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休閒農業,要有第六產業思維

第六產業作為一個“洋氣”的新興詞彙,其提出卻可以追溯到上個世紀90年代,針對日本在農業生產方面的困境,東京大學名譽教授今村奈良臣首先提出發展第六產業,即將農林水產業所屬第一產業,加工製造業所屬第二產業和銷售、服務等所屬的第三產業做正整合,通過一、二、三產業的相互融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提高農民收入,使原本作為第一產業的農業變身為綜合產業。

起初,今村奈良臣認為第六產業是農村地區一、二、三產業之和(即1 + 2 + 3 = 6)。在後來的實踐中,他將其修正為一、二、三產業之積(即 1 × 2 × 3 = 6)。現實中不斷深入的實踐表明,第六產業並不是簡單的疊加關係,“相乘”環節都要實現優化升級,更加強調產業鏈上任何一個環節的產值都不能為零,最終使得農業成為真正的綜合性產業。

做休閒農業,要有第六產業思維


第六產業化”最成功的典範—日本mokumoku農場

Mokumoku 農場位於日本三重縣伊賀市郊區,該農場巧妙地將種植(一產)、加工(二產)、銷售與觀光體驗(三產)結合起來,形成一個循環的生態商業模式。Mokumoku 農場以親子教育為出發點,以家庭為主要需求群體,由農戶養豬的經營聯合體發展而成,打造以“自然、農業、豬”為主題的工作室農莊。強調親近自然及家庭溫馨,現已形成集生產、加工、銷售、休閒觀光農業、網絡購物於一體的第六產業化最成功的主題農場。是第六產業的成功典範。

做休閒農業,要有第六產業思維

國內的第六產業嘗試

在我國,儘管第六產業的概念尚不為人所熟知,但類似的嘗試卻早已遍地開花。從觀光農業到創意農家樂,再到藉著電商潮流出海的“互聯網+農業”,休閒農業不斷湧現,上海地處江南水鄉,發展“第六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農耕文化歷史悠久,鄉土文化資源豐富,各類現代要素集聚,具有日趨完善的基礎設施優勢。市郊已有不少將傳統農業與三產服務業結合的實踐探索。2016年嘉定亨嘉莊將部分果園改成了開放式的採摘種植園,通過在微信平臺發佈採摘活動吸引客流,並把一部分水果進行加工處理,提供給前來遊玩的遊客。上海鮮花港通過現代種植科技打造出春賞鬱金香、夏賞荷、秋賞菊的旅遊新景點,稱為觀光農業旅遊的新亮點,被農科專家認為是一個為農民、市民服務的都市型農業經營新模式。

2016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推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強調,“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著力構建農業與二三產業交叉融合的現代產業體系,形成城鄉一體化的農村發展新格局”。

做休閒農業,要有第六產業思維

第六產業,農業是基礎,工業、商業服務業是農業的延伸,但同時也反向作用於農業,三產融合產生集聚效應,農業的效益提升將有效促進農業的現代化,實現農村農民的小康,因此可以說第六產業的概念與我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的方向不謀而合,學習第六產業的成功範例,以促進農業的改革與發展。

湯俊,現任北京創行合一規劃設計院執行院長

旅遊項目要規劃,要方案,怎麼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