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爲王是核心!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 2017年1月9日微信小程序上線

· 2017年8月18日支付寶小程序面向開發商公測

· 2018年7月4日百度正式發佈百度智能小程序

自去年微信小程序上線起,小程序就迅速成為了互聯網行業的寵兒,兩大互聯網巨頭騰訊與阿里的流量之爭再次延伸到了小程序領域,而最近百度也宣佈加入了小程序的浪潮中,但其入行尚早,不做討論。

這一年來微信小程序異常火爆、當下互聯網最大創業風口之聲愈演愈烈,而支付寶小程序卻不溫不火。完全背道而馳的市場反饋的背後究竟是由什麼原因導致的呢?讓我們一探究竟。

· 依託微信自帶的龐大用戶流量,獲客容易

微信月活躍用戶規模已達9.3億;微信公眾號數量超2,000萬,月活躍帳號達350萬,月活躍粉絲約8億;微信小程序迅速發展,截止6月已有近100萬個小程序,微信生態正在成為新的流量窪地吸引各路玩家進入,而微信小程序因為天生具有的這一流量優勢,所以獲客更為容易,獲客成本更低,受到廣大開發者的青睞。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 全方位、高頻率的應用場景,用戶習慣養成

正如微信的定義:微信是一種生活方式。微信小程序自上線以來便在各大生活場景有著出色的應用,不僅電商、餐飲、遊戲三大行業通過在微信小程序聚集流量而迎來了爆發,大量的其他行業也依託微信小程序而迅速成為獨角獸,微信小程序遍佈各大生活場景。同時伴隨著微信對於小程序入口的逐漸增多,以及“我的小程序”功能的上線,用戶的習慣已經養成。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 強大的用戶裂變與傳播速度,用戶增長迅速

在微信小程序裡有大量依託社群進行裂變營銷的案例,最好的例子就是如今馬上要上市的拼多多,依託“社交+電商”的模式,迅速迎來了用戶大增長。同樣還有大量的小遊戲靠社群分享達到用戶裂變,微信小程序這種傳播方式是支付寶小程序不具備的,換言之,微信小程序的病毒係數要遠強於支付寶小程序。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二、支付寶小程序不溫不火的原因

· 用戶使用支付寶的時間相對微信短。

用戶使用支付寶的時長相比微信來說,可謂是少之又少。最近 QuestMobile 發佈了一份關於《中國移動互聯網2018半年》的報告,在報告中有一組數據展示了中國互聯網五大派系的用戶使用時長對比圖。在圖中,可以看到阿里系的產品用戶使用時長相對其他派系較低,這是支付寶小程序沒能得到大曝光的原因之一。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阿里系APP:用戶整體使用時長佔比低

· 社交領域上的短板

支付寶之前一直在嘗試打入社交領域,比如前兩年前推出的“校園日記”和“白領日記”兩項功能,但後來因其內含不雅內容引起了軒然大波而下線。在社交上與微信相比有明顯的劣勢,支付寶也在想方設法通過一些活動來不斷縮短其在社交領域上的短板,比如,螞蟻森林、螞蟻莊園、過年期間的“集五福”活動等。但效果似乎依舊不是很理想。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社交領域上的短板

· 流量轉化率低

在微信上,總會看到類似拼多多、跳一跳、猜畫小歌等小程序的爆紅。同時,也有很多利用微信小程序使銷售額上升的商家案例報道,比如獵奇網絡就開發了50+行業的小程序,幫助大量商家實現了互聯網的轉型與落地。但在支付寶小程序內卻很少看到好的小程序案例,其流量轉化率相對較低。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三、支付寶小程序現在的情況如何

雖然支付寶小程序流量轉化率沒有微信的高,但也有個例,比如前段時間由於《我不是藥神》的上線,將保險類的支付寶小程序拉上了一個新的高度,保險類小程序同比增長上漲了414%。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電影《我不是藥神》帶動支付寶小程序增長

四、總結

目前而言,由於社交屬性的巨大流量,微信小程序顯然更具有優勢,但是在特定的領域支付寶小程序也有其顯眼的表現。毫無疑問接下來的互聯網都是一個由小程序所主導的時代,小程序目前正處於流量紅利期,企業和商家開發小程序宜早不宜遲。微信小程序是商家的標配,所以趁早選擇一個好的開發商,根據一個具體應用場景開發一款適合自己的微信小程序會成為接下來企業盈利增長的關鍵。

兩大巨頭小程序大PK,流量為王是核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