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者應該向馬化騰學習什麼?

感謝您關注“總裁績效”頭條號,專注績效管理,持續乾貨分享,幫助更多企業改善績效、提高效益!

運營:甘志凌老師

發現自己的興趣、渴望、理想,專注地去發揮自己最擅長的那個部分,就是有夢想有行動力的創業者,在哪都能創造和貢獻自己的價值。這也是我們國家、我們民族重點倡導的創業精神。

——馬化騰

創業者應該向馬化騰學習什麼?

技術達人不是攀比而是實用

熟知馬化騰的人都知道他有一句名言:“玩也是一種生產力。”從玩中找到樂趣,把玩的心態和現實結合起來,不僅是馬化騰發展事業的原則,也是他開發聊天軟件的一個宗旨。

一、從技術達人到賺錢能人

在深圳大學,馬化騰很快在計算機專業找到了更大的快樂。痴迷於計算機程序的海洋裡,馬化騰的PC水準突飛猛進,令老師同學刮目相看,他是各種病毒的剋星,為學校PC維護樂此不疲;同時又經常幹些將硬盤鎖住的惡作劇,顯示自己的能耐,讓機房管理員哭笑不得。這時候的馬化騰很像一些技術達人——通過顯示自己的技術,顯擺自己的存在感與價值。

中國第一波股市的浪潮襲擊著深圳,也影響者馬化騰。1993年畢業前夕,馬化騰設計了一個“股票分析系統”,很快一家公司看中了這個軟件,就問他多少錢才肯賣,當時馬化騰和家人也不知道這軟件究竟值多少錢,就讓對方出價。對方給了5萬元,這一下可把馬化騰樂壞了,這是馬化騰的第一桶金。從此,馬化騰明白了一個道理:好的技術可以轉化為金錢與財富。

嚐到甜頭的馬化騰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當時深圳炒股幾乎是一項全民“運動”。馬化騰也參與其中,炒股的同時,他發現一種安裝在計算機上的板卡,能通過網絡實時顯示股票走勢,股民待在家裡就能夠看到股市的即時行情,而不再需要天天往證券公司跑,這無疑是一個巨大的商機。馬化騰就和幾個朋友把市場上已有的各種股票板卡買過來,一一拆解研究,很快就開發出了一種性能更強的股霸卡,一投放深圳市場就出現了斷貨的情況,最高的時候一臺賣到2000多元。股霸卡讓馬化騰的第一桶金更加豐盈,也奠定了他創業的原始積累。

二、理性務實的騰訊基因

從技術達人到賺錢能手的轉換,體現了馬化騰的實用態度,而這種理性、務實、實用的風格也成為了馬化騰一貫的行事原則,並決定了後來騰訊的企業基因。開發“股票分析系統”和“股霸卡”的經歷不僅讓馬化騰收穫了金錢,更讓馬化騰收穫了三個方面的成長:

第一,馬化騰明白了一個道理,技術達人不是攀比而是實用。開發軟件的意義就在於實用,而不是寫作者的自娛自樂。回顧這段經歷,馬化騰說到:“許多軟件技術人員往往對自己的智力非常自信,寫軟件只是互相攀比的一種方式,而我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也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

第二,技術創新不一定就是閉門造車的原創發明,瞭解其他技術與產品的缺點與短處,以此為契機進行創新與升級,是創業成功的捷徑,就像另類婚戀網站51230.com僅靠一個首頁格子功能的創新就能大獲成功一樣。學習借鑑先行者的優點和長處,站在前人的智慧與肩膀上參與競爭,也從此成為了馬化騰和他的騰訊競爭制勝的法寶。

第三,個人興趣與市場的需求相結合將產生巨大的生產力。這時的馬化騰已經明白了興趣轉化為技術,技術轉化為商機,商機轉化為財富的過程和意義。

創業者應該向馬化騰學習什麼?

