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家另類公司的新零售祕籍:如何激發20000名導購的戰鬥力

文 / 杜博奇

這是一家與眾不同的傳統企業,在很多方面顛覆了傳統企業管理的認知。

它有20000名導購,不會因為業績不好開除任何一名員工,卻會因為打架、賭博解除勞動合同,就算是一把手的親屬也絕不姑息。

它的員工平均年齡26.5週歲,每個月都給員工調一次薪水。管理層有50%的把握就敢任命年輕人,今天很多90後成為事業部老總。

一家另類公司的新零售秘籍:如何激發20000名導購的戰鬥力

它把一部分閒置土地免費提供給周邊農民種菜,而不是開發房地產。別人笑他們傻乎乎,他們卻說,吃到農民送來的蔬菜就很開心。

雖然從事的是笨重的傳統制造業,它卻在2017年雙十一當天奪下天貓類目第一名,在所有品類中位居第11名。

這家公司就是TATA木門,中國居室門行業的“隱形冠軍”,成立19年來,累計向175萬中國家庭銷售了645萬扇木門,今天它在全國1000多個城市設有2000多家門店,一年銷售額約為六七十億。

草根公司的千億夢想

六七十億隻是一個小目標?

TATA說:“希望把營業收入做到千億級別”。

木門這個行業,屬於冷門的低頻需求,只有在裝修的時候才能想到,卻具有廣闊空間。一戶家庭通常購買7扇門,比空調的採購率都要高。TATA的定位是做木門行業的格力,“如果每個格力用戶家庭都使用TATA木門,營收破千億就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然而,在很多同行看來這是痴人說夢。

很長時間內,TATA木門在業內被貼上了兩個標籤,一個是草根公司,一個是鼠標公司。

草根公司是指白手起家、從無到有的過程。1999年,三個北漂青年帶領五名工人,籌集10萬塊錢創立TATA。有一次,創始人吳晨曦為了省錢,買站票回北京,結果路上鞋子被偷,赤腳走回公司。

一家另類公司的新零售秘籍:如何激發20000名導購的戰鬥力

所謂鼠標公司,是指它的互聯網基因。2003年非典期間,TATA推出網絡採集模式,利用互聯網採集顧客需求,並推出團購形式。

創始人吳晨曦對互聯網思維的解讀是:“簡單、快、從客戶角度思考。”

TATA木門2011年開出天貓旗艦店,是第一批入駐天貓的家居品牌。2017年雙十一,TATA天貓營業額6.19億,同比增長110.69%,在建材、定製、裝修三大品類均第一。

吳晨曦把TATA的終端銷售定義為O店,“不管線上到線下,還是線下到線上,都是O2O”。今年TATA專門成立了新零售部門,還在與阿里巴巴合作進行門店改造,即將開出“天貓智慧門店”。

員工第一:口號還是本事?

當下,很多公司都在開闢新零售業務,面對一系列問題:組織如何架構,找不到合適的人才,怎麼制定KPI,如何與其他部門協同?

TATA看來,這些都是表象,問題的關鍵是如何處理好“人”這個核心要素。

TATA的答案是:“員工第一,客戶第二,業績第三。其他依次向後排。”因為員工只有在成就自己的前提下才會努力成就客戶。

2007年,創始人吳晨曦辭去TATA總經理時,提出五條核心原則。

第一,員工第一。

第二,專注木門。

第三,輕資產擴張。

第四,互聯網思維。

第五,唯美主義。

當時,他對繼任者說,“只要保證這五條,其他的變革都可以。”

2016年,吳晨曦把董事長職位也辭掉了,他對繼任者的建議還是這五條。

員工第一說說容易,如何把它落到實處,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

2018年4月27日,淘寶大學主辦、天下網商承辦的《新零售人才發展聯盟第五期研討會》上,TATA木門人力資源總監、TATA學院院長劉威分享了組織文化推動企業發展的經驗,揭開了這家另類公司的管理真相。

一家另類公司的新零售秘籍:如何激發20000名導購的戰鬥力

TATA一般很少聊使命、價值觀和願景,我們的核心文化總結成八條,叫TATA八則,是公司最核心最本質的東西,一共只有八條。

一家另類公司的新零售秘籍:如何激發20000名導購的戰鬥力

一、業務專注

TATA是一個非常簡單的公司,唯一的理想是把門做到極致,把產品做到極致,服務千家萬戶。

TATA是一個比較專注的企業,從公司成立之初到現在不做任何領域的投資。公司總部地處北京,有一些土地資源,有一些土地產權歸公司所有。好多人講說你們公司在那還有不少地,這個地為什麼你們不能規劃自己蓋個樓,哪怕投資地產也可以,或者做一個商業出租怎麼樣都可以。

我們說不做。為什麼不做?其實公司真正討論過這件事情。

現在公司現有的土地是夠用的,不需要再擴建辦公樓,這個地如果做開發,一定會產生兩種結果,要麼盈利賺錢,要麼虧損。我們發現,失敗了在我們承受範圍內,賺錢了我們發現不在我們承受範圍之內。

