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自驾游一直是车主们钟爱的旅行方式

趁时光正好,趁风景多娇

和家人朋友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

但这对严重晕车的人来说,简直就是灾难

坐车中毒没什么两样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晕车虽然和个人体质有关系

但也与很多外界因素有着微妙联系

例如,汽车后排就比前排更容易晕车

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我们可以先来看看人为什么会晕车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对于易晕车的体质而言

内耳前庭/眼睛/触觉堪称有毒天团

内耳前庭就是靠近耳膜的地方

能控制人的身体平衡

眼睛感知判断行驶速度

触觉接受震动和颠簸的频率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若三种感官能心有灵犀保持默契

将接收的信息同时反馈给大脑

就能规避眩晕现象

反之,如内耳前庭的平衡调节能力

跟不上震动的频率

就会头晕、呕吐,甚至全身冒冷汗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那为什么相比前排,后排更容易晕呢

首先,汽车后排的座椅已经埋下祸根

后排座椅一般呈半躺式,不如前排端正

半躺的坐姿让后背与椅背紧密接触

细小的颠簸通过椅背传递到后背

身体

内脏受到震动就会恶心胸闷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其次,后排坐姿也影响了视野

汽车开动时,眼神接触车顶给人一种压抑感

乘客内心的os就是“憋屈”

而且视线离开路面让人对路况没有提前预判

突然加减速带来的颠簸

让内耳前庭来不及调整身体平衡,自然眩晕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其实车企也意识到这个问题

只因汽车空间约束,视野改善有限

只能在防震上做文章,除了各种“科幻”悬挂

选配的轮胎也做足了防震功课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比如韩泰轮胎就利用了

“震动控制技术”

在车身不同部件上

如前轮、底盘、坐垫安装传感器,测量震动

再利用得到的三维数据应用于轮胎设计

减缓路面震动对乘客的影响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还有大家容易忽略的路面隔离感

因为后排窗线很高,乘客看不到路面

紧盯着窗外移动的树木房屋等只会徒增不适

一定要看路面,才能缓解隔离感

这就是为什么晕车的人开车却没事

汽车后座更易晕车,谁来背锅

晕车可以算得上是一种“顽疾”

几乎很难根治

但却有缓解症状的方法

只要细心注意,做好前期准备

自驾游出行还是没问题的

几招缓解晕车:

1.坐后排时,保持身体端正,随时调整坐姿和头部位置

2.听旋律轻缓的音乐或聊天转移注意力

3.使用活性炭包或有香味的水果净化空气

4.选配减震效果良好的轮胎,配合悬挂吸收路面震动

5.上车前别吃太饱,防止肠胃不适

6.保持充足睡眠

,否则大脑处理信号的速度会变慢

7.提前备好晕车药/风油精/话梅等减缓晕车的药品或食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