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公司税将从35%调整到20%,这对世界各国会有什么影响?

以太创世链


美国减税后,相比于其他国家,美国将具有巨大的优势,会吸引全世界的公司进入美国,这会让其他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弱。

美国与某些国家相比相比,电力/天然气成本该国是美国的2倍以上。美国除开夏威夷的电价特别贵外(海岛地区没办法),其他州的电价都不贵,以德州为例,其电价折合人民币才2毛钱。

由于该国对电力、天然气直接定价的原因,企业用电用气用油价格居高不下。按国内每吨耗电450度、电价0.76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342元,折合55.16美元。美国设备自动化程度较高,单位用电量相应增加10%,每吨至500度,按照电价0.05美元/度计算,单位生产成本25美元,国内比美国高出1.2倍。

土地成本该国是美国的9倍,国内地价是美国地价的9倍,并且美国是永久性产权,我们是50年产权。例如,2000年浙江省慈溪市工业用地价格是18万元/亩,目前美国地价仅为2万美元/英亩,相当于2万元人民币/亩,如果按照现在许多县城工业用地100万元/亩算,是美国的50倍。

中国哪方面占优势呢?人工。说白了就是除了人便宜,什么都贵,换了谁都会把公司搬到美国,毕竟赚钱才是硬道理。

美国减税对欧洲和日本影响还小一些,因为他们以高端制造业为主,创新能力强,盈利能力强,也需要各自的国家提供人才,所以不会为了减税而搬迁。

最难受的是一些低端制造业国家,这里所说的低端是指单纯从事加工制造而不是创新,减税对他们有巨大的吸引力,企业搬迁后,会导致大量的员工失业。

美国减税,其他国家跟或者不跟,跟,很难受,因为政府收入减少,不跟,死路一条。


绿色落日


简单来说就是,带动在美投资,刺激美国经济,对欧洲影响较大,对新兴市场可能产生一定的影响,并可能开启全球减税的浪潮。

特朗普的减税方案,是在未来十年内减税1.4万亿美元,其中,企业税从35%降到20%。

减税,尤其是减企业税,益处显而易见,企业的税负降低,盈利预期上升,会提高made in USA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带动在美投资的增长,而投资的增长,意味着更多的就业岗位,而这是特朗普竞选时给予蓝领们的承诺。

之所以说减税对于欧洲的影响较大,主要是由于之前许多美国企业为了避税,纷纷将公司总部搬迁到美国以外(主要是搬到欧洲)。例如,通过并购交易,制药企业艾伯维将总部搬到了英国;工业设备生产商Terex搬到了芬兰;还有许多大企业虽然总部没有外迁,但在欧洲设立了重要工厂,并通过一系列复杂的关联交易,不将收入转回美国,我们熟知的苹果、谷歌、波音、辉瑞制药、IBM等公司都是这样干的。

而特朗普的减税方案出台后,首先是企业税大幅降低,其次是征税原则从属人(对美国企业在全球的收入征税,其中外国收入可以抵免)变为属地(仅对在美国的收入征税),简化了税制。可以预见,今后不仅外迁的美国企业会减少,已经搬出去的企业也有不少应该会搬回来,欧洲将受到严重的冲击。

对于亚洲来说,受到的影响主要在于成本优势的降低。众所周知,相对于美国本土,在亚洲(主要是中国、东南亚)设厂最主要优势就是更低的原材料和人力成本,而美国减税之后,亚洲的这一优势受到了削弱,资本也许将会更加青睐技术成熟、制度完善、员工素质较高的美国本土。但由于亚洲制造业相对低端,集中了较多的劳动力密集型行业,与美国本土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差异化竞争,受到的冲击会比欧洲小一点。

为了应对美国减税带来的影响,与美国形成同质化竞争的经济体(欧洲、日本等),未来可能也会开启减税程序。

另外一点,美国当前的财政赤字已经很高,并且减税提升了美国经济的竞争力,可以预见未来会是强势美元的时代,也就是说美国已经不能再通过QE刺激,通过持续扩大赤字来维系政府的运作了,因此能否通过税改来扩大税源,削减赤字,将成为此次税改成败的关键所在。


