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陳鳳芸:(1937.1— )遼寧瀋陽人。中國曲協會員,天津市曲協理事。出身曲藝世家,自幼隨父學藝,九歲拜西河大鼓名家左田風為師。1953年參加天津市第一區人民政府組建的書曲隊,任隊長。1982—1984年改編《打岡村》、《霍元甲》、《刀劈蘇金榮》等十餘段曲目,經過選拔參加歷屆“津門曲薈”演出,均獲一等獎。1985—1987年期間創作了《血濺翠花宮》、《砸鑾駕》和《智取城防圖》等曲目,其中評書《薛家將》於1987年出版。其丈夫黃鐵良師承相聲名家侯寶林,目前在眾友相聲隊演出;其婿劉彤亦是相聲演員,曾獲CCTV相聲大賽逗哏一等獎。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陳麗君:(1944.9— )遼寧瀋陽人。1958年跟祖父陳仲山學唱東北大鼓。1960年加入錦州市曲藝團,任學員、演員。1976年入錦州市文工團,任歌劇、話劇演員。1980年重返錦州市曲藝團,任東北大鼓、評書演員。1991年調入錦州市藝術研究所,任副研究員。書目以家傳《大西唐》、《曹家將》和《隋唐演義》為主,現代書目有《烈火金剛》、《平原槍聲》等。1986年演出《智取大青嶺》獲遼寧省優秀曲藝節目選拔賽優秀表演獎。1988年在東北首屆現代評書故事電視邀請賽中,演出評書《智鬥王扒皮》獲評書銀盃獎。自1986年起,同父陳青遠、妹陳麗潔共同錄製長篇評書《薛丁山與樊梨花》、《三鬧汴梁》、《三擒陳平》、《蕭飛傳奇》、《安公子投案》等在全國多家電視臺播放。個人在電臺錄製的長篇評書有《大西唐演義》(上、下部)、《十粒金丹》、《奇婚案》、《風雨雙龍劍》等,其中前兩者先後在全國市(地)電臺文藝廣播協作會上獲評書節目一等獎。現為中國曲協會員,遼寧省曲協理事,錦州市曲協副主席,錦州市政協委員。

出版評書作品:《三探聚寶樓》(兩冊,北方婦女)、《特別偵察員》(合作)等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陳青遠:(1923.4—1988.8)生於瀋陽,瀋陽城南紅菱堡子人。原名陳文起、陳佔河。生前為錦州市曲藝團業務團長。出生於曲藝世家,1928年全家遷往黑龍江省富錦縣。由於祖父和父親都是東北大鼓藝人,受家境薰陶,六歲起即隨父親陳仲山(1886—1967)學唱東北大鼓,九歲開始登臺,十五歲起正式掛牌,十六歲起行藝遍及東北三省。1941年拜慶文畢為師。他熟練地掌握了家傳《隋唐演義》和《大西唐》,還學會了父親據野史編成的《曹家將》,並進行了加工整理。1945年起先後在佳木斯、哈爾濱、長春、本溪、瓦房店等地作藝,1948年在牡丹江獻藝,一度改唱西河大鼓。1953年重返遼寧。1957年到錦州,參加錦州市曲藝團並定居。由於弦師短缺,不得不放棄東北大鼓而改說評書。曾於1950年任黑龍江省哈爾濱市曲藝改進會副會長兼工會主席,1953年任遼寧省本溪市曲藝團團長。

