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湖哥说事】

每日将35万吨水源源不断运输到居民家中,投入高额经费改造制水工艺,用安全的消毒剂替代“高危”液氯……在罗湖区北部,一家有着50多年悠久历史的水厂——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东湖水厂(以下简称“东湖水厂”)改造生产工艺,彻底摘下“重大危险源”这顶帽子。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我们知道,自来水厂用液氯消毒是水厂“惯用手法”,那么为何要改造工艺?企业如何看待?本期“湖哥”带你深入企业探营了解一番。

【一探究竟】

问:“高危”液氯为何成监管心头病?

看招:与企业“谈心”改造生产工艺

过去,东湖水厂采用液氯消毒、净化自来水,在经济效益上虽有节约成本的优点,但在安全生产监管工作中却被列入“重大危险源”名单,也是安全监管部门日夜提防的“心头病”。

据罗湖区安全监管局执法人员秦昌胜介绍,液氯在常压下即汽化成气体,因其剧烈刺激作用和腐蚀性,一旦发生泄露,人体吸入一定的量,会发生严重中毒;在日光、热源等作用下,还很可能发生爆炸。

随着东湖水厂周边住宅人口越来越密集,如何消除这一“重大危险源”迫在眉睫。去年,罗湖区安全监管局加紧督促危化品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多次与东湖水厂相关负责人“谈心”,企业也积极履行社会责任,都希望能在生产过程中改进工艺,用安全的消毒剂替代“高危”液氯。

问:改造制水工艺增加投入?企业肯买单?

看招:历经5个月改造摘下“重大危险源”帽子

在罗湖区安全监管局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管和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下,去年2月份,深圳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决定启动以次氯酸钠取代液氯的项目,投入高额经费,改进制水工艺、引入次氯酸钠。在历经5个多月后,东湖水厂全部完成次氯酸钠取代液氯的进程,水厂也彻底摘下“重大危险源”这顶帽子。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改造后的消毒剂投加设备

虽然相比改造前,水厂用于消毒的成本增加了,但水厂的“安全感”强多了。这是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强调要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体现,也是对社会责任的诠释。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湖水厂完成消毒剂的工程改造后,罗湖区安全监管局依旧加紧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同年,位于罗湖辖区的另外两家戴着“重大危险源”帽子的深圳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泵站分公司和布吉第二水厂也相继完成工程改造,罗湖区也因此成为深圳首个督促水厂、泵站不再使用液氯作为消毒剂的辖区。

问:除了改造工艺,如何从源头上防范安全事故?

做法:自查自纠员工成安全监管员

安全大检查、安全管理系统隐患上报、水质突变应急演练......走进东湖水厂安全主任孟华的办公室,可以见到一份清晰记录着水厂全年的安全生产工作计划,主题、内容、时间周期等都安排得清晰明了,稳当有序。

东湖水厂的员工也成为企业的安全监管一员,学会了留意周边环境,及时发现安全隐患。今年2月份,一员工发现一台高压柜绝缘气箱存安全隐患,轻则可能会短路造成跳闸,影响供水,重则可能引起爆炸,该员工快速将这一情况上报给厂部,水厂快速启动处置,“问题气箱”很快得以解决。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组织员工开展应急演练

近年来,在罗湖区安全监管局的监管和企业自觉落实主体责任的双重结合下,东湖水厂的安全管理不断提升“企业的意识要从被动的‘要我安全’转变到主动的‘我要安全’。”说这话时,她神情坚定。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接下来,罗湖区安全监管局将继续对使用涉氨制冷、成品油等危险化学品的企业开展安全专项治理行动,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切实防范危险化学品事故的发生。

【数有成效】

重大危险源:截止5月9日,罗湖区安全监管局监管系统下的“重大危险源”企业从一开始的8家,到如今仅剩1家。

【东搜西罗】

湖哥说事丨改造工艺摘除“重大安全隐患”帽子 罗湖这家企业做到了

众所周知,作为生产经营单位,企业需要落实安全生产的主体责任,需要用好“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三把镜子。

用“放大镜”看待安全隐患:对在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类隐患,用“放大镜”认真解剖、分析,找出安全隐患的根源,让潜在安全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用“显微镜”排查安全隐患:用“显微镜”原理积极做好隐患排查工作,及时发现和解决工作现场存在的问题,使各项工作随时置于动态监控之中,消除安全盲点;

用“望远镜”制定安全措施:在安全措施规划制定上,狠抓安全预防措施,突出严细管理,用“望远镜”理念来超前规划,着力构建安全生产长效机制,进一步完善安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体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