補充益生菌基本無用,還可能有害

1、補充益生菌對一般人群沒有任何實質性益處,這是絕大多數研究已經證明的結論。而最新的研究甚至發現,補充益生菌對於剛經過抗生素治療的特殊人群也是無用,甚至可能有害的。

2、總之,一般人群想要通過益生菌食品來改善自己的腸道菌群狀況,這個希望是要落空的。要維持健康,最切實有效的就是規律運動、食物多樣化、果蔬吃足量。

2018年9月6日,美國知名科普雜誌《新科學家》發表了一篇文章,題目是“益生菌基本無用,還可能有害(Probiotics are mostly useless and can actually hurt you)”。這篇文章一經發表,便引發了全球社會關於“益生菌”的廣泛探討。原因大概是經過益生菌產品廠家多年的市場營銷,“補充益生菌有益健康”的觀念已經深入人心,甚至在有些人群中已經上升為“常識”了。那麼,一旦出現不同的聲音,自然會引起人們的高度重視。

一、益生菌究竟是什麼

所謂“益生菌”,就是指一些活的、被認為對人體健康有益的微生物。

目前,市場上關於益生菌的產品有很多,比如人們常喝的酸奶、發酵的奶製品,添加了益生菌的膠囊、果汁、餅乾,甚至還有含益生菌的化妝品、床墊。據統計,僅美國一國,在2007-2012年這六年的時間裡,益生菌相關產品的常規成年使用者數量翻了四倍,已達400萬之巨。預計到2024年,全球益生菌相關產品的市場規模將超過660億美元!

人體腸道內大約有39萬億個細菌生存,絕大多數都是有益細菌,它們的存在對於保持人體健康是不可或缺的。比如,清除外來的有害細菌、分解食物纖維、生產人體必要的維生素K等等。

所以,人體自身就含有益生菌,保持均衡完整的腸道菌群對人體健康至關重要。這不是什麼科學秘密,是公認的常識。

二、補充益生菌對一般人群沒有任何實質性益處

既然人體的腸道菌群那麼重要,那麼是否還需要額外補充一些,從而保證或促進人體健康呢?或者達到一些生產廠家所宣稱的諸如“促進腸道均衡、減肥、治療便秘”等功效呢?

科學家說,未必。

因為到目前為止,絕大多數研究均未能發現補充益生菌對一般人群有任何實質性益處。2016年,有丹麥科學家對益生菌產品做了一項回顧性研究,結果發現在那些已經發表過的,有對照組的、可靠的研究中,只有一個研究發現益生菌產品會影響成人的腸道菌群,但是也沒有發現有實質的益處。

所以,補充益生菌對一般人群來講,沒用。

不過,既然說到了“一般人群”,那麼肯定就要提“特殊人群”。

有少量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對一些特殊人群有意義,比如,剛吃了抗生素的人。因為吃下去的抗生素不僅消滅了致病的病原菌,也無差別地滅殺了大量的正常腸道細菌。從抗生素滅殺正常菌群起,到人體自我修復補充完這些菌群止,致病菌很可能在這個窗口期趁虛而入,導致疾病。比如,服用抗生素後常見的假膜性腸炎。那麼,如果在這個時間段裡補充一些益生菌,可能就有益,也的確有研究證實有益。比如,2014年著名的Cochrane專家組的回顧性研究就發現,益生菌食品尤其對於新生兒重症監護室(NICU)中的小嬰兒在進行抗生素治療後有益,能大幅度地降低NICU嬰兒患者的壞死性腸炎的幾率。另外也有研究發現,益生菌食物對於激惹性腸炎的患者也有一定益處。

所以到這裡,是不是可以說“補充益生菌對特殊人群來講,有用”呢?

等等,還要看最新的研究成果。

補充益生菌基本無用,還可能有害

三、最新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對於特殊人群來說也沒有用,甚至可能有害

在剛剛過去的9月6日,以色列科學家在世界最頂級雜誌CELL上發表了兩個關於益生菌的研究文章,對“特殊人群補充益生菌有益”的結論提出了質疑。

為了探討服用抗生素的人補充益生菌產品,是否真的能夠幫助恢復腸道菌群的均衡,以色列Weizmann研究所的科學家們找來了15個志願者,給他們分組服用益生菌產品,或者看起來一樣但不含益生菌的安慰劑,然後再對志願者的腸道菌落進行大便取樣檢測和腸鏡取腸道菌落檢測。給志願者吃的益生菌產品是一種叫作Supher Bio-25的益生菌片劑,每片大約含有250億個常用的食用益生菌,表面包裹有抵抗胃液的包膜,以便益生菌能進入腸道。

