮霍金錢不學好,父母就開始想辦法阻止孩子亂花錢。他們會對孩子“哭窮”,謊稱家庭條件非常不好,甚至連房子都是租來的,讓孩子充分掌握“一分錢都要掰成兩半花”這句真理。

教育孩子本意固然沒錯,但是一定要找對方法,否則只會事倍功半,甚至產生不可挽回的影響。

如何培養孩子良好的金錢觀念?

父母想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讓他們有一個健康的金錢觀念,其實並不一定要“哭窮”。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1、養成存錢的好習慣,學會理性消費

在花錢這種生活習慣的面前,父母首先就應該身體力行,自己不揮霍不浪費,避免無謂的消費,這樣孩子便會知道什麼事情是應該花錢的,而什麼事情是不必要的消費了。最好再培養孩子有存錢的習慣,讓孩子懂得未雨綢繆,無論是消費還是做事情,都要有規劃,有條理。

2、瞭解金錢的來源,懂得勞動者的辛苦

很多孩子並不瞭解金錢的來源,在他們心中,金錢可能就跟外面樹上的樹葉是一樣的,唯一不同的是,這個“樹葉”可以換來其它的東西。所以父母應該讓孩子瞭解金錢的來源是什麼,更要讓孩子知道,沒有什麼東西是可以不勞而獲的,所有你想要的一切都要付出相應的勞動。

李玫瑾教授就曾經說過,一定要讓孩子知道勞動者的辛苦,知道即使是一粒米,都不是憑空掉下來的,也只有這樣,孩子才會懂得什麼叫珍惜。

父母越哭窮,孩子越“心窮”,別讓你的“哭窮”毀了孩子

3、金錢並不能衡量一切

金錢的作用非常強大,雖然說一分錢就可以難倒英雄漢,但是卻並不代表有了金錢就可以得到一切。有很多東西比金錢要重要很多,比如友情、愛情、親情,這些都是要靠自己用心去經營的,金錢可以讓它們錦上添花,但是卻不能把它們買進自己的生活中。

孩子是國家的希望,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作用和價值,他們從小應該學會的事情,應該是努力奮鬥用自己的能力去改善生活,而不是什麼都依靠金錢。

父母則更不能用“哭窮”這樣的方法來教育孩子,這樣是治標不治本的,父母應該做的是,和自己的孩子開誠佈公地談心,讓他們知道父母的辛苦,以及金錢的真正含義,如果只是一味的強調家裡的窮苦,那麼孩子長大後必然會成為金錢的奴隸!

育兒問題貞媽教,家庭教育要學好,孩子健康身體棒,我是,幫你解決育兒小麻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