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注」68天開了4次會!國務院金融委向市場傳遞了哪些信號?

「关注」68天开了4次会!国务院金融委向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國務院副總理、國務院金融穩定發展委員會(以下簡稱“金融委”)主任劉鶴9月7日主持召開金融委第三次會議,分析當前經濟金融形勢,研究做好下一步重點工作。

自7月2日新一屆金融委成立並召開第一次會議以來,68天時間裡,金融委召開了四次會議,包括三次全體會議、一次防範化解金融風險的專題會議。

「关注」68天开了4次会!国务院金融委向市场传递了哪些信号?

下一步六項重點工作

金融委第三次會議強調,做好當前金融工作,必須保持戰略定力,按照黨中央、國務院總體要求,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遵循既定方針,抓住關鍵問題推進工作。

一是在宏觀大局的變化中把握好穩健中性的貨幣政策,充分考慮經濟金融形勢和外部環境的新變化,做好預調微調,但也要把握好度。

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和部門協調,特別要加強金融部門與財政、發展改革部門的協調配合,加大政策精準支持力度,更好促進實體經濟發展。

三是繼續有效化解各類金融風險,既要防範化解存量風險,也要防範各種“黑天鵝”事件,保持股市、債市、匯市平穩健康發展。

四是務實推進金融領域改革開放,確保已出臺措施的具體落地,及早研究改革開放新舉措。資本市場改革要持續推進,成熟一項推出一項。

五是更加註重加強產權和知識產權保護,創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激發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經濟和企業家的活力。

六是更加註重激勵機制的有效性,強化正向激勵機制,營造鼓勵擔當、寬容失敗、積極進取的氛圍,充分調動各方面積極性,共同做好各項工作。

分析人士指出,上述多數要求,均指向如何讓貨幣政策傳導機制更為順暢,金融如何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隨著政策措施的逐步落地,銀行體系的流動性有望進一步灌溉實體經濟。

健全正向激勵機制

在貨幣政策傳導的過程中,要使得政策落地,基層激勵機制尤為重要,近期“激勵機制”也是政策高頻詞。

金融委第二次會議就指出,“要在信貸考核和內部激勵上下更大功夫”,“健全正向激勵機制,充分調動金融領域中人的積極性,有成績的要表揚,知錯就改的要鼓勵”。

此前銀保監會也提到,進一步完善內部激勵約束,優化績效考核體系,建立容錯糾錯機制,落實盡職免責要求,激發員工做好金融服務特別是普惠金融服務的能動性。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表示,激勵機制要取得所謂的正向效應,就是要通過激勵讓參與者做有利於控制風險的事,而不是加大風險;做規範的事,而不是給市場帶來擾動。

連平認為,這需要宏觀部門出臺相關的機制,例如監管部門在資本充足率、撥備覆蓋率等方面的監管指標,都可以朝著正向激勵金融機構行為的方向去發展。這也意味著,接下來的政策會有更多針對性。

“尤其是下一階段需要更大力度地支持小微企業,這個支持不是靠行政號令,而是要靠激勵的機制、手段和工具,促進金融機構更好地朝這個方向發展。”連平說。

在東方證券首席經濟學家邵宇看來,近段時間整個市場的波動主要是因為預期比較低迷,尤其是對於中長期發展的趨勢,市場覺得“看不清楚”。只有增加正面激勵機制,讓大家勇於嘗試,這樣才能啟動民間投資的熱情和官員在執行層面的熱情,保證更多正面預期,穩定整個市場的信心和估值。

68天內的四次會議

新一屆金融委截至目前召開的四次會議,具體包括第三次會議在內的三次常規會議,以及一次專題會議,且均由國務院副總理、金融委主任劉鶴主持。

7月2日,新一屆金融委成立當日即召開第一次會議,會議認為,當前我國經濟正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市場主體韌性強,國內巨大規模市場的迴旋空間廣闊,完全具備打贏重大風險攻堅戰和應對外部風險的諸多有利條件,對此充滿信心,下一步各項工作都將按既定方案有序推進。

會議還決定將定期召開全體會議,不定期召開有針對性的專題會議,統籌研究協調金融領域相關事項。

北京大學國家發展研究院副院長黃益平認為,此次會議是下一階段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工作的行動指南。

8月初,金融委召開第二次會議,明確金融形勢總體向好,要求處理好穩增長與防風險、宏觀總量與微觀信貸的關係,發揮好財政政策的積極作用,深化金融改革等,特別是研究進一步疏通政策傳導機制、增強服務實體經濟能力。

申萬宏源宏觀分析師李一民指出,本次會議延續了年中政治局會議的會議精神,繼續在堅定去槓桿的基礎上,給出更多環境性前提與對沖性部署,以保障下半年供給側改革與經濟平穩同步推進。穩貨幣、嚴監管、寬信貸的“穩嚴寬”的政策組合已經明確,並會加大落實;政策注重精準設計,去槓桿將更為穩妥有度,也意味著下半年政策將更加溫和,但政策邊際寬鬆並非大放水,整體上符合轉型階段深化改革的邏輯,並有助於穩定市場對政策的預期。

8月24日,金融委召開防範化解金融風險專題會議,聽取網絡借貸行業風險專項整治工作進展情況和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情況的彙報,要求做好網貸風險應對工作,強調防範化解上市公司股票質押風險,深化資本市場改革。

這是新一屆金融委成立以來召開的第一次專題會議,也是新一屆金融委會議首次聚焦資本市場。

對於網貸風險,中國社科院金融政策研究中心主任何海峰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下一步,應該要針對各地區不同情況進行進一步精準分類管理,最終目的是讓網貸回到信息平臺的本質,這樣就可以將之前不具備資質而過多涉入金融活動、金融產品等的風險分離開。

談及上市公司股票質押,武漢科技大學金融證券研究所所長董登新表示,股權質押是近年來倍受歡迎的貸款方式,風險的發生未來可能會成為一個常態。因此,此次專題會議提出加大資本市場改革力度,加大市場化和法制化改進,有助於為股票質押提供相對透明和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普法君向您約稿!

[email protected]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