六十年代,他曾在錦州和遼寧電臺播講《烈火金剛》,引起強烈反響。1978年參加遼寧省曲藝匯演,榮獲優秀表演獎。1982年為撫順和錦州電臺錄製108講《曹家將》;1985年和女兒陳麗君、陳麗傑為遼寧電視臺錄製《三請樊梨花》和《蕭飛買藥》。全國20多家和40多家電臺曾播放其長篇評書《烈火金剛》和《隋唐演義》,《薛丁山與樊梨花》、《安良景投親》等多部評書在全國電臺、電視臺播出。他的作品在全國市(地)電臺文藝廣播協作會上,多次被評為評書類一等獎。《三鬧汴梁》和《三擒陳平》獲“1985~1986年遼寧省優秀文藝作品年獎”。1986年5月,在“千山書薈”上以一段《程咬金劫皇槓》震動全場;1987年10月,帶病進京出席全國評書座談會。曾被錦州市人民政府授予“評鼓書表演藝術家”光榮稱號。1988年11月,在錦州舉辦了“紀念著名評書藝術家陳青遠先生從藝五十年”的紀念活動。其代表作《響馬傳》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

陳青遠在藝術上不僅繼承了家傳的“帥”派藝術,而且博採眾長,雜糅百家。他嗓音廣厚、清越響亮、口齒清晰,有“喊、吊、舌、唇、氣”的基本功;敘述細膩含蓄,精於繪聲,長於抒情;節奏明快多變,表演傳神逼真,擅長刻畫反面人物。他強調以說為主,以表為輔,講究“噴吐”功夫,即“噴如切金斷玉,吐似板上釘釘”。改變新書時,經常“贊”、“賦”、“貫口”、“串口”融會貫通,渾然一體。他還能講今比古,增加了很多“書外書”。他的評書結構上“勾、扣、坨、環”,表演上“精、美、帥、奇”。

陳青遠曾為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曲協遼寧分會常務理事、錦州市曲協副主席,曾當選遼寧省和錦州市政協委員,遼寧省文聯委員。其正式弟子是女演員石印紅。

出版評書作品:《響馬傳》(黃河文藝)、《響馬傳》(春風文藝)、《秦瓊賣馬》(春風文藝)、《三請樊梨花》(春風文藝)、《樊梨花招親》(中原農民)、《三鬧汴梁》(春風文藝)、《三擒陳平》(春風文藝)、《安公子投親》(中原農民)、《肖飛傳奇》等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白佩玉:(1938— )回族。祖籍河北,生於河南開封。1951年在天津隨王本林學說過相聲;十五歲(一說1951年)在瀋陽拜李慶海、李春琴夫婦為師學唱西河大鼓。多年來在瀋陽獻藝,1959年後在瀋陽曲藝團、瀋陽市瀋河區曲藝隊等專業團體說書,現在是瀋陽演出公司幹部。其代表作《英烈春秋》(《無鹽娘娘》)、《銀盒春秋》 (《孫龐鬥智》)、《走馬春秋》(《樂毅伐齊》)、《鋒劍春秋(《萬仙陣》)為前後連接的四部書,是神怪類評書的代表作品。其中由《無鹽娘娘》與《萬仙陣》組成的《神怪列國志》,入選《中國十大傳統評書經典》叢書。

白佩玉是中國曲藝家協會會員。

出版評書作品:《無鹽娘娘傳奇》(春風文藝,1988)、《萬仙陣》(瀋陽,1989)、《神怪列國志》(春風文藝,1996)、《唐宮女禍》(黑龍江人民,1988)、《薛雷掃北》、《殘唐演義》(春風文藝)、《五代演義》(春風文藝)、《天下第一棍》(安徽文藝,1987)、《大唐三俠》(黃河文藝)、 《義俠萍蹤》(大連)等

那些陪伴我們長大的評書名家回顧(一)

白樹榮:(1929— )滿族,遼寧岫巖人。中國曲協會員、鞍山市曲藝團創作員。曾在鞍山市群眾藝術館、鞍山市文聯任曲藝編輯,後轉入鞍山市曲藝團。曾發表二人轉《會情人》、《還妻記》、《一隻雞》、《岳母刺字》、《讓婚》等30多篇,以及整理評書《小八義》、《呼楊合兵》、《火山王楊袞》、《龍門奇俠》、《龍門俠戀》、《百年風雲》等,並發表曲藝評論多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