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9月9日是個值得銘記的日子:73年前的今天,中國對日本的受降儀式在南京舉行。

這張永載史冊的照片,記錄了侵華日軍向受降的中國代表、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呈交投降書的瞬間。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日本光頭遞交降書給何應欽

不過,很多人有一個誤會:認為這個呈交降書的日本光頭,就是侵華日軍最高統帥、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大將。

沒錯,岡村寧次也剃了個光頭,但此光頭非彼光頭。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步入受降會場的岡村寧次

遞交降書的這個日本光頭叫小林淺三郎,陸軍中將軍銜,日本的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而岡村寧次則坐在了日方代表席中。

根據當時記者的記載,遞交投降書的全過程是這樣的:“9時04分,何應欽命岡村寧次呈驗籤降代表證件。接著,何應欽將日本投降書(中日文本各一份)交中國陸軍總參謀長蕭毅肅轉交岡村寧次,岡村寧次用雙手捧接,低頭閱讀。小林淺三郎則在一旁替他磨墨。岡村寧次閱畢,取筆蘸墨,寫上自己的名字,並從上衣口袋內取出印章,蓋於名下,低頭俯視降書達50秒鐘。因為緊張,岡村寧次的印章蓋歪了。接著,小林淺三郎將他簽名蓋章的降書呈交何應欽。隨後岡村寧次起身肅立向何應欽深鞠一躬。”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岡村寧次簽字蓋章瞬間

那麼,侵華日軍向中國投降,為何不是岡村寧次親自將降書呈交給何應欽?兩人是雙方的最高軍事長官,地位相等,親自呈交降書更加能彰顯中國的士氣。

當時,國民政府對日本遞交投降書一項的流程,具體要求是:“上午九時正,何總司令將日軍降書(中文本兩份)交付岡村寧次大將閱讀並簽字蓋章,岡村寧次大將將於簽字蓋章後,送呈何總司令。”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當代用硅膠人像復原的南京受降儀式,與實際相差較大

​嚴格來說,這份要求,少寫了一個字,如果是“親送呈何總司令”,那麼岡村寧次就只能親自遞交投降書了,但正是缺了這個字,日本方面玩了個擦邊球:岡村寧次簽字蓋章後,由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起身呈交,反正是按要求“送呈”了。

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簽字儀式,是中國歷史上最有意義的事件之一,但是,在受降儀式上卻留下了三處被人挑刺的地方。其一,並非岡村寧次親自遞交降書;其二,岡村寧次沒有當場獻刀(日軍將領事先私下獻刀);其三,何應欽的腰彎的比小林淺三郎更低。李敖曾寫過文章諷刺:“怎麼你打贏了戰的人的腰彎得比這個打敗了的還多呢?”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何應欽彎腰的另一個視角

關於何應欽的彎腰,日本人堅持認為,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的親日派“老朋友”何應欽是在答禮。

岡村寧次在回憶錄中寫道:“小林總參謀長向何總司令呈交時,前後共敬禮三次。中國方面對此均不回禮。這恐怕也是出自美軍的建議。但是,在第三次小林總參謀長呈交降書敬禮時,何總司令卻不由得站起來作了答禮。看到我這位老朋友的溫厚品格,不禁想到:畢竟是東方道德!”

中國方面則認為,是中方的桌子太寬了。

當時,為了顯示中國勝利者的身份,中方使用的桌子很寬,看下圖可知,日方的桌子窄的多。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受降儀式現場俯瞰,桌子寬窄對比一目瞭然

更不巧的是,在何應欽桌子正前方還擺了一個方形的話筒。小林淺三郎將投降書遞交何應欽時,身體已經貼緊桌面了,但還是受桌寬和話筒阻礙,沒法一下遞到何應欽手中,所以,萬眾矚目下,何應欽不得不彎腰才能將降書順利接到手中。

這張著名照片中,遞交投降書的日本光頭是岡村寧次嗎?

圖:畫家陳堅繪製的受降儀式大型油畫

這個原本光耀千古的歷史瞬間,卻成了一段公案,不能不說是一個遺憾。

參考資料:《中國政府關於接受日本投降之簽字儀式程序》、《岡村寧次回憶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