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先秦時期的飲食水平遠遠比我們想象中的要好,雖然沒有辣椒土豆西紅柿,但是那會兒的漢江平原上還跑著犀牛,往長江裡隨便扔塊石頭都能砸暈一隻白鰭豚,更沒人跟你提什麼瀕危、保護、滅絕,地廣人稀的,吃都吃不完。

《呂氏春秋·本味》裡面提到:那會兒的野味簡直數不勝數,猩猩的嘴唇、獾獾的腳掌、燃鳥尾巴上的肉、述蕩獸手腕上的肉、大象鼻子、旄牛尾巴……

《楚辭》也不是什麼正經書,小半本都是食譜,什麼肥牛蹄筋、清燉甲魚、火炮羊羔肉、醋溜天鵝肉、煲煮野鴨塊、煎炸鯽魚、燉煨山雀……

由此可見,先秦人在吃上面還是非常講究的,不僅僅是講究,有一部分吃貨對於吃的執念已經到了我們無法想象的地步。

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春秋時候,楚人送一個黿給鄭靈公吃。黿,是一種體形很大類似甲魚的動物,肉質鮮美(現在已經被吃得瀕臨滅絕了)。鄭國公子家和公子宋都特別想吃。這兩個吃貨可以說是天賦秉異了,只要有好吃的,手指就會抖。等到了鄭靈公讓人燉黿,大宴群臣的時候,偏偏少了公子宋的。於是,心態爆炸的公子宋直接走到大鼎面前,

伸出指頭往裡蘸了一下,嚐了嚐味道,然後傲嬌地走了出去——連辭職信都沒遞。

(“染指”和“食指大動”就典出於此)

在門客跳槽天經地義的春秋,公子宋還算是職業素質比較高的,下面這位才狠:鄭國與宋國開戰,宋國的主將華元為了鼓舞士氣宰羊犒軍,可他分羊肉羹的時候,獨獨少分一碗給他駕車的御夫羊斟。於是,想吃羊沒吃到的御夫羊斟因此記恨上了主將華元。待到開戰後,他出於報復,這位一把手的司機做了一件非常牛逼的事兒:

他載著領導把車直接開到了鄭國大營門口。

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在先秦,“吃”不僅僅是滿足口腹的事兒,更關乎尊嚴。比如,中山的國君曾經大宴群臣,國中大夫都被邀請了。當時,司馬子期也受到了國君的邀請。在宴會上,司馬子期想吃的羊肉羹沒有吃到。於是,司馬子期也跟華元的御夫羊斟一樣心生怨恨。在口腹之慾不得滿足的巨大驅動力之下,

他跑到楚國去遊說楚王攻打中山國。

“雞鳴狗盜”的賢主孟嘗君也經歷過這種糟心事兒,跟門客吃飯的時候有人遮住了燈光。底下就有個門客覺得主君肯定自己悄咪咪一個人在上面吃著好的,然後隨便弄點什麼吃食糊弄自己,放下碗筷就要辭別而去。孟嘗君一見趕緊站起來,端著自己的碗到門客身邊讓門客看,門客羞愧得無地自容,

就以刎頸自殺了……

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活著得吃,死了也要吃,楚國令尹子木的父親屈道就特別喜歡吃菱角,他臨死時就向子木再三囑咐:“將來一定要用菱角祭祀我。一定要用菱角啊!”但是按著當時禮制,祭祀國君用牛,祭祀卿大夫用羊,祭祀士人用小豬和犬,平民用煎魚。從來都不帶用菱角。子木壓根就沒聽他爹的話,該祭什麼祭什麼。

也不知道他爹若是泉下有靈是個什麼心態。

下面這位更慘:相傳一代雄主楚成王極愛食熊掌,楚成王是誰?“退避三舍”這個成語就出自楚成王和晉國的公子重耳,楚成王征戰一生,連滅十幾國,稱雄中原,奠定了楚國春秋五霸的基礎。但是楚成王晚年有點老糊塗,過度寵愛自己的小兒子公子職,打算改立太子。而做為多年太子的長子商臣為了確保自己的地位,心起殺念。於是,商臣帶著自己的私卒兵變逼宮。被兒子逼到絕處的楚成王,在臨死前慘兮兮地跟兒子說:“讓庖人給孤做一份熊掌吧。孤吃完就去死。”

“君父,熊掌要燉很久的。您先去黃泉吧。”

兒子商臣如是說。

長安食跡·先秦吃貨考

叫這幫人吃貨都算是輕的了……

還能說什麼

保持圍笑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