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數據背景下智慧稅務建設的探索與思考

戴文忠 熊豔 面對“互聯網+”的挑戰和機遇,國家稅務總局發佈《“互聯網+稅務”行動計劃》,提出建設線上線下融合、前臺後臺貫通、統一規範高效的電子稅務新生態,由此衍生出構建智慧稅務的設想。筆者建議稅務機關通過互聯網再造決策、管理和服務模式,實現質量、效率和供給模式的創新,努力推動國家大數據戰略的落實,在轉變徵管方式、推進稅收現代化建設和更好地服務經濟社會發展方面持續努力。

一、智慧稅務建設的思路探索

緊緊圍繞稅收現代化建設目標,以深化國地稅徵管體制改革、轉變徵管方式和優化營商環境為重點,以體制機制創新為保障,以數據集成共享為手段,堅持“統籌、集約、安全”的原則,實現決策科學化、風控精準化、服務高效化和隊伍精英化,實現“五個一”目標:

“一站全面整合”:加快公共服務領域數據集中和共享,打破信息孤島和“數據煙囪”,打通多部門縱橫聯動的大動脈,建立創新、高效的“數據超市”,形成覆蓋全國、統一接入的數據資源共享體系。

“一鍵深度挖掘”:推動技術融合、業務融合和數據融合,建成基於大數據集成、信息共享和人工智能的稅收信息綜合應用體系,做好各類數據集成、加工,提供個性化數據集市,滿足經濟分析、宏觀決策等特定應用需求。

“一窗掌控全局”:有效推進稅收徵管和納稅服務創新;進一步打通各單項應用系統,融合建立統一的電子工作平臺,形成全系統大整合、大聯通、大數據的工作格局。

“一網高效預警”:充分利用大數據平臺,提高對風險因素的感知、預測和防範能力。科學設計快速預警模塊,發現管理漏洞,精準打擊違法,提升監管質效。

“一號便捷服務”:建成電子綜合涉稅服務體系,促進移動互聯與大數據集成深度融合,推進“互聯網+政務服務”體系建設。

二、智慧稅務建設的框架設計

智慧稅務建設分為底層、中層和上層三部分。底層打造高效集約的大數據支撐體系——完善內外部信息數據庫,拓寬外部信息採集,構建集約化信息資源支撐體系。中層佈局三層級的數據中心——建成總局、省(市)局、區(縣)局“三位一體”的大數據管理中心,打造多層次數據資源體系、數據共享服務和數據綜合分析體系。上層創建智能高效的4個應用系統:

一是打造優質便捷的智慧納稅服務體系。

電子稅務局“一網通辦”:智能報稅。根據數據分析比對,關聯性預填申報表,有效提高申報數據質量;在線辦稅。涉稅事項實現全程無紙化流轉跟蹤;在線退稅。實現退稅文書在線申請、憑證審核、實時跟蹤等功能;在線送達。納稅人在線一鍵領取電子完稅憑證。

移動辦稅平臺“如影隨形”:將人臉識別技術與涉稅系統有機融合起來,搭建一體化移動終端應用平臺,解決實體辦稅空間限制。

宣傳輔導培訓“私人定製”:應用人工智能諮詢系統,高效解答涉稅諮詢;在APP等應用平臺上提供政策檢索、視頻分享等功能,建立移動稅務學堂;深入分析納稅人行為偏好,主動推送有針對性的涉稅信息。

二是搭建全面精準的智慧稅收徵管體系。

收入分析預測:建立稅源管理大數據庫,深度分析和挖掘數據內在規律,建立收入分析預測模型,為稅收決策提供數據支持。

優化徵管流程:一站式完善納稅人基礎信息;一戶式分析預估納稅數據;一窗式分析比對行業數據,提升日常徵管質效。

提升徵管質量:跨部門數據資源整合,做好數據的深層挖掘、多維分析、動態關聯;建立涉稅情報數據庫,並通過大數據手段尋找關聯企業,開展綜合性線索分析、全鏈條核查。

三是建立高效嚴密的風險管理體系。

大數據+風險智能預警:建立風險信息來源識別體系,和多維度、全天候的實時數據庫;通過自動化風險預警系統,精準識別稅收風險,形成稅收風險防火牆。

大數據+風險智能應對:稅收風險疑點信息分級別推送與反饋,集中管理稅收流失風險高的納稅人;風險疑點網上全程跟蹤處理。

大數據+風險智能模型:通過整合預警監控關鍵指標,改善風險特徵庫,建立各行業風險數據智能模型,及時開展風險應對管理。

大數據+基因圖譜:對海量涉稅數據梳理分析,繪製涉稅數據基因圖譜,建立納稅人電子管理檔案,真正實現閉環管理。

四是創建科學智能的智慧內部管理體系。

智慧黨建:以雲計算、大數據為基礎打造全國稅務黨建網絡雲平臺,探索建設“數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黨建管理平臺,涵蓋組織管理、黨員管理、組織生活、黨費管理、宣傳培訓、統計分析等功能模塊,推進黨建工作系統化、精細化、標準化和可視化管理,打造“指尖上的黨建陣地”。

智慧廉政:利用“互聯網+廉政”,推動監督問責精準落地,實現權力運行的痕跡化管理,結合紀檢、司法等系統共享數據,通過“雲計算”綜合研判分析,定位廉政風險點,排查關聯預警關係,及時發現問題。

智慧政務:依託信息化系統,整合內部管理、監督、考核、展示、溝通及評價功能,通過網絡數據平臺的搭建,促進行政管理數據的痕跡化融合利用,提升內部管理監管能力和整體效能。

為確保智慧稅務底層、中層、上層的正常運行與協調高效,還需建立統一的信息技術標準和評價指標、信息網絡安全保障體系和稅收數據管理隊伍,做好大數據人才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