冷炎


这个影响就大了。

第一个影响,产业资金流向美国,美国高端制造业再次大发展。

美国本身就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但因为美国人工工资高,税率不低,所以美国中低端制造业没有利润,大量的中低端制造业全部迁移出美国。

在减税之后,一些中端制造业必然会回流美国。要知道,现在在全球范围内,一般制造业企业的利润,也就在10%以下,中国传统制造业的平均利润,更是在5%以下。税收从35%调整到20%,对于中端制造业有极大的吸引。

而在高端制造业,美国本身就具备竞争优势,因为全球领先的科技,大多是从美国率先研发出来,并开始产业化。在税收优惠之后,进一步加强烈美国在高端制造业上全球竞争力。

其他国家,要么跟进减税,要么企业开始加大向美国投资的步伐。

第二个影响是,进一步增长美国科技领先。

美国本身就是全球科技发源地之一。在减税之后,直接增加了企业利润,这样美国企业会有更多多资金,投入科技研发。这样可以让美国企业,在科技创新上,进一步加强领先幅度,极大提高美国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以及可持续发展。

第三,吸引大量高端人才进入美国。

现在国际经济竞争,更多的是在高端人才方面的争夺,他们的创新、创业能力,一直是推动经济进步的重要力量。

美国减税,可以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次啊,进入美国创业创新,从而掀起一股新的创业创新浪潮。因为美国本身在资本层面,就对国际创新创业有极大的优势,再加上税收优势,美国将进一步将加固这种优势,为未来经济进步带来巨大助力。

在这些影响产生之后,美国税基急剧增加,企业规模、效益持续提高,这样又给美国财政收入带来新的增长。这样,减税带来的财政损失是短期的,而税基扩张带来的益处是长远的。

最终,其他国家要么加入减税队伍,要么眼睁睁看着美国进一步扩大对其他国家的竞争优势。

最后,如果其他国家也减税,那么世界经济将会进入一个新的繁荣期。因为减税可以让企业效益提高,可以让居民收入增加,最终促进社会消费提高,从而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推动世界经济更快更好地发展。


波士财经


今日,美国参院发起的税改方案以51:49在本院通过。此前,众院版本税改也已在众院“通关”,虽然两院版本的税改方案不尽相同,但均赞同将公司税从35%降至20%,低于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若最终实现,对全球产生多重影响:

一是全球产业资本向美流动。减税将促使美国跨国公司的海外资本转回国内,也将吸引其他国家企业对美国直接投资。减税意味着直接削减企业的经营成本,美国营商环境必然变得更有吸引力。大量实业资本流向美国,将削弱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增长动力。

二是或引发全球竞争性减税。为应对美国大幅减税,其他国家必然会纷纷效仿,全球或迎来一轮减税大战。从中短期看,这将直接导致各国政府税源减少、财政压力大增。对于一些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发生债务危机风险上升。

三是国际金融环境或仍宽松。从美国推动税改的整体方案看,两院通过的未来10年1.5万亿减税空间远远不够,大幅削减公司税将加剧美国债务压力。当前美国联邦债务规模20.5万亿美元,占GDP的110%。减税会令美国债务问题雪上加霜。将迫使美联储放缓加息和货币政策正常化步伐,美国与世界各国的利率差收窄或相对稳定,有利于国际金融环境处于较温和的宽松水平。

四是他国企业中长期竞争压力增大。大量实业资本回流美国,有利于实现特朗普政府重振制造业、提升传统就业等目标,或可有效缓解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空心化”困局。税改的更直接影响是,或可改变甚至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世界各国、尤其是新兴市场的产业竞争力将面临潜在的挑战。


经韬


美国公司税从35%降至20%,说明美国政府降税幅度真是够大,而单是美国这一降税举措,就会扰乱全球各国经济运行,特别是新兴经济体国家,这么做既可以提振美国经济,加快美国经济复苏步伐,又可以给新兴经济体剪羊毛,真可谓一举两得之功效也。

第一,美国大幅下调公司税,可以把其他新兴经济体逼到墙角,你到底是跟着一起降,还是不愿意降?如果跟着美国一起大幅降税,则很多国家政府会财政赤字高悬,入不敷出,但是若是不跟美国一起降税,那么会有更多全球的知名企业跑到美国本土上开办公司。这样一来,对美国有利,对其他各国不利也。