  玩兒出來的QQ

1993年,馬化騰從深大畢業,進入當時深圳最大、全國知名的尋呼公司——潤迅通信發展有限公司擔任軟件工程師。也是在這一年,一些日後叱吒風雲的互聯網大佬,大都和馬化騰一樣默默無聞。網易的創始人丁磊在這一年走出大學校園,在老家寧波電信局上了班;阿里巴巴的創始人馬雲,還是杭州的一名英語老師;搜狐的創始人張朝陽還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為博士論文通過答辯忙得不亦樂乎。也是在這時候,一個概念悄悄流行,一種趨勢暗流湧動,這就是互聯網。

一、互聯網上的ICQ

參加工作的第三年,馬化騰被公司派到美國一家電信設備企業哈里斯集團接受培訓。此時,計算機網絡在新科技的推動下出現爆炸性增長,也正是在那兒,馬化騰才第一次無拘無束地接觸到了Web網絡。當時的互聯網,是黑白的、無聲的、無趣的,每天花幾分鐘處理一下郵件,花半小時把當天新聞看完,就沒多少事可做了。在漫遊網絡的過程中,一款名為ICQ的聊天工具引起了馬化騰的特別注意和興趣。

ICQ是以色列四位大學畢業生製作出來的一種互聯網聊天工具,ICQ是“I Seek You”的諧音,意思是“我找你”,它可以讓天南海北的人通過互聯網實時進行對話溝通。這種軟件被賦予一個新的類型名稱:即時通信(簡稱IM)。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正是這個小軟件,將為互聯網行業帶來一場巨大的變革。

二、QQ的前身:OICQ

馬化騰覺得ICQ這個東西很好,但沒有中文版,用起來很不方便,於是他想,自己能否做個類似於ICQ的集尋呼、聊天、電子郵件於一身的聊天工具呢?一不做二不休,1999年2月,馬化騰開發出了中文版ICQ——“網上中文尋呼機”,簡稱“OICQ”。這就是OICQ 99A Beta1作為QQ歷史上第一個版本。“當時我也不知道怎麼賺錢,只是覺得讓別人可以在互聯網上找到你,肯定會有用,就做了。”

馬化騰他們預感到了即時通信的巨大前景,悄悄地掛在了線上,免費提供給互聯網用戶下載。一時間,從來沒有見過這個新興玩意的大學生們人頭攢動地湧向了下載OICQ的門戶網站,OICQ在大學校園裡迅速走紅。就連馬化騰本人也沒有料到,這個不被人看好的OICQ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發展了500萬用戶。

QQ當時並沒有直接為馬化騰帶來任何經濟效益,甚至想靠QQ順手牽羊撈點“外快”都很難。可是,誰也沒有想到,馬化騰不經意間打造了一個龐大的QQ帝國,改變了中國人溝通的方式,甚至有許多年輕人可以不用微博,不用Email,可是萬萬不能沒有QQ。《福布斯》指出, QQ改變了中國人的交流方式,這意義重大。

啟示1:興趣×財商=財富

馬化騰擁有令人敬畏的商業本能,這就是:把興趣轉化為商機的能力,把技術推向市場的能力,或者更直白地說是:把興趣、技術變成金錢與財富的能力。而這種能力則是財商的關鍵要素。

財商(Financial Quotient)一詞最早由美國作家兼企業家羅伯特·T·清崎在《富爸爸窮爸爸》一書提出的。財商是指一個人對財富的認知、獲取和運用的能力,是一個人與金錢(財富)打交道的能力。清崎認為,使一個人富有的,並不是房地產、股票、基金、生意或金錢,而是信息、知識、智慧和實踐技能,這些統稱為理財智慧,也就是“財商”。財商是與智商、情商並列的現代社會能力中不可或缺的素質。智商反映人作為自然人的生存能力;情商反映社會人的社會生存能力;而財商則是人作為經濟人在經濟社會中的生存能力。

一、財商是對自身興趣產生商業價值的敏感性

財商是一個人對商業價值的敏感性,而當這種敏感性與興趣相遇時,將會碰撞出驚人的能量,成為巨大社會價值與財富孕育的溫床,世界首富比爾·蓋茨,以及被稱為“比爾·蓋茨第二”的Facebook(臉譜)的創辦人馬克·扎克伯格,他們的創業神話就證明了這一點。

