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脫貧總攻進行時」脫貧攻堅,光山有故事(七)

「脱贫总攻进行时」脱贫攻坚,光山有故事(七)

「脱贫总攻进行时」脱贫攻坚,光山有故事(七)
「脱贫总攻进行时」脱贫攻坚,光山有故事(七)「脱贫总攻进行时」脱贫攻坚,光山有故事(七)

我難忘的幫扶故事

東城辦 周君

習總書記明確指出,扶貧工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中之重,關係到我國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只有農村經濟發展起來,國家才真正的富強,才能實現中國夢。

2017年9月,我被選派到白雀園鎮汪河村擔任第一書記,我深刻認識到扶貧工作的重要性,倍感自己肩上的壓力增大,如何做好扶貧工作,我一直在思考、在回想,我要用實際行動力,譜寫一曲青春之歌。

用心幫扶,全心服務,做貧困戶的“知心人”

我駐村幫扶貧困戶共三戶,一戶是付西組付祖勝,一戶是付東組付家友,一戶是柏窪組馮學奇,三戶之中除付家友已脫貧外,付祖勝、馮學奇二人家庭情況如不加大幫扶力度均難以如期脫貧,幫助這兩家脫貧成了我的首要任務。

貧困戶付祖勝,一家三口人,其父年事已高,78歲,本人和妻子,均有輕微智障,一家三口住在70年代建的破舊土坯房子裡,初次到付祖勝家走訪,看到其家庭又髒又破,滿地青苔,家中連一張象樣的椅子都沒有,心中的心酸真是無法表述。在與其交談中,得知付祖勝本人以前養個鴨,自己現在又有意再養,苦於沒有資金購買鴨苗,我立即無償拿出1000元仟為他購買鴨苗,並承諾幫其包銷鴨蛋,他終於豎立起了信心,我從憨厚的表情裡看到了脫貧的希望。同年底我幫其申報了“危房改造”、“多彩田園”、“農村低保”三項補助,加上付祖勝本人和其父親平時做些零工,收入也逐步提高穩定,付祖勝本人原來不愛與人說話,可現在每次見到我不管多忙均會放下手中的活,“周書記、周書記”的叫我,這時會感覺有一股暖流瞬間溫暖我全身。

貧困戶馮學奇,一家三口人,自己64歲,母親90歲,兒子12歲還在上初中,我第一次到他家時,他還住在一個“空心村”裡,道路不通,全組村民均已搬走,唯他一家因無錢蓋房不能外遷,家裡養了幾十只雞,雞舍建在家中,滿屋雞屎味,無從下腳,村裡雖已幫其申報異地搬遷,交房時他卻不願搬遷,因異地搬遷點在白雀園鎮沿河新區,離他本人老家10多公里,田地無法耕種,我同村委幹部曾先後幫其介紹到鎮中學食堂、鎮街道打掃衛生,因其本人年齡偏大,不能長時期勞動,滿足不了用工需求,只好放棄。後我又通過鎮幹部協調,在易地搬遷點後幫其協調約5畝田地供其耕種,終於解決了吃飯問題。現在又在街道找一些零活,加之享受集體經濟帶貧分紅,和政策性低保,又申報了多彩田園獎勵,終於達到了脫貧標準。現每次入戶時,馮學奇的老母親都會說同一句話“現在國家政策真好,不然我一輩子也住不到這好的房子”。

貧困戶付家友家庭6口人,兒子、兒媳、孫女均在北京務工,孫子在北京上大學,我幫扶該戶時,該戶已經脫貧,夫妻年事已高,均70多歲,勤勞能幹,二人在家種植10多畝田地,冬天還在家加工粉條出售。兩位老人每年可榨油300餘斤,加工粉條400餘斤,但外出售油、粉條不便,一次走訪時付家友一句隨意話:“書記,你知道有誰要粉條和油不,幫我賣點。”第二天,我就此事向單位同事說了沒費什麼力就幫其銷售所有粉條和油。簡單的一次幫扶,卻讓兩位老人深受感動。

通過近一年的幫扶,我與幫扶戶及全村貧困戶建立了濃厚的感情,我深切地感受到,群眾的思想是多麼純樸,只要你幫助了他,就會感激你,認同你。付家友常開玩笑說:“周書記,等你駐村工作結束後,可不能忘了我們,我們要當親戚走啊!”我深知,只要我們真心真情幫扶,就能得到群眾認可。

謀產業,興發展,做群眾致富的“引路人”

推動產業發展是確保貧困人口穩定脫貧的可靠保證.群眾要發展產業,會面臨許多困難,我會與村兩委幹部一起與群眾共同謀劃。貧困戶黃鍇父子倆原在村內興安石料廠務工,通過幾年辛勤勞動積累二十多萬元錢,因去年石料加工業一直被政府叫停,需另謀生路,萌發建立養殖合作社的想法,我與村委幹部得知後積極幫其謀劃並協調相關部門辦理合作社證件,同時為其協調羅窪、駱窪兩個村民組的土地流轉300多畝,因其初期投入資金不足,又幫其申辦了5萬元小額貸款(如果產業發展成規模,一年後可享受50萬元貸款),經過短短半年時間,黃鍇專業養殖合作社已初具規模。一年過去了,如今黃鍇合作社做的紅紅火火,成群的家禽、會朝你鳴叫,象似在歡迎你的到來。並帶動了羅窪組5戶貧困戶就業,確保了該5戶貧困戶脫貧穩定。

拼盡全力促脫貧

通過近一年的幫扶,大部分貧困戶都已如期脫貧,今年,全村的貧困戶均可全部脫貧(含兜底戶)。望著一個全新的汪河村,河水清了,河岸亮了,道路寬了,群眾跳上廣場舞了,我終於會心的笑了。

一年來,駐村是我人生道路上的一次歷練,也是一次成長。雖然很艱難,但有各級領導的支持,有群眾的熱切期盼,我必須拼盡全力做好工作。讓貧困群眾感受到黨的關懷,實現如期脫貧。我深深記住總書記的指示,飽滿的熱情,昂揚的鬥志,永不疲憊的精神,戰鬥在幫扶一線,向黨、向新時代、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