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作家路遥)

西方有位心理学大师说过一句话:“所有的艺术家天生都属于焦虑型人物。”纵观古今中外的文学艺术史,你会发现事实确实如此。梵高、毕加索、贝多芬、福克纳、海明威、普鲁斯特、劳伦斯、莱蒙托夫、瓦格拉、舒曼以及中国的徐迟、三毛、顾城、海子……所有这些似乎都表明:在天才的文学艺术家和精神疾病之间存在着某种不可忽视的联系。难怪,早在四百多年前,大学问家罗伯特·伯顿就说过:“所有的诗人都是疯子。”不仅是诗人,几乎所有的作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游走在天才与疯子之间。像荷花淀派掌门人孙犁先生一生患有抑郁症,但丝毫不影响他的伟大。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有人情世故。诚然,浪迹文坛的人何止你一个?不否认,有一部分作家是消耗透支过度,身体不行了,结果英年早逝。像路遥、红柯是也。

后人界定前人,前人影响后人。《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去逝时的实际年龄不会超过50岁,被誉之为 "初唐四杰"之首的王勃和英诗杰出作家济慈都是26岁英年早世。为文学而生,为文学而死。逝者仙去,逝者为大,诵读传承经典文字,是对逝者最好的尊重。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作家严歌苓)

 因为写作,严歌苓严重失眠。跟人聊天时,别人问:“你最近到底怎么了?”严歌苓一听,眼泪“哗”就下来了…最痛苦的时候,严歌苓患上了躁郁症,觉得整个世界都抛弃了自己。最后帮她撑过来的,还是小说。写作之于她,就是生命。她说:“要是不写作的话,那我生命中最精彩的部分就死了。”譬如海明威这样的“硬汉子”,再也写不出超越自我的作品,自杀,兴许是最高明的选择。

诚然,一个富于艺术修养的作家,尽管他的外在境遇未必良好,但他的精神生活一定会比别的人丰盈而充满活力。他永远不会枯窘,他永远不会真正的孤独和寂寞。莎士比亚、老子、庄子、曹雪芹永远与他们为伴,他会用贝多芬的耳朵、毕加索的眼睛去谛听和审视。于是,大千世界变得那么富丽堂皇,他自己也变得那么充实富有。平凡的人过得再得意再安逸也就是一个平淡的人生。而他,全部人生节奏被古往今来的艺术大师们充实过熏陶过。因此,他是汇集着人类全部尊严和骄傲活着的。他的一个小小的感受,很可能是穿越千年历史而来,而且还将穿越漫长的未来岁月。他往往童真未灭,真诚地用自己的身心,为越来越精明老道的人类社会维系住一个永恒的童话世界。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很早就喜欢上了孙犁和贾平凹的文风。很多个暑假《孙犁散文选》《贾平凹散文选》伴随我度过了那些溽暑难耐的夏天,从此以后,更多的关注他们的文字。平凹 说:“读书三年,寂寞精神。”鲁迅说:“人生得一知己足矣,斯世当同怀视之。”记得南怀瑾先生曾经说过,自己一生最大理想就是能教那么几个萌童来了此残生。钱钟书先生也说过:“所谓的学问就是荒郊野外,二三素心人的商谈之事。”“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屈原更是孤独的。茫茫世界,每个人都是一个孤独的自己。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贾平凹在他那幅《孤独地走向未来》的画里说: “尘世并不会轻易让一个人孤独的群居需要一种平衡,嫉妒而引发的绯谤、扼杀、羞辱、打击和迫害,你若不再脱颖,你将平凡。你若继续走,走,终于使众生无法赶超了,众生就会向你欢呼和崇拜,尊你是神圣。神圣是真正的孤独。”

 一年一部力作,贾平凹用他特有的勤奋与睿智诠释着文学与生命的内涵。因为,文学创作是贾老师的强项。值得庆贺的是,受贾老师的影响,商洛的文坛异常活跃热闹,商洛诗八家脱颖而出,后期新秀正在冲浪。新年伊始,贾老师的第 16部长篇小说《山本》荣耀登场 ,我们因为平凹骄傲和自豪。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作家贾平凹)

 贾平凹喜欢广泛涉猎古今中外的书,主张脚踏在地上,写出生活的鲜活状态。他说:“人人都说故乡好,我也这么说,无论什么时候什么地方说起商洛,我都是两眼放光......我是商洛的一棵草木、一块石头、一只鸟、一只兔,一个萝卜、一个红薯,是商洛的品种、是商洛制造。我已经无法摆脱商洛,如同无法不呼吸一样,如同羊不能没有膻味一样”。