當有記者問到馬化騰的成功秘訣是不是擁有超人的財商時,馬化騰搖頭說道:“應該說我開公司之前也沒有什麼對商業上的理解,雖然做過一些項目,有些別的收入,但是主要還不是從做商業的角度去看,而是以技術的角度去看。我覺得做一件事情能夠用自己的編程技術、能夠做出一個產品去賣,或者是能夠幫到別人,能夠提高效率等等,這些對我來說更有意義。”馬化騰儘管否認自己擁有超人的財商,但他的回答卻恰恰印證了財商構成的基本面:把自己的興趣轉化成產品,能夠對別人有用,而且能賣出去,產生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

二、讓興趣轉化成有益於社會的正能力、正能量

應該說,類似於馬化騰的“技術狂人”、“技術潮人”與“技術痴迷者”不在少數。但是,不少“技術狂人”僅僅是痴迷、自戀於自己的技術本身,至於自己的技術能夠為社會、為他人帶來多少效率效果,他們毫不關心。為了彰顯自己的技術功力,這些“技術痴迷者”會像那些武林高手一樣爭奇鬥狠,爭相顯示自己的絕活兒,為的就是證明自己,超越他人,有的甚至因此觸犯了道德與法律底線。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2014年“七夕”前夕,一款名為“××神器”安卓系統手機病毒在全國範圍蔓延,很短時間內超過百萬用戶“感染”,一度引起全國恐慌。病毒製造者李某是一名19歲的大一學生,因為學習軟件專業,所以“想做一款能夠大範圍傳播的軟件來證明自己”,說到底就是“為了好玩”、“逞能”。李某因涉嫌非法獲取公民個人信息被深圳羅湖警方刑事拘留。類似李某這樣的令人遺憾的技術天才時有出現,可惜的是,他們的技術轉化的不是財富而是危害與麻煩。這些人擁有超高的智商,但是缺乏基本的財商,以至於讓自己走上了歧途。

三、務實:興趣×財商=財富

基於“務實”的財商本能,與一般的“技術狂人”不同的是,馬化騰坦言自己很少對技術有強烈追求的願望,更多的是從用戶需求的角度思考問題,自己的興趣、自己痴迷做的事有沒有價值,能不能給社會、給他人帶來價值,能不能讓自己從中受益,這樣思考的結果是利人、利己、利社會。在他看來,技術做得再好,如果沒有人用,意義就不大。馬化騰希望自己寫出的東西被更多的人應用,“願意扮演一個將技術推向市場的小角色。”他終日遊蕩在網絡裡,不是聊天,不是娛樂,而是在各種犄角旮旯裡尋找商機,一旦發現什麼合適的創新,就立馬“移植”到騰訊來。

馬化騰的成功,有人總結原因說是運氣太好。而馬化騰自己總結說,是對QQ的興趣與專注成就了今天的自己。“其實我只是個很愛網絡生活的人,知道網迷最需要什麼,所以為自己和他們開發最有用的東西,如此而已。”馬化騰的創業故事向人們說明了這樣一個道理:熱愛某一個事物,並執著地挖掘興趣的商業價值,就一定會有所成就。

創業者應該向馬化騰學習什麼?

啟示2:興趣創業的三大關鍵

“興趣”一詞在心理學上的解釋是:在需要的基礎上產生的、認識某種事物或者從事某項活動的心理傾向,表現為從事活動的選擇性態度和積極的情緒反應。可以說,這種“傾向性”是人從事某項活動的基本動力,這種原動力決定人對現實的態度和選擇趨向。

一、“千金難買我願意”,認清你的原動力

我們常說: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說人們如果對一件事物產生了興趣,就會調動自身的潛能、時間和精力去接觸、去體驗,不管遇到什麼困難險阻,都會一如既往地進行下去。其實,這種精神狀態就是創業者所必須具備的創業素質。而因為興趣的出現,你就無形中擁有了這一重要的素質,比起其它的創業者,就增加了一個成功的砝碼,也可以說你在起跑階段就佔有了一定的優勢。

每個人都有這樣的切身體會,當我們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事情的時候,我們會花很多時間在上面,即使廢寢忘食也會樂此不疲。研究表明,在創業上,當創業者從事自己感興趣的行業或項目時,比做自己不喜歡的行業或項目成功的機率要高得多。

