頂級金融峯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頂級金融峰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文丨西部君

智博會之後,又一個頂級國際峰會——“中新金融國際峰會”將於11月在重慶舉行。

此次峰會是中新兩國政府聯合發起,而且是首次舉辦,國家金融監管部門領導,新加坡及東盟國家央行領導,屆時都將出席,規格不用多說。

還得注意,這是金融峰會,不是製造業峰會。一般情況下,如此高規格、高標準的峰會,通常是金融實力第一梯隊的北京、上海、深圳的專屬。

峰會花落重慶,一個很重要原因是,它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的產物。目前該項目已執行了三年,中新雙方共簽約135個務實合作項目,總金額逾219億美元。所以峰會的完整名稱是,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金融國際峰會。

頂級金融峰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換個角度看,重慶能召開高規格的國際金融峰會,一方面說明自身的金融基礎不差,有良好的產業氛圍,另一方面,也能借此提升金融業的競爭力。

如果中新金融國際峰會常態化落地重慶,未來西部的金融格局,是否會增加變數呢?重慶在與成都和西安的較量中,會不會多一個籌碼?

1.西部金融業亟需補短板

金融的定位是服務於實體經濟,金融興則經濟興,金融活則經濟活。所以在經濟發達的京津冀、長三角和珠三角,分別誕生了北京、上海、深圳三大金融重鎮。

金融業本身是很現代的產業,這方面西部地區的確整體發育不足,所以高規格的金融峰會很少會選在西部。

《2018中國區域金融運行報告》顯示,截止2017年末,銀行業機構網點數量,西部是6萬個,東部是9.1萬個;從業人員數量,西部是93.0萬,東部是173.6萬。

東西部的真正差距,還不是體現在銀行網點這類金融基礎設施的密度上。

頂級金融峰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東部地區的銀行資產規模,佔據了全國的58%,西部只有不到20%。此外,不論是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還是社會融資規模,幅員遼闊的西部地區佔比只都有20%上下。

說的直白點,西部缺錢,缺少足夠的流動資金,來支撐實體經濟的發展。

所以此次中新金融國際峰會目的很明確,就是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的資金互通。這個推進過程,當然需要西部各城市提升金融業的服務水平,完善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

2.西部金融中心,成都為何呼聲最高

過去談及西部的金融中心,呼聲最高的向來是成都。這裡誕生了第一張紙幣,還誕生了西部第一家股份制公司,第一家城市商業銀行,有金融業的歷史積澱。

金融業高度國際化,而成都在西部對外開放上,也有國家層面的政策支持。《建設西部對外交往中心行動計劃》明確將成都的目標定位為,國際門戶樞紐,內陸開放經濟高地。

成都的這種優勢,讓它在各類金融指數排行中,能夠引領西部城市。

像由英國智庫“全球金融中心指數”中,成都在去年上榜後,排名再次上升,位居全球第79位。而在內地31個城市的“中國金融中心指數”評選中,成都也是全國第六。

其實,成都西部金融中心的戰略目標,早就確定下來了——1993年,被國務院定位為西南地區金融中心;2010年,擴展到西部,定位是西部地區重要的金融中心。

今年上半年,為了將西部金融中心的名頭落地,成都出臺了《關於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西部金融中心的若干意見》、《建設西部金融中心行動計劃》,力爭到2022年,全市金融業增加值達2500億元。

頂級金融峰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在爭奪西部金融主導權的過程中,成都的優勢相當明顯,至少目前來看,論聲勢,論政策支持力度,重慶和西安都要輸上一截。

重慶和西安,該將金融中心的名頭拱手相讓嗎?當然不會。有個背景不得不提,成都和西安對中新(重慶)戰略性互聯互通示範項目,都有過激烈的追逐,只不過最終花落重慶,重慶也摘得了中新金融國際峰會的舉辦權。

另外,金融中心的提法,重慶和西安都曾有過。比如西安年初表示,要打造“絲路國際金融中心”。重慶最開始的定位是“長江上游金融中心”,此後又提出“國內重要功能性金融中心”。

3.西部金融中心之爭將更激烈

成都要建成西部金融中心,依舊得面臨重慶和西安的挑戰。

西安方面,由於可以輻射到西北,周圍沒有比較強勁的對手,建設區域性金融中心有先天優勢;而重慶方面,此次峰會,無疑會提供加持,為成渝金融地位的競爭增添籌碼。

誰是未來的西部金融中心,現在依舊很難說十分明朗。政策扶持的確很重要,但也很難憑空堆出個金融中心來。而且,成都目前的優勢,也不是很明顯,甚至整體數據落後於重慶。

比金融業的增加值,重慶2017年是1813.73億,而成都是1604.3億。

頂級金融峰會落地重慶,西部金融中心之爭添變數

金融機構本外幣各項存款餘額,能夠反映出一座城市的資金體量,以及金融業的深度。像北京和上海都超過了10萬億。2016年,成都的數據是3.26億,重慶3.22億,成都只是小幅度的領先,而且對比2011—2016年的5年增速,成都還要落後重慶。

如果要比較私募基金和上市公司數量,成都的確可以力壓重慶,但像券商營業部數量,成都跟重慶也只能打個平手。

而且,重慶有一些其他優勢,比如據“兩江財經”梳理,重慶的貸款加權平均利率和貸款不良率,都要低於四川和陝西。另外,隨著三峽人壽開業,重慶的保險總公司數量增至5家,也是西部最多。

成都要拿下西部金融中心的名號,相對於西安的優勢,已經不小,但仍然沒能和重慶拉開差距,面臨的挑戰依舊很大。對重慶來說,此次中新金融國際峰會提供了難得的追趕契機,未來的三角競爭,依舊會相當激烈。

當然,區域金融中心是不是隻能有一個呢?其實也未必。比如深圳毗鄰香港,但二者同樣是金融業的重鎮。各城市可以依據自身的定位來發展金融業,像杭州可以面向互聯網行業,打造為互聯網經濟服務的特色金融,成都、重慶和西安,只要找準差異,也能形成多中心的金融競爭格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