研究結果顯示,大便取樣根本不能正確地反映腸道菌落的構成。一些人喝下去的益生菌在他的腸道里存活了下來,但另外一些人的卻完全經大便排了出去。要知道,此前的大多數得出抗生素後益生菌有益的研究,都是通過分析大便取樣所得出的結論。也就是說,那些研究的研究方法可能是錯誤的,自然會影響其結論的準確性。

接下來,他們又找來了21個志願者,分成了三組。第一組服用抗生素後不做任何干預,讓其自我恢復;第二組服用同樣的抗生素後,再服用益生菌;第三組服用抗生素後,再經腸道移植本人此前保存下來的大便菌落。這樣分組的目的,是為了檢測服用抗生素之後,益生菌是否真的能夠幫助患者重建腸道菌群,加速恢復。

然而結果很讓人意外。第二組志願者服用益生菌後,腸道因為之前經過了抗生素的清理,益生菌得到良好的繁殖機會,成功存活下來,但是這種益生菌的存活卻阻止了正常菌群的自我恢復。也就是說,後來的益生菌“鳩佔鵲巢”了,並且這種“霸佔”長達6個月之久,導致正常的腸道菌群遲遲不能恢復。與之對照的第三組,志願者在經過自我大便菌群移植後,只用了幾天的時間,腸道菌群就全面恢復了。這個新的發現意味著,在服用抗生素後補充益生菌,雖然有益於後來益生菌的存活,但卻阻止了正常菌群的自我恢復。這長達6個月的延緩恢復期到底有沒有臨床害處呢?現在還未可知。

所以到目前為止,倒是可以說“補充益生菌,益處幾乎沒有,且不能排除沒有害處”了。

補充益生菌基本無用,還可能有害

四、總之,對於一般人來講,不必過度關注益生菌

其實,近些年來市場對益生菌的狂熱追逐,跟學界對腸道菌群的研究加深有關。但生產廠家不應根據這些階段性研究成果,去過度演繹所謂的產品功能;作為消費者,也不要過度迷信廣告所宣稱的所謂功效。

即便假設科學家們有一天研究出“補充益生菌有益身體健康”,我們也要擦亮雙眼,看看到底要補充什麼菌株,聽聽醫生說,自己需不需要補充。

我們要知道,首先,目前在市場上廣泛售賣的益生菌食品,並不是廠家針對人們腸道的細菌組成來生產的,而是看哪些菌株容易大量培育和生產,才會開發的。這個益生菌產品所包含的菌株,不一定是我們所希望進入腸道的菌株。

其次,益生菌食品被人口服後,必然要遭遇一個巨大的難關——有著強酸的胃內環境,強大的胃酸能大概率讓進來的益生菌所剩無幾。退一步說,即便益生菌在經過胃酸的洗禮後依然活著到達了腸道,且生根發芽(菌群定植),恐怕你希望通過它們來改善腸道菌群狀態,也是不現實的。

因為據我國《乳酸菌飲料衛生標準(GB 16321-2003)》,未殺菌乳酸菌飲料每毫升要有100萬個活菌檢出,殺菌乳酸菌飲料每毫升檢出的活菌都是0。國內售賣的乳酸菌飲料通常是100-200毫升一盒或一瓶,假設一個人一次性喝了500毫升乳酸菌飲料(就當他一次喝了5瓶,還得是活菌型飲料,殺菌型的沒用),繼續假設這裡面的細菌不僅全部通過了胃酸環境到達了腸道,還全部都活了下來,那麼他這一次入腹的細菌總數也不過只有50億個。這對於人體腸道內將近40萬億的細菌總量,簡直是微乎其微,不值得一提,更妄談影響人體腸道本身的菌群系統,最終帶來健康益處。

所以,一般人群想要通過益生菌食品來改善自己的腸道菌群狀況,這個希望是要落空的。要維持健康,最切實有效的就是規律運動、食物多樣化、果蔬吃足量。至於特殊人群,病人還是要聽醫生的意見,在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適當補充。

至於兒童,美國兒科協會關於兒童食用益生菌製品的建議是:將益生菌產品添加到兒童的日常飲食中的做法,目前並沒有臨床證據證實有促進健康的效果,但也沒有證據顯示有壞處。然而,有慢性或嚴重疾病的孩子要避免這樣做。

特別需要說明的是,因為亞洲人多有乳糖不耐受的狀況(喝牛奶會脹氣甚至腹瀉),而酸奶在製作過程中乳糖會轉化為乳酸,所以如果喝牛奶不適的人,喝酸奶是很好的選擇。但這是為了吸收鈣,而不是為了獲取益生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