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压药为啥吃着吃着就“失灵”了?7种原因需留意!

相信对于很多人来说,降压药物并不陌生,甚至有一些患者是需要长期服用降压药来控制高血压的。在我国的高血压患者当中,需要使用降压药物的患者占25%,但据数据统计显示,只有6%的患者能够把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成人正常收缩压为90mmHg-140mmHg,舒张压为60mmHg-90mmHg),为什么人数不到四分之一呢?

究其原因,这当中隐藏了很多我们不知道的小秘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揭开降压药物“失灵”的真相。

降压药为啥吃着吃着就“失灵”了?7种原因需留意!

1患者病情复杂

高压血患者大多数是上了年纪的人,他们有可能由于某些原因,属于尚未被诊断出来的继发性高血压患者,或者是高血压长期未能得到有效的控制,从而出现了一定数量的并发症,导致“一体多病”的情况。如果是这类患者,选择降压药物的时候就必须把这些因素也考虑进去,否则很大可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

2药物之间的互相干扰

当高血压患者合并风湿或者是呼吸系统疾病时,往往会使用到布洛芬、吲哚美辛、尼美舒利、麻黄碱、伪麻黄碱等一些药物,这些药物都会对降压药物的疗效造成一定的影响,从而引起血压波动。

降压药为啥吃着吃着就“失灵”了?7种原因需留意!

高血压患者在服用降压药物时,如果要同时服用以上药物时,应尽量咨询药师或医生的意见,以免出现毒副作用。

3盐的摄入量过多

在服用降血压药期间,许多患者认为只要服用了药物,其他方面就可以放任不管,只靠服用药物就能解决血压的问题。

其实高血压并不是一个因素作用的结果,而是很多个因素综合而成的,如果过量摄入盐份,也会使体内的血容量增加,加重血管的负担,还会降低降压药物的疗效。

尤其是正在服用卡托普利、福辛普利、贝那普利等血管紧张素酶抑制剂的患者,影响更为明显。因此在服用以上控制血压药物的患者,应当尽量选择清淡的饮食。

降压药为啥吃着吃着就“失灵”了?7种原因需留意!

4年龄之间的差异

不同年龄的人对药物的反应会有一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因为肝脏P450酶系的活性差异。例如:老年人对利尿剂的敏感性较年轻人强,而对β-受体阻断剂(如普奈洛尔、阿替洛尔)的耐受性差。

因此对于老年患者,选择利尿剂则是效果比较好的。而对于年轻患者,则可选择使用β-受体阻断剂类药物。

5不良生活习惯

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对血压的影响是非常明显的,若连续吸烟,升压的效果远远超过药物所引起的降压效果,最终导致的结果不仅仅是降压药物的“失灵”,甚至是血压不降反升,达不到预期的治疗效果。

而如果一日三餐都与酒为伴,酒精的作用会加重血管硬化,降低血管的弹性,同时也会诱导肝脏P450酶系加速药物的代谢,降低药物的作用。

6食物对降压药的干扰

有些药物需在饭前服用,否则会影响药物的吸收,延迟药物发挥的时间,甚至还会破坏药物的结构,使药物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如常见降压药物卡托普利就要在空腹服用,吸收率能达到60%-70%,而饭后服用吸收率则只能达到30%-40%,相比之下药物的吸收率降低了50%,也就有可能达不到预期的降压效果。

降压药为啥吃着吃着就“失灵”了?7种原因需留意!

7用药不当

目前使用的降压药有六大类,但这些降压药并不是对每一个患者都能产生显著的降压作用,如果用药不当,甚至会对身体造成伤害。

有一部分患者喜欢自己去药店购买降压药物,总以为只要吃了降压药,就肯定能把自己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但实际上,如果不知道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就盲目地使用降压药物,有时候对身体健康还有害处。

还有一部分患者认为经常服用降压药物会对身体产生一定的副作用,或者会对药物产生依赖性,所以会自行减药或断药。其实,这两种做法都是有一定危险性的,用药不当有时候反而会使病情向更坏的方向发展,因此应该在医生或药师的指导下合理、正确、足量地去使用降压药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