為什麼這樣講?因為發現土地賺了大量的錢,跟門沒有關係,跟我們成立這家公司,跟初心沒有關係。

賠錢我們能承受,賺錢不能承受。於是這個地就荒在那不碰。後來覺得荒也實在可惜,把那一片地給到就近這些村民,村民可以隨便種菜,不收任何一分錢租金,很多村民用車拉著一些自己種的蔬菜拉到公司的食堂。好多人說那你們是不是傻,我們覺得很開心很幸福。

門是我們的初心,門是我們的本質,門賺的每一分錢是我們該賺,做地產投資其他的東西跟我們沒有太大的關係。

二、考核機制和用人底線

TATA對人的評估上80%都是基於文化,因為對人才的判斷不看業績結果,但是看這三條,這三條是人才優秀與否的核心標準。

1、接受任何人的不完美,也接受團隊的不完美。這個人這個團隊是不是通過自己的努力走在通往完美的路上更重要。所以看過程不看結果。

2、這個人能不能站到別人角度上去全力以赴。人力資源能不能站到營銷的角度,站到生產的角度,站到服務的角度去全力以赴,每一個員工能不能站到客戶的角度上去全力以赴。所有人都站到別人的角度上去思考,去全力以赴,這家公司一定有未來。

3、聰慧警捷,勤確謙抑。這是王陽明在《勤學》裡說的一句話。一個員工如果很聰明,並且做事很警捷,很機靈,並且做事很高效快速,這個員工還蠻不錯,但是我們不認為這樣的員工就一定優秀。我們認為一個員工是否優秀,比聰慧警捷更重要的有沒有做到勤確謙抑,勤是勤奮,確是堅定,謙是謙虛,抑是能剋制自己內心的慾望。如果一個員工能夠做到這一點,這個員工一定是有未來的。

TATA文化考評佔的比例更高,如果把它量化出來,幾乎80%是靠文化考評。在TATA不會因為業績不好開除任何一個員工。

當然三條底線不能觸碰:

第一條底線,在TATA不允許打架,只要打架是被開除的。

我們公司最早因為打架而開除的一批員工,就包括董事長、總經理的一些親屬。

之後我們做了一個決策,TATA董事長、總經理或者是董事會直系親屬不允許在公司任職,規定完第二天從公司必須全線退出,可能只是一個會計、財務、或者行政也不可以,一直延續到現在。

第二條紅線是不允許賭博。我們傳統傢俱建材類企業,很多都是從農村出來務工的人,大家聚在一起很容易打牌。員工如果賭博直接解除勞動合同。甚至渠道的經銷體系,如果經銷商賭博也會直接取消代理權,不管你目前操作的市場規模體量有多大。

第三條紅線不允許貪汙行賄受賄。

沒有違反這三條、不破壞核心價值觀的情況下,TATA沒有開除人的文化。如果你做得不好,我們會通過努力通過培訓來加強,培訓不行再轉崗,轉崗不行再轉崗,一直轉到你自己說那我要放棄了。公司我們不會主動放棄任何一個員工。業績哪怕做到倒數第一名。

三、人才提拔制度

我們公司總部的平均年齡26.5到27.5歲,年輕人沒有太多社會閱歷怎麼辦?

火線入黨。什麼意思?今天重用敢於揹著炸藥包衝上去的人,而且拿到結果的人,做的還不錯,然後又符合公司文化。公司人力資源衡量一個人,當有五成把握的時候把這人推上去,讓他大膽去做。

師傅是TATA文化傳承過程當中非常重要一個因素。我們對師傅有考核激勵,激勵的原則非常簡單——徒弟成長出來,師傅因此獲得巨大的獎勵。

比如說,我現在是總監級,我的師傅能拿到8萬(舉例)。師傅如果拿走這8萬獎勵,那麼我的後續成長就跟你沒關係了。如果不拿,那麼等我再升職的時候,8萬再乘以2。這樣一直無限的去升。

這個成本是不是高?比跟獵頭合作,錢要省多了,而且人要靠譜多了。

我們一般內部不叫張總、王總。員工彼此之間要不叫哥要不叫姐。

公司老總給我們在今年包括人力資源在規劃過程當中,已經提上日程,我們這一波管理層次35歲必須考慮一件事,就是退位讓賢。

有人跟我講你們真的在35歲會退嗎?我們真的會退,就是35歲必須有一個人比我還年輕出來做到我這個位置。

比我年紀大的更不用講了,我跟我們的總經理講,我說“領導你今年43歲,領導你要考慮好,你馬上要到50歲了,你做什麼,也給你三年時間,三年必須辭掉總經理”。我們的總經理說,“好,一定做到”。

TATA溝通坦誠,互聯網企業比較年輕覺得很正常,對於一個傳統的生產製造行業這樣年輕的團隊,我覺得還是蠻難得的一件事情。

四、薪酬福利

我們應該把心放在事情上面,而不是放在利益上面。長本事是本,當我們本事提升的時候,利追著我們來。如果我們把心放在利上面,你會發現人追著錢跑,就是心隨財飄,那我們不一定能獲得。

