尺度|地量,不是災難

尺度|地量,不是災難

8月22日,A股總成交量9366萬,總成交額984.6億。我們該如何分析“地量”這個現象呢?

首先,我們應該把上證指數當成個股來進行分析:個股由成千上萬的投資者共同參與,而上證指數,是由參與3000多隻個股的投資者共同參與而產生,因此,二者本質上沒有任何區別。

任何技術信號都要根據其所處的位置來決定其性質,成交量也不例外,在建倉-洗盤-拉昇-出貨4個階段都可能出現地量,我們必須加以區分。自2018年以來,上證指數持續下跌,這回產生兩種結果:部分投資者持幣觀望或轉投其它經濟領域,部分投資者被套死在高位,這是上證指數不斷出現地量的重要原因。

尺度|地量,不是災難

如果沒有大規模機構建倉,A股就沒有動力推動上漲,股市仍將持續下跌,成交量也將進一步萎縮。從上證指數,以及板塊、個股的表現來看,顯然A股市場目前並沒有大規模的機構建倉。

A股自2018年最高點3587下跌至今,全程都沒有初選持續放量下跌的過程,這說明被套死在高位的資金不在少數。雖然股市不斷下跌,散戶感到絕望,但仍然沒有達到絕望的地步。市場把散戶牢牢套在高位,散戶把股票緊緊地撰在手中,成了不折不扣的“釘子戶”。

主力控盤,必然對控盤深度有要求,太多被套死在高位的散戶是極大的不確定因素。無論是個股,還是整個股市,總股本都是有限的,如果控制籌碼達不到一定比例,就無法絕對掌控股價的未來走勢,而一旦市場回暖,散戶就有可能大量賣出,輕則抬高機構的成本,重則導致控盤計劃流產。因此,必須讓散戶恐慌,清倉,發誓永遠退出股市。那時,主力才能充分建倉,從而進一步推動股價上漲。

尺度|地量,不是災難

地量,一方面意味著交易清淡,市場動力不足,另一方面意味著無論上漲還是下跌,都不會遇到太大障礙,因為市場清淡,跟風盤不多,這是最適宜拉昇股價的機會。

上圖是上證指數15年以來數次地量的情況,觀察可見,地量,不是災難,反而充滿了希望。

$上證指數(SH00000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