 一门三苏传佳话,平凹父女谱新篇。贾老师在给女儿贾浅浅诗集《第一百个夜晚》首发式上的贺信里说:“我要说的是,既然一颗苗子长出来了,就迎风而长,能长多高就多高,不要太急于结穗,麦子只有半尺高结穗,那穗就成了蝇头。最后,我还要说:做好你的人,过好你的日子,然后你才是诗人。” 诗可以养人,不可以养家,安分过一般日子吧。贾老师说得真好,爱写诗的人一定都受益匪浅。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文如其人,字如其人,画如其人,这话放在贾老师家门口一点都不为过。贾老师是靠文字起家,琴棋书画爱好广泛,既能修身养性、养家糊口,又可业余赚点小费,一改文人墨客落魄的生存现状。市场经济么,正大光明收费,明码标价运作。虽屡遭业内人士不爽,但市场需求大,被需要是一种幸福。

中国书法家协会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书法兰亭奖评委,福建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朱以撒说:

“四年前,贾平凹出书画集让写一篇书画评论。像他这样没打基本功的人,凭着胆子,敢下笔,涂涂抹抹,谈不上多少技法储备,就写一篇《大精神与小技巧》。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一年又一年,贾平凹除了写书,又画了许多画,写了许多字,既送人也卖钱。量是大大地增长了,质还是停留在老地方。他总是按着自己的意趣行事,其余皆不顾及。这样的艺术品性,是应该向他表示祝贺,还是一声叹息?

在我发表题为《如是我观》的评论中,想不到结尾人人都说写得有趣,这个结尾是:“贾先生,再下把劲,就上去了!”

大师评大师,醇厚耐读。幽默,风趣,权威。

明末清初画家石涛说过,“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此语见真味也。呕血十斗,是谓技术诉求,“十年磨一剑”,“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皆有此意。而啮雪一团,则是精神上的跃升,是心灵的顿悟,是文化诉求。血红而雪白。呕血十斗,不如啮雪一团,是说呕血的生命只有臻达啮雪的诗意才是人生妙境。人是要在苦难中砥砺的。但人不能总在咀嚼回味苦难中生活。必要时,人要去啃啮那一团雪。要在雪的清远高明中,体味血红的悸动与温热。一如饮茶,回味是苦而后大受用。汉字是有灵性的,一直坚持手誉写汉字的贾平凹先生,这话用在字画价格一路狂飙的他身上再恰当不过的。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人人敬仰文字,文学依然神圣。陕西著名评论家史飞翔说,差不多每个人在年轻的时候,都做过作家梦、诗人梦,但能坚持的人很少,能凭此吃饭的人更是少之又少。曾经有人问我:文学有什么用?我说文学没有用,它既不能吃也不能喝,但是文学是你吃饱喝好之后的一种精神冲动。如果说《贾平凹散文》让我认识了贾平凹的“文”,那么何丹萌先生的《透视贾平凹》则让我走进贾平凹的精神世界,更进一步了解了贾平凹这个人。在我的心目中贾平凹是一棵参天大树。他对文学的态度和胸襟值得每一个从事文学创作的人去学习效仿。贾平凹说,世界需要他睁大眼睛。贾平凹说,他永远要用奥林匹克的精神去和文学拼争。试问,这是何等的气魄,这是何等的胸襟?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商洛日报副刊部主任鱼在洋写文章曾说过,“在商洛,谁都避不过贾平凹,如同谁也忍不住谈四皓。老贾的红薯蒸大了,给故乡添了个景点,给故乡人多了张自信的名片,咱也得像守护商洛蓝一样守护他的名字。后院安,天空蓝,空气老是省上第一,文学的商洛天天是百花争艳的美好春天。”“故乡文学也成了像核桃一样的特产,也真像一个供奉文学的大庙。有文学大神平凹笑笑坐着,领导着方向。大家都得好好修行。写作势头超过年青时平凹的陈仓近日在接受家乡报纸采访时说,故乡人五官长相,远看像土豆红苕,近看是牛头马面,还多能通神通鬼,这是天生的作家命。更重要的是有贾平凹等前辈,像灯塔一样在远方引着我们。所以,大家要在文学这座庙里,和睦相处,好好修行,不成佛,亦成僧,不成家,便成仁。”我等都是小人物,小作家,理当对大作家,对长篇小说心有善意,对文学常怀敬畏之心。文学是地上的光,是心中的那点善意,是人道主义的悲悯。我等凡夫俗子既然爱好文学,就得先敬畏文学,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要不别说成不了圣贤,成不了大家,连个好人也成不了。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秦岭最美是商洛,平凹是商洛乃至陕西文坛的魂。史飞翔认为贾平凹对于文学的贡献不在于他写出了多少作品,而在于他那种不断开拓创作题材、不断探索创作手法、不断深化创作境界、不断挖掘创作潜力的孜孜以求的文学的追求精神。这才是新时代所有文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素质。

  文字是有灵性的。文章可以扬名,字画足以富家。人生何求?得一平凹字画足矣!

 名乎,利乎,平凹早己带了个好头,陈仓跟上了,下面就看你的?

高鸿:遇见灵性的文字


高鸿,笔名人在雨中,男,陕西丹凤县人,中学教师。陕西省青年文学协会会员。有文字发表在《延河》《西部散文选刊》《商洛文化》等报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