第二,现在美国很多大企业在海外都有投资,每年都会产生极为可观的利润,如果美国政府继续给海外企业大幅降税,那么这些企业多半愿意把资金汇回美国本土,进行扩大投资,而美国政府若是大幅降低税率,那美国在海外的企业发现汇款回去的成本比原来小多了。届时就会有更多的企业会将资金汇回美国本土,这样既可以助推资金回流美国的速度,又可以增加就业岗位,减少美国人的失业率。

第三,可以缩短美国与中国生产商品成本,让中国输美产品在价格失缺乏太大的优势。本来在美国生产的商品与中国等新兴经济体国家相比,要贵得多,这主要是人工成本是我们的好几倍,但是如果美国政府一下子把税负给降下来,而中国若是今年没有同步减税,那么中国等新兴经济体与美国的成本差距就会继续缩小,甚至于很接近,这样有利于美国的“制造业再回归”计划。

第四,美国政府通过减税,可使得更多的资金流向美国本土投资,这样对于新兴经济体来说是一场灾难,因为2009年美国实行了量化宽松政策(QE),试图通过开动印钞机来振兴美国经济,而印出来的大量资金很大一部分流向新兴经济体国家,于是现在各新兴经济体国家的资产泡沫非常严重。如果现在美国政府又是减税、又是加息和缩表,那留在新兴经济这边的资金要回流美国本土,届时新兴经济体国家资产泡沫有破裂的风险。

本文由平说财经(微信ID:bzzcaijing)供稿


不执著财经


首席投资官评论员王天天:


美国实行减税政策最直接的影响就是导致全球的资本向美国流入,曾经由于高税的产业也将再次回到美国,一些美国跨国公司海味资本也将转回国内,美国作为世界经济中心,如今又有降低公司税这一巨大吸引力,必将导致大量实业流向美国,还能为美国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但也会在一定程度上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形成一定的竞争,给他们造成压力


改变或重塑全球产业链布局,大量实业资本回流美国,有利于实现特朗普政府重振制造业、提升传统就业等目标,或可有效缓解美国长期以来的产业“空心化”困局。外国对美国的投资增加了,配合美联储的加息政策,必定会加速美元的回流,招商引资货后,公司总部设在美国,美元的收益可以直接流入美国,并且加速美国在金融市场上的融资。


美国作为超级大国必然有引领作用,可能会引发全球的效仿,国家纷纷进行减税,但从中短期看来,将会导致政府财政资源减少,增大政府的压力。对于一些政府债务水平较高的国家来说,也有很大的债务风险。


首席投资官


2017年末,随着美国通过30多年来最大减税计划,其外溢影响将在今年陆续显现。

有分析认为,此次税改最大影响将是美国企业所得税大幅降低,以及美国征税体制改变。具体来说,一方面,美国企业所得税从35%大幅降至20%。对跨国企业目前为避税而囤积在海外的2.6万亿美元利润,只需一次性缴纳14%便可合法汇回美国。

另一方面,美国将目前的全球征税体制转变为属地征税体制,对海外子公司股息所得税予以豁免。不过与此同时,此次税改针对跨国企业新增了20%的“执行税”。有舆论推测,这样做的目的在于,限制这些企业通过和美国以外分支机构的内部交易来避税。这样一来,通过这一新税种,国际产业链可能将受到冲击,进而达到阻止跨国企业将产业转移出美国的目的。

在全球化时代,税收问题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国家的内政问题,而是需要进行国际合作的“多边问题”。鉴于此,对西方发达国家而言,美国减税,尤其是对企业减税,可能将加剧全球的竞争性减税。

去年底,多位德国经济学家和商界领袖就表示,美国税改法案将对德国的投资和就业构成威胁,鉴于此,他们呼吁对德国税制进行改革。

新兴经济体则表达了对美国这一政策可能造成的本国资本外流、引资难度增大等潜在溢出效应的担忧。不过,中国在应对美国减税计划外溢影响方面很有信心。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高峰曾回应说,企业投资决策将考虑综合因素,税收政策只是其中一方面。考虑到中国经济稳定性、市场潜力巨大,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将继续成为吸引外资的热土。


