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資產是指一種資源,即任何公司、機構和個人擁有的任何具有商業或交換價值的東西。如流動資產、固定資產、有形資產、無形資產、不動產等。

按照1988年人們所擁有資產類別的可能性,我們假設居民當時擁有的是流動資產或不動產(當年居民保存資產的渠道更少,股票,基金,外匯,國外投資少之又少)。

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一:流動資產

這裡的流動資產主要指現金,1988年的M2是1.00996萬億,而三十年後的今天M2是177.02萬億,期間社會總貨幣增長175.27倍。

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我們1988年大概有11.1億人口,2018年為13.9億(統計局數據),增加了25.22%。

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如果想要擁有當年萬元戶同樣的社會地位(即萬元戶/總人口的佔比),那麼現在需要擁有的現金是139.97(175.27/1.2522)萬元。

也就是說現在的139.97萬元身價才剛剛夠當年萬元戶的門檻,千萬身價也處於當年萬元戶的行列。

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二:不動產

在新中國成立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我國的城鎮住房制度主要實行公房和單位建房實物分配。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居民城鎮化住房需求的日益增長,這種分配製度顯然捉襟見肘,對於一些進入城市,但不符合分配條件的人來說,只能是望房興嘆。

於是在1978年9月中央召開的城市住房建設會議上,我們提出了房改,從此拉開了住宅商品化的序幕,緊接著1979年,上海市便響應政策,上海中華企業公司就向市場推出了20套商品住宅。

進入到1988年的時候,當時的國務院房改領導小組還印發了《關於在全國城鎮分期分批推行住房制度改革的實施方案》,一方面肯定了前期試點城市的成功,另一方面正式向全國推廣。

這也就是說,在1988年的時候,居民已經具備擁有不動產資產的可能性,按照國家統計局2013年公佈的《1987年以來的國內商品房平均價格及上漲情況概覽》顯示,1988年的房屋均價在510元/平左右。

我們截取當年一線城市的房價作為對比,北京當時的房屋均價為1600-1900元/平,深圳新竣工的東曉花園售價1600元/平,上海顯示每平米最高價已達2300元/平。

2018年的資產需要達到多少,才能相當於30年前的萬元戶?

為什麼是一線而不是全國均價呢?主要是當時能建商品房的區域基本都是各個城市非常核心的地段。這就好像股市一樣,你不能拿交易所剛成立時上市的中農工建來對標現在的大盤平均指數。

截止2018年6月,北京房屋均價64051元/平方米,上海房屋均價52319元/平方米,深圳房屋均價55992元/平方米(數據為當月出售的存量住宅均價的算術平均值),綜合均價為57604元/平方米,我們預估1988年一線城市房屋均價為1700元/平,那麼這30年來房價上漲33.88倍。

如果當年的萬元戶,全部的資產都是不動產,那麼現在這筆資產就約等於當年現金的33.88倍。1萬是萬元戶,9萬也是萬戶,當年的1萬相當於現金33.88萬,一個在溫飽線上掙扎的普通家庭。當年的9萬相當於現金304萬,已經可以蝸居在一線的老小區等待拆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