月度調薪。TATA把這個權限充分的釋放給業務部門,每一次調薪,以月為單位,唯獨高管採用年度調薪的方式,因為高管採用年薪制。所謂高管至少總監級以上,非總監級以上都可以採用月度調薪。

調薪過程當中還有一些形式來鎖定內容,我們會發喜報,讓員工有感觸,每一次調薪不是調了多少錢,每一次調薪都代表公司部門負責人對於員工的認可,最多的時候,去年調薪8次,9次、10次一大批人。

這一年度調薪8次,下一年度我就不關注調薪了,我關注他在什麼級別,開始給他規劃新的級別了,連續調薪七八次代表這個人太優秀了。

內部戀愛。TATA鼓勵內部戀愛。內部找不到合適的,跨企業跨行業來做。員工不好意思就換好意思的方式、單身鼓勵內部戀愛,內部戀愛鼓勵結婚,結婚鼓勵生孩子,沒生孩子之前鼓勵買房,沒錢可以找公司借。

購房貸款。公司提供無息貸款,還款方式自己確定,一直延續到現在,比如這個員工想借款20萬,多長時間還由員工自己來決定。我們要求最長的期限不能超過20年,20年之內還給我就行了。你可以採用月度還,也可以採用季度還,也可以採用年度還,也可以採用20年的時候一次還,自己想怎麼還怎麼還,中間沒有任何利息。

購車補貼。經理級購車標準是15萬車,公司出70%,副總監級以上20萬的車,公司出80%,就是16萬,這16萬不需要還。車的名字寫個人,不寫公司。今天買明天離職,離職車也歸你。

我們充分相信,充分授權。這麼多年,我們沒發現誰借了公司的錢,買房了但是走了錢不還,把車開走了,開走就開走。但是發現當我們充分授權的時候,員工的穩定性、對於公司的認同感非常好。

五、企業文化:員工第一

“員工第一,客戶第二,業績第三。其他依次向後排。”原話就是這樣。

很多公司是顧客至上,我們認為員工是第一位,我們做這家企業核心做一個好的平臺,讓每一個TATA人能在這個平臺上能夠更好地施展自己,成就自己,因為員工只有在成就自己的前提下才會努力去成就我們的客戶。

如果大家在一個企業當中,往小的說都是一個求職者或者打工者的角色,如果今天在這家企業裡面做得非常憋屈,做得非常委屈,試問能夠更用心地去服務好我們的客戶或者業務夥伴嗎?我覺得是很難的。

我們的邏輯是員工高興才能讓客戶高興,客戶高興業績才會來,才能實現作為一個企業的商業本質。當然我們說客戶放在第二位並不是說客戶不重要,是因為客戶重要的前提是努力做到對於自己的員工好。

六、渠道管理

外部渠道。TATA成立那一天,我們就沒有代理商和經銷商這樣的詞。在TATA代理商和經銷商的詞,是堅決不允許說。

我們叫什麼?我們叫城市經理。我們覺得代理商和經銷商也是公司的一部分,他是你的員工,不是你的品牌代理商。你是廠家,他是品牌代理商,這樣思考,廠商永遠處於對立關係。我們都是榮辱與共的共同體。這是簡單名字的變化,但是包含了很多內容。

渠道招商三條法則:第一年齡不允超過35歲。第二專注TATA。第三互聯網思維。我們這個行業,應該找資金實力雄厚的人,在當地有極強的社會活動能力跟資源人脈的人。年輕人沒有太多社會閱歷,沒有太多的社會活動能力,可能對經營管理也不擅長。但我們覺得年輕人能創造無限可能,年輕人才會把它當事業來做。

渠道扁平化。TATA沒有省代沒有區域代理,甚至地縣代理都沒有。一個再差的縣城、一個再好的地級市,都是直接來籤合同。

渠道改造。一些經銷商負責一個區域市場,做的結果並不理想,很多公司的想法是你影響我這個品牌在區域的發展,對不起,要手起刀落,取消你的代理權。TATA不是這樣,而是基於家人文化做股權改造。

你說我能力有限,確實運作不好,把品牌轉讓出去,把所有股權全交出去,公司不允許,要求至少保留20%到30%的股份,更多也不會。

公司派年輕人來操盤這個城市,但是他的股權不能起到干擾或者絕對影響。職業經理人沒有任何的權限,那我們重點給他加一些權限。

舉例:安徽宿州,原來夫妻兩個人做這個城市,做得並不太好,一年大概能賺20萬,辛辛苦苦。我們派了一個93年的年輕小孩去做職業經理人。用了一年時間,做了股權激勵,一些利潤所得還做了追加投資,預留好之後把剩下的錢做了分紅,大概夫妻兩個人能分50萬左右。你會發現原來他們只能做到20多萬,現在能做到百八十萬的收入。既不破壞文化又不影響感情,又不影響區域的發展。

當然過程當中可能有一些風險,這個風險公司願意承擔,願意買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