参考消息


特朗普减税的目的,给资本以共识与方向

钱会流向收益率高的地区,中国已经成为低收益率地区。但资本向哪里撤退?并没有共识!特朗普减税方案是希望给资本一个共识(和一致性方向)。

资金向右流动,主导权在房子——地产泡沫。

资金向左流动,主导权在现金——现金为王。

其逻辑与1991年的日本地产泡沫一致。

至于其他经济体都是赔太子读书,真正挑战美国霸主地位的只有中国。

中国经济,危急存亡之秋。


高金波


美国公司税将从35%调整到20%,这对世界各国会有什么影响?这个影响当然是很大的了,下面我简单给大家说一下,对世界各国的影响,希望对大家的股市投资有所帮助。

美国“税改”法案,历史回顾:2017年12月3日

特朗普税改法案是在美国当地时间周六凌晨两点,获得了参议院通过!投票比例为51:49。看得出来,议员们是在经历了漫长而激烈的辩论后,才通过了该法案。
根据最新的美国税改法案,美国的企业所得税将从35%下调至20%,同时个人所得税也会有不同档级的下调。预计特朗普会在2017年底之前正式签署批准税改立法。

美国“减税”法案的实施,对全球经济的影响: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作为全球资本市场的核心腹地,如此重大的税改政策,必将对全球经济和资本市场造成深远影响。

早在税改法案刚提出之时,德国法国就纷纷发表声明声称:“此举将对本国企业造成严重冲击,德、法无法接受特朗普这么大规模的减税”。

在特朗普减税计划正式得到立法通过并落地后,全球主要经济体,都将不可避免地跟进,有望形成一轮全球减税浪潮。

原因很简单,美国市场的税负降低,如果其他国家不变,逐利的资本自然会选择成本更低的市场进行投资,其他国家就会面临资本流失,投资降低,进而就业面临压力的问题。

事实上,在特朗普推出税改计划后,一些国家已经开始推出自己的减税计划来应对:

英国首相发言人表示,本届内阁已宣称,至 2020 年将企业税下调至 17%。在印度,莫迪政府推出了针对个人和中小企业的减税计划和税种减并改革。而中国则一直在降低企业的各种中间‘费用’,减少企业的经营成本。

美国“减税”法案的实施对中国的影响:

主要有四点影响。

第一,刺激在华的美国资本回流。

由于更低的税负环境,更透明的政商关系,以及对冲人民币贬值的影响,在中国的美国资本,将更有动力撤离中国,尤其是在特朗普税改法案里对海外利润回流的税收框架的改变,会更进一步刺激美国公司的撤离。

美国资本的撤离,一方面会降低就业和居民收入,但另一方面也给中国本土企业以新的发展机会。

事实上,在大量外资进入中国市场之后,不少本土企业因为管理、技术落后的原因,不得不面临亏损甚至破产的问题。

比如中国的机床行业,就在外资巨头(马扎克、西门子、哈斯等)的竞争下亏损累累,一批本土企业最终破产倒闭。

外资的撤离,会给这些本土企业重新发展的机会。但没有了‘鲶鱼效应’,行业如何实现迭代升级,又将是经济面临的新的问题。

如果全球减税浪潮真的形成,那么除了美国企业,其他外资企业撤离中国的可能性也将增加,如果中国的税费体系继续错综复杂,税负总量居高不下的话。

第二,资本外流的压力。

资本外流的压力,除了外资企业的利润回流和投资撤离之外,还表现为金融市场资本外流的压力。

尽管中国自去年以来,实施了史无前例的严格的资本管制措施,但这一措施在国内经济的两大问题(房地产库存和产能过剩)解决之后,将会逐渐回归正常。放松资本管制,是人民币国际化,一带一路以及中国扮演负责任大国角色的必然要求。

随着减税计划的实施,美国经济将获得消费和投资增长的强劲支撑,其经济表现很可能会在全球范围内一奇绝尘。届时其资产价格的表现,也可能在经济基本面的支撑下,优于中国市场。

资本追求更高更确定的收益,自然会有动力流入美国。

第三,人民币重回贬值通道。

今年初以来,人民币从6.9的水平一路高歌猛进,升值反弹至6.4的高点,又重新进入下降通道,贬值到最新的6.6.