興趣是最好的創業後盾,是一個人做事的原動力,靠別人打雞血不可能長遠和成功。因為有了興趣,所以挫折就不再是挫折,痛苦也不再成為痛苦,這一切都成為了追求興趣路上的美好體驗,成為了一種享受。如果一個人是因為興趣而去創業,那就沒有失敗,因為是順應自己身心對美好事物的嚮往,這本身就是一件很愜意的事,成功,只不過是對堅持這種行為的一個小小獎勵。

所謂“千金難買我願意”,搞清楚你自己想要什麼,往往是開始一份事業的基石。而精明的投資者也越來越注重考察創始人做事業的“原動力”,當初孫正義投資馬雲,看的不是馬雲的商業報告多麼美好,而是他看到馬雲是一個互聯網痴迷者,對自己夢想與興趣的義無反顧讓孫正義下定了賭注和決心。

因此,想創業的人需要思考:我的興趣是什麼?我的特長和天賦是什麼?我對什麼東西感到痴迷、忘我和陶醉?我到底有多喜歡自己做的事?

二、你的興趣能解決別人什麼問題?

羅伯特·T·清崎認為,解決問題會讓人變得富有。你一旦解決了自己的問題,也會解決別人的問題、社會的問題,就會前途無量。也就是說,有億萬種方法可以賺更多的錢,也有億萬個問題需要解決。關鍵是,你想要解決哪一種問題?而你解決的問題越多,你就會變得越富有。

你有多少次被創業的夢想感召過?自己喜歡美食,又發現身邊的人下廚時往往手忙腳亂,迫切需要指導,那就做一個菜譜類的手機應用如何?你沉迷於設計,但是很多作品僅僅是自我欣賞,無處發佈,那就搭建一個設計師社區如何?你是個編程高手,卻糾結於超級爛的微博客戶端,那就鼓搗一個簡單好用的軟件如何?因此,現在就開始想想你需要解決什麼問題,你身邊的人需要解決什麼問題,然後正視和處理這些問題,錢就會自動流入你的口袋。

陳罡是螞蜂窩的CEO,他的公司已經成為國內知名UGC旅遊服務社區。2006年陳罡還在新浪工作的時候,最大的愛好是旅行,是朋友圈中知名的自助旅行“達人”,常常熱心給朋友們散發旅行攻略。儘管當時各種各樣的網站、旅行論壇、博客都是旅行信息的來源,然而在使用各種產品的過程中,陳罡總是覺得“彆扭”,不順暢,不過癮。於是,他和另一個朋友一商量,很快鼓搗出了分享旅行經驗的公益性社區“螞蜂窩”,在他們的精心維護下,四年後,螞蜂窩的註冊人數就已經超過10萬。之後陳罡決定辭職創業,成為螞蜂窩的CEO。

不管是馬化騰還是陳罡,他們都是因為自己喜歡,並且用自己的產品幫助別人解決實際問題,進而得到用戶的信任,然後逐漸發展壯大。

三、個人興趣結合行業發展的缺陷更容易成功

馬化騰搞QQ是從使用ICQ這個軟件,並發現這個軟件很多不如意、不方便的細節開始的,發現了不滿意的地方,自己就想做一個更滿意的,就這麼簡單。史玉柱做網遊也是這樣的套路。史玉柱平時沒有什麼別的愛好,就是喜歡打遊戲,而且是喜歡帶著問題、換角度去看待遊戲和玩遊戲。在痴迷於網遊、成為骨灰級玩家的過程中,史玉柱找到了遊戲的切入點,才讓他有了《征途》玩遊戲免費、買道具付費的顛覆性商業模式。

所以,行業的發展趨勢固然非常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發現了什麼,行業有一個熱點,你看到了,大家也都看到了,跟著熱點做很難成功。重要的是要看你自己有什麼興趣,有什麼獨特的發現。把自己的興趣跟這個行業發展趨勢、存在的問題、用戶的不滿意結合起來,也就是把自己獨特的發現和優勢跟行業發展的軟肋、缺陷結合起來,找到新的切入點,才更有機會成功。很多時候,雖然大家看到的是同樣的開頭,但是聰明的人看到的是不一樣的結尾。

【企業薪酬績效難題諮詢,可私信留言】

整理:甘志凌老師

職位:宏成諮詢集團:首席諮詢師、落地班講師、首席輔導師

如果你認為本文對你有幫助,請轉發與收藏,也歡迎您關注本頭條號,持續獲得更多幹貨實戰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