在特朗普税改落地后,叠加美联储持续的加息和缩表,我认为人民币的贬值压力,远未释放。未来的一段时间,人民币将重回贬值通道,未来一年之内,有相当可能继续回到7附近。

今年以来,人民币的反弹,很大的原因是美元指数的持续疲软。

而美元的走弱,又是因为金融市场从此前亢奋的‘特朗普交易’掉头到另一个极端,即对特朗普政府极度失望,任何特朗普的负面新闻,都可以成为美元走弱的理由。事实上,我认为市场对这样负面的风险(downside),有交易过度的可能。

如今特朗普税改法案获得通过,金融市场对美元的定价,可能会有一波纠偏式的反弹。结合美联储的加息和缩表,以及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持续走强,形成一波长期的美元强势表现。

强势美元,叠加资本外流的压力,对人民币来说,就构成了双重的贬值压力。

第四,中国的资产价格泡沫可能被动萎缩。

众所周知,这里的资产价格泡沫,指的是房价。

在‘冻楼’的行政干预与严格的资本管制下,资产价格的破裂,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是随着美国经济三大组合拳的持续施压,中国资产价格泡沫,将持续承受被动萎缩的压力。

这三大组合拳即是:加息+缩表+减税。

逻辑简单而清晰:

美国未来持续的加息会继续拉大中国两国的利差,这在利率平价的底层规律下,会对人民币形成中期的贬值压力。

中国为了维持相对均衡的利差水平,不得不在某个时点(可能在本月或明年上半年)被动加息(尽管中国央行的自主性在增加,但还远远未到可以脱离美联储独立制定货币政策的地步),而(持续)加息往往是刺破资产价格泡沫最有力也是最根本的工具,效果相当于釜底抽薪。

缩表其实和加息的效果类似。简单来说,就是美联储收回市场上过多的美元,这会对美元形成支撑。强势美元会让人民币形成压力,中国央行要保持汇率稳定,必须同样‘缩表’,收回市场过多的人民币。

只是在中国的缩表,更多地表现为商业银行系统的去杠杆,而商业银行去杠杆,最直接的影响,便是房地产的去杠杆。

而减税的逻辑,则是通过降低美国企业和居民的负担刺激投资和消费来刺激经济增长,进而引导全球资本流入美国,进而也会对人民币资产形成下行的压力。

最近问答点赞好少啊,虽然行情不好,但还是希望多多帮忙点赞哦,谢谢!看完点赞,腰缠万贯,感谢关注!


牛哥说投资


这个问题提出到现在大概都半年多时间了,今天又有人邀请讨论这个问题,我也感觉恭敬不如从命,还是谈谈这个问题吧!


根据美国本次通过的税改法案,美国企业税率由35%下降到20%。而且特朗普还希望下降到15%。特朗普是商人出身,知道一个国家税负下降对于振兴国家企业的意义。但是不论那个国家的财政收入一定,如果没有其他的收入,那么通过减税的财政亏空如何负担呢?就是降到20%,也是以微弱多数通过。(51:49)。如果按照特朗普15%的做法美国财政收入锐减一半多,美国政府如何运作?

但是美国减税,符合美国企业的愿望,能够刺激美国大企业回归本土,毕竟生产成本降低很多。所以世界各国必须跟进。

如果美国减税以后,美国就形成了水手低洼状态,周边各国的投资都会选择美国。因为其他地区国家例如欧盟,日本,韩国,加拿大,墨西哥巴西,澳大利亚必须也减税,方能留住一些企业跑路。

但是人们也不要惊慌,毕竟构成企业生产成本的因素很多,税收只是其中的一项。一般来说,产品价格=固定资产投资+产品构成的成本本+税收+人工成本+企业利润。其他方面不说,单就美国企业工人的工资,人工费也降不下来。许多产品的价格就不能在国际市场上有竞争力,美国的产品价格高的离奇,唯一有竞争力的是美国产品的科技力量。



世界各国必须依据实际减税,减轻企业负担